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一板“浪”的背后,都是球板的乏力

2022-09-23 16:35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图片


1

昨晚打球,手持一把樊振东SZLC,正手D05。朋友感叹我的手感好,侧切、滑拉啥的。他越赞叹,我心越虚,因为:每一板“浪”的背后,都是球板的乏力。

正是因为超樊比起超张过于乏力,使得主动进攻没了兴致。因为我拉起来,他很容易就反拉啊。球不顶,没有力量压迫感。于是,才玩起了“花活”。此非吾之所愿,但事到如今,又有啥办法呢?!

只能剑走偏锋,干扰干扰,“偷鸡摸狗”,打打游击战。


图片


2

今年以来,其实我的球风大有转变。一来,加班、带娃,睡眠不足,最近还因为“羊了个羊”。二来,终于明白,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正手接发球时学习老瓦的撇,反手学学马龙和泥洼老师的侧切。习得的背后,实则是因为板子换得太频繁,你需要真切地感受球板的触感。倘若拿起每块球板来,都板板强攻,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它。因为,无论啥板,在足够的蛮力之下,都相差无几。

你需要借力防御,借力中加力,切一板、磕一板、轻吊、滑板,来感受球板的手感和各项属性。

渐渐地,习惯成正常,在多个板子之间游走,你的技术手法也逐渐“游走”。


图片


3

说到“浪”,世界乒坛其实不过几人。西蒙、许昕、松平健太、丹羽孝希等。

多的是龇牙咧嘴、咬牙切齿的暴徒。比如梁靖崑,从小动作下的拧拉到退台的反拉,每一板都力求“势大力沉”。反手43度的疯魔硬度,又是一个赤裸裸的硬汉标签。小胖就更别说了,压在前台,每一板都是连珠炮弹。

奥恰洛夫有哲学之声,雨果耍着一把纯木手感的HAL,在远台大刀阔斧地连续冲,球板啪啪作响。

只有这么几位。

西蒙·高茨,反手接发球,侧剌(注意,读la 第二声);接对手弧圈,侧切;正手,兜拉。底板是岸度Gauzy SL OFF。本来是一块黑檀七夹,但除了面材还是有点脆脆,整体手感柔和,吃球BT。硬度远低于斯帝卡黑檀7和红双喜的狂飚霞。也是,倘若板子硬实,实在是不便于西蒙那么细腻手法去展示。


丹羽孝希。反手侧切,正手具有突然性地反拉反带,面无表情(我是谁,我在哪?)。发球随意而变化丰富。他用过的球板,无论是号称手感最贼的四重奏“丹羽孝希AFC”,还是丹羽孝希七层纯木。力量都不擅长。AFC两层外置的羊毛碳,不过是为了平滑手感;两层芳纶碳偏偏跟桐木大芯“为伍”。果然,“我反对暴力”,“我以暴力为耻”。

虽然丹羽纯木手感通透,中等力量下弹性不错,衔接起来比CL更不费劲,但退台要杀板,底劲确实没有CL那板彪悍。

松平健太,亦然。偶像是老瓦,老瓦是游击队长,他是“小队长”。下蹲式发球,旋转变化强;会吸短,能反手抹。细腻手法,各处游走。他代言的松平健太ALC亦是如此。纤薄的手柄,利于近台扫荡;面材的加厚,利于近台控制。同样,不以力量见长。

说到许昕,也是“浪子”一名。但倘若说到“浪”的背后,总是球板的乏力,可能很多人还不同意。毕竟,许昕蓝标多牛逼啊,远台也能轰回来。

但实则,一来,许昕手感天赋;二来,许昕蓝标不发力时,不过婴儿弧圈,近台速度和力量都一般般啊。只有狠发力,它才彪悍;更多时候,终不及多数碳板迅捷勇猛(如Vis,如超张)。


图片


4

因为“乏力”,所以好控。切、剌、撇、滑,更好信手拈来。“水滴了”的瓦碳,在现下,正手实则没劲,但不妨碍反手丰富手法的游走。

板子一旦给力,要不就高弹,那么控制上就会弱了一分;要么硬实,那么旋转变化上就会少了一分。

若要更轻易地“浪”,球板最好带点“乏力”。



每一板“浪”的背后,都是球板的乏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