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伤痛文学(?) | 随笔碎片0
戏剧节落下帷幕,宣告了一段特别时日的结束。
朋友圈、动态里,许多人都上传了照片和文字,以轰轰烈烈为青春命名。长久的付出换来舞台上一瞬的绽放,灯光亮起的刹那,悲欢离合如玫瑰绽放般精魂流转,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台前幕后,一切都被概括为了“值得”,眼前挥之不去的是少年的笑颜。
一场流年绚烂,我只不过是个过客,在好戏上演前转身离开,不存任何留恋或期待。
生命的热烈逐日冷却,热情燃尽后的尘埃无法承受人间的悲喜。也许一切只是再偶然不过的巧合,面对既成的现实却又不免遗憾,也无法再怀想,究竟如何落入了生活治愈且残酷的圈套,就像是注定泪流满面的微笑,而你我唯一能做的只是拥抱它。
回忆起来,撰写剧本似乎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在春游归家的下午焦头烂额,抱着电脑,键入那些并不成熟的文字,然后在深夜收获第一稿的诞生。接续的日子里,在zxh的鼎力协助下,一遍遍修改打磨,最终成型。想到这里,仍旧要大力感谢她为整部戏剧的付出,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乌骓》。
选角,讨论,过稿,种种任务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因而也曾期待,未来迎接更为艰巨的彩排导演工作,直至最终站上舞台的那一天。奈何日益衰退的状态已然不支持这样的设想,于是选择责任的转让和退出。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后悔,不过这也就注定了一切的走向,无从后悔,亦不必遗憾。
小隐隐于野的日子并不长久,彩排中状况频出,低效和混乱时时不可避免,然而,局外人也并不能完全改变什么,除了微小的协助之外,并不能改变实质。听闻老师对剧本极高的评价时,心中固然欣喜,却也不免感伤,因为彩排时戏剧的基调已然偏离了创作的初衷,好似亲手植下的玫瑰长成了向日葵。并没有否定向日葵的阳光绚烂,也无意谴责任何负责的同学,更何况一个中途退出的人也没有资格说出那样的话。
偶尔途径别班,看到相识的友人们风风火火地忙碌着戏剧,心里总是怅然,和她们聊天时半开玩笑地吐槽自己,却也难掩自责愧疚。当然,事实证明最终成果不错,要感谢同窗的付出。没有他们,就没有《乌骓》的最终呈现。
事情很多,哪怕推掉戏剧的工作,也仍然有各种活计找上门来,所以日子过得并不清闲,仍旧忙忙碌碌。戏剧节当天也是如此。远离了戏剧的唯一好处,只是让单薄的灵魂远离了人间一切欢腾喧嚣的来源,不至于魂飞魄散罢了。
在故事结束前,我所做的、唯一与戏剧有关的,是陪一同学做出演前最后的准备。做着人体衣架,望着身旁兴奋而躁动的人群,清冷的过客之感萦绕眼前,似乎把我与世间隔了一层,远处热烈欢喜的场景里,并未预留我的位置。
站立于报告厅2楼的入口,望着已然黑下去的观众席和蓄势待发的空荡舞台,便知大家所期盼的盛典即将开始,唯一不起波澜的,又或是唯一暗流汹涌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局外人罢了。
主持人上台,嘹亮的开场词响起,不过这已与我无关了。就让热闹成为错过的烟火吧,从欢腾的人群背后静静走过,用清冷的眼观望必将开始也必将结束的璀璨,淡去自己的踪迹,成为一个默默的过客,不再挂念那烟火中有多少是旧日的付出,又将收获怎样绚烂的色彩……
演员们也许已经上台了罢;我背着书包,走过南门空荡的广场时,忽而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