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攻克》上(樊x巍 无情感戏)

2023-08-09 20:30 作者:贵者承其重  | 我要投稿

樊伟在看视频,是审讯录像,每部视频名称标有年月日时分,有三十几部,少则30-40分钟,多则十几二十几个小时。 这是个大麻烦,樊伟想。 他修的是临床心理,不是犯罪心理。 这个大麻烦是他以警察作为职业的同学林楠笙丢过来的,理由是他所在的局里犯罪心理分析师在与嫌疑人对线中败阵,向邻市、邻省借调分析师无果,分析师比法医要稀少,哪里容易抢到。 这个林楠笙,毫不在意什么隔行如隔山,一股脑全堆到他面前,为其名曰给他送例研究案例。 喂,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都是犯罪,学习的领域不相同的好吧。 樊伟脑壳疼。 疼的原因是——他不想短时间、高强度、跨维度的去学习数个学科,只为服务一件与他的工作、生活没有丝毫牵扯的事。 唉,樊伟叹气,感叹自己没有坚持住原则。 林楠笙想来也是被逼的没办法,面皮什么的全扔干净,软磨硬泡。 没辙,樊伟掏出硬币,决定将接与否交给他爸的在天之灵。 既然讲道理讲不通,那就讲冥冥之中。 “让你讲冥冥之中,进坑了吧。”樊伟掏出白纸和钢笔。 别人爱用笔记本记录,樊伟喜欢用A4纸。 钢笔是他从他爸抽屉里掏的,好是好,就是总得拧开添墨,挤压储墨囊容易蹭手上墨。 岁数挺大了,这笔。 如果不是拷贝审讯视频犯纪律,樊伟想带回工作室看,用他最舒服的姿势,可以看得更久更放松。 真可惜。 纪律要求命案必破,尤其是这类多条人命的。 樊伟粗略浏览全部视频。 审讯室是固定的,期间没有换过。理由是审讯位桌子右侧封边胶条上有块红斑,位置固定。樊伟凑近屏幕端详红斑,颜色鲜艳、稳定、有浓有淡不均匀。 应该是印台里的印油,至于是泥印台还是海绵印台就分不清了,印子太小,隔着镜头看不清。 不过应该是海绵印台吧,现在的机关单位统一换了海绵印台。泥印台盖手印是挺好,颜色重,印的清晰,但是有个缺点,不容易干,蹭的到处是红。尤其按完手印的人举着大拇指或者食指到处翻擦手的纸,找不到纸的人,仁义一点的自己在手指间相互捻一捻,不仁义的逮哪儿哪儿擦,台面上,白纸上,椅背上等等等等,才不管这东西难不难擦。所以,为了节省不必要劳动,需要盖手印的旁边用胶带固定一张纸,盖完手印的人在上面蹭蹭余色。 “你们当警察的自己怎么还蹭。” 嫌疑人按手印是在后悔椅上,碰不上审讯桌,除非路过的时候抓着机会蹭一蹭,不过不可能。只能是警察自己。 室内的软包樊伟想摸一摸,体验一下是审讯室里的软包软还是自己诊疗室里的软。 审讯警官不是固定的。 审讯警员并不要求固定,有的警员擅长微表情,有的擅长控制心境,有的擅长动之以情,更有的皮相好的可以利用优势吊出证词。更有的进行车轮审问,同一问题,一遍一遍的问,只为问出对答不吻合处再着手挖掘。 关于刑事嫌疑,对嫌疑人进行传唤审讯,时长不能超过24小时,且不能连续传唤。如果已经取得一定线索证据,可以对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时间为三天,最长可以延长到七天。 参照配给审讯文字记录,标注日期,分出若干段,一二段警员轮换频繁,三段开始趋于固定,五段后回复频繁。 樊伟记录轮换频次和周期。 粗略扫过一遍,警员总体情绪稳定性差,尤其在拘留时限越接近尾声,越是暴躁。 相反嫌疑人,平静的很,按照常理,拘留结束前夕,未被审讯出供词的嫌疑人会志得意满沾沾自喜更甚者带出挑衅,这个人嘛,稳。 