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备考经验】超详细!第二次软考高项一个月备考经验分享

2023-09-20 10:21 作者: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我要投稿

摘要:第二次备考的时候我是按我自己的时间去规划的,仅给大家作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备考思路,最后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高项考试!

本文作者:科科过学员S

大家好,我是一名贵州考生,在这里简单的为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备考经历,希望能为后续备考的考生提供一点帮助。

(一)备考背景:两次备考。

我准备了今年软考的两次考试,在上半年的备考中,我全程跟了科科过的课程,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将大致内容都过了一遍,第一轮的成绩如图1下,选择题40没有过,案例55论文49都还行。因为时间太久了,就不说明上半年如何复习的了。

下半年的复习由于学业原因,只准备了一个月,因为有上半年的基础,所以一个月时间也足够。本次成绩如下。案例52和论文50都是正常发挥把,选择题56一雪前耻了。

(二)现在说说我的备考经验:

(1)整体思路

在第二次的复习中,我复盘了第一次备考的不足,我对知识管理、流程管理等内容掌握极少,一些概念非常不明确,于是我在本次复习中着重了概念的记忆、梳理了整个流程体系,并按照自己的习惯,重新制作了十大过程图、整理相关概念总结、按时间段刷题。

(2)工具分享

在第二次的备考中我主要用了两个软件,分别是Anki和微信小程序的51题库,这两个工具都方便利用闲暇、碎片化的时间复习学习。

 1.anki工具(图3)是在第一次备考中,科科过交流群里的一位同学分享的,并且他还整理了一些问题,我使用之后觉得非常方便。也慢慢补足了我自己的题库,在学业之余就看几个知识点辅助记忆。

 2.微信刷题小程序,仅仅是为了方便做真题,51题库(图4-5-6)的资料内容比较齐全,界面也比较友好。  ‘

3.备考历程(9.25-11.5)

我从9月25开始重新复习,因为第一次的基础还在,我准备利用10天时间复习以前的知识,然后再一边做题一边查缺补漏。

1)9.25-10.5日(看书+资料)

我将十大过程组分10天进行,一天复习一章的内容(并不是严谨的天一章,有些内容少,就一天两三章),旨在

细致浏览所有概念,并记录不能口语复述的概念,为后面巩固突破的时候方便查找

学习时间:2小时

2)10.5-10.25(看书+刷题)

在这段时间里,我主要开始做真题和对第一轮不能复述的内容以及知识管理、项目集等十大过程之外的内容进行仔细学习,利用

做真题

巩固十大过程的学习。

真题我是从2014年开始做,10.4日开始刷,以每天一套或者两天一套的频率的做题。预计,在10.25日时,完成2020年的真题试卷。并且,在这段时间里我两天精看一篇论文(睡前),不按真题的题目,仅仅复盘以前准备的十大过程的作文。(因为在第一轮里我全程跟的科科过,强哥让手写的论文我全部写够了,所以这次只看,记忆我以前写的就可以了,第一次备考的同学还是需要手写记忆的。)

平均学习时间:2-3.5小时。试卷1-1.5小时一套。选择题我基本30分钟-50分钟之内可以做完。其余时间就是复盘试卷+知识点的学习。

3)10.25-11.3(刷题+看错题)

通过前面两阶段的复习,我对所有的知识点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了,这段时间主要是看以前试卷的错题、计算题、以及我怎么都记不住的概念+碎片化时间复习anki中我记录的概念,然后开始两天一套真题(2020-2021.11的真题)并且依据自己的感觉着重5篇论文反复看(还有老师的押题)。

学习时间:2-3.5小时。

4)11.4(考前突击)

考前前一天做了2022年5月的题,然后仔细复盘对错。把十大过程全部过一遍,还不太掌握的概念看一遍,过一下错题。晚上的时候与备考的同学一起讨论备考内容,相互抽了两小时的知识点。

这个相互抽题非常有用,我们都询问对方可能的知识点,因为自己复习容易出现盲区。当我们几个相互分享的时候,基本所有知识点都有提问到,比较幸运的是本次考试的配置管理的内容、一些时政,我们在这次抽题中都押到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组织一起备考的同学相互抽题,加深印象)

学习时间:半天(从下午2点至晚上12点) 10个小时,前4个小时自己复盘,晚上6点-10点我去找同学一起复习,回寝室后自己看了论文。

5)11.5

备考当天早上7点又复习了一下时政和不熟的知识点。中午看了一下案例+论文。

4.备考资料

1)

科科过课程资料。

因为第一轮跟着科科过的课程,所有资料我都还有。

2)其他辅导机构的内容。希赛网-江山老师-等等。我同学给我分享的,每个老师的着重点不太,不建议都看。我的学习方法是对记忆薄弱的知识点,以科科过的为主,辅助看其他资料的内容,(就假如知识管理部分的内容我仅看科科过后感觉还是没记住,我就会去看其他资料的知识管理内容,两个资料结合着看)哪个能让我记住,我就记哪个资料的内容hh

3)

交流群里面的问答。

第一轮复习中很多一起备考的同学分享了很多资料,有不会的我也会去科科过群里面问答,大家都热心解答。不发言的时候也能看大家的交流,还是挺有帮助的。

5.备考总结

虽然备考需要一定的技巧,但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安排和复习内容才是最有效的。第二次备考的时候我是按我自己的时间去规划的,仅给大家作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备考思路,最后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高项考试!

【备考经验】超详细!第二次软考高项一个月备考经验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