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徐霞客腿软,让金庸赞叹,这就是“中国第一空中楼阁”悬空寺!【4K】

悬空寺: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南郊恒山脚下








中国的寺庙数量众多,可悬于空中的寺庙却不多见,在山西北部的恒山就有一座悬空寺,眼下,这座悬于空中、附于绝壁的寺庙正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前去探个究竟。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一处陡峭山崖上,远远看去,三层楼阁的寺庙依山势自南向北渐次抬高,殿阁高低错落有致,相互间有栈道飞架相连,犹如一座正常寺庙的微型景观凌空架起,让人叹为观止。

悬空寺已经在悬崖之上的空中悬挂了1500多年,至今安然无恙,人们感叹古代匠人们的绝超技艺。在古代,缺少仪器测量、缺少技术手段、缺少大型装备的情况下,先人们是如何在绝壁之上建造了这浑然天成的庙宇、楼阁和栈道?

悬空寺所在的金龙峡,峡谷幽深,两岸峭壁险峻,这里曾经是古代连接塞外与中原之间的天险要冲,离悬空寺不远处至今还有北魏时期留下的古栈道遗址。可以想见,北魏作为中国佛教空前发展的时期,在这一天险通道峡谷中建立寺庙,以利于来往民众朝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将寺庙建筑在悬崖的侧壁上则是古代僧人和工匠们的奇思妙想。
这座寺庙始建于北魏后期,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禅房、佛堂、三佛殿、菩萨殿、观音殿等殿堂一应俱全,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原名叫“玄空阁”,后改为悬空寺,以后历代都有对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悬空寺虽小,却包括了所有寺庙应有的功能,是一座融合了道、儒、佛三教的寺庙,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偌大的恒山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但是悬空寺被誉为恒山十八景之冠。徐霞客称之为“天下巨观”,他在《游恒山日记》说:“西崖之中,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
清代的邓克劭《游悬空寺》一诗也描写了寺庙的奇险之美:“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当然,在中国,恒山悬空寺并不是唯一的,河北石家庄福庆寺的桥楼殿、河南省淇县的朝阳寺、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娲皇宫等全国不同地区还有另外7个悬空寺庙。但是,毫无疑问,从历史的久远、建筑的巧妙和其在佛教历史中的地位等多方面,恒山悬空寺还是首屈一指的。








恒山山脉也是山西省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是山西省东北部煤、铁等的主产区。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东西长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宽80公里左右,最高峰为山阴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从现存历史文化资源看,山西北有以大同北魏都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应县木塔等为代表的晋北民族交融和佛教古建文化区,南有以临汾尧庙、尧陵、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运城盐池、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黄河禹门口、大禹渡等为代表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区,中有以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商文化区。除此之外,还有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等,构成了一个跨越千年、要素完备的文化体系。
人文山西,晋善晋美。如果您想近距离真切感受中华文明的荣光和精髓,那就毫不犹豫地去山西吧。相信我,您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