翻开嫌疑人档案,沈巍,29岁,14岁辍学…… “职业,改水改电、家电安装,”樊伟记录,“父母双亡。未婚。” 进行审讯的警员有三组,有幸在其中见到了林楠笙。 “脸拉的真长。” “你说什么长?”林楠笙进办公室,问。 “伸缩性。”樊伟盯着屏幕。 “看出些什么没。” “没有证据就把人强制带回,甚至不止一次,犯纪律。” “肯定就是他。没别人。” “没有确凿物证、人证。疑罪从无。” 单位旁边有七份文件,七位受害者每人一份,档案、死亡记录、痕采记录、法医鉴定等等一应俱全。 七位受害者,四女三男。(以下受害者死亡时间为新至旧) 受害者女A受害者男A遭到肢解,受害者女A由粗盐覆盖腌制、受害者男A埋在枣树园里。均无遭受性侵害特征。 女A157cm,37kg;男A164cm,42kg。 受害者男B,喉部破裂,颅骨破裂,左腿跟腱部位三处割伤一处撕裂伤、右腿跟腱部位两处割伤,韧带均断裂,撕裂伤处韧带有一小部分断口平整,法医最终认定,撕裂伤为摔车导致,平整断口为利器割伤,凶器类似裁纸刀。无遭受性侵害特征。 185cm,89kg。 受害者女B,颈部有勒痕,眼球突出、充血,口唇张开舌头微出,呈黑紫色,舌骨骨折,手指鹰爪状(不是所有被勒死的受害者手指都呈鹰爪状,只能说受害者求生意志强烈),死亡原因:机械性窒息。无遭受性侵害特征。 153cm,40kg。 受害者女C,重度颈骨骨折,脊髓、硬囊膜破裂,心跳、呼吸中枢受损。无遭受性侵害特征。 159cm,39kg。 受害者男C吊于树上,无明显外伤,死亡诱因:饥渴。无遭受性侵害特征。 180cm,71kg。 受害者女D,化粪池溺毙。 164cm,61kg。 “几个案件没有相同点,怎么并案处理了。”樊伟看受害者照片。他有个小罐子,放茶用的,随心情放,有时放花,有时放茶叶。今天里面放的是玫瑰。 林楠笙看他往杯子里夹玫瑰,完整的玫瑰被夹掉了些碎屑。 伸手拿起粒,一攥一捻,碎了部分。 “扔了吧,这玫瑰拿硫熏的。”正常焙干的玫瑰不容易碎。 “我大几百买的呢。” “大几千也不行啊。哪家店卖你的,弄他。” “发你地址,你弄。你的皮肤比较有威慑力。” “只要你能把沈巍嘴撬开,就算求爷爷告奶奶我也得托关系替你把这家店折腾的干不下去。” “我撬不开,而且,惩奸除恶是你们应该做的。” “请你吃大餐。” “单位请还是你请。” “单位请呗,我请,餐标最多三百,单位请,少说一千。” “餐标一千的铁板烧吗。”樊伟曾经帮过林楠笙单位一次,最终收成是一板子铁板烧。林楠笙为了彰显这顿饭的丰盛,端来四碗芝麻花生酱蘸料摆他跟前。让他随便蘸。 “别提,直到现在铁板烧饭钱单位还没给我报呢。” “你们为什么怀疑沈巍,没有相似作案细节,没有并案依据吧。” “没并案,就是择出来的。这几个案件,看着是没关联,但你看发生范围,全部是在周围,最远的一个才不到三十公里。而且从选择的人和抛尸的地点,凶手肯定是非常熟悉这附近。比如,男A是被埋在枣树园,那边有桃树园、瓜园,他都没有埋。原因就是,一这些果园全部养了狗,只有枣园贴着公路边,没养狗,只围了铁网;二就是枣园总打药水,药水味道大,和尸臭放一起,不过分引人关注。” 枣人送绰号“小药丸”,从坐果到采摘,全在喷药。 “化粪池是许多年前修的,没有标志,上面封的水泥板很多当地人都不清楚具体位置。” “最重要一点,现场找不到凶手的DNA和RNA。相当干净。” 樊伟不敢置信,这么些案件,这么些人:“不会你们用的是穷举吧。” “找人用的是穷举,案子不是。管档案的是从前面退下来的前辈,我们归档的时候他会做记录。时间一长,他发现的。” “为什么会认为是他。”樊伟指着屏幕中的沈巍。 “他油耗高。” “高到哪里。” “高到离谱。” 樊伟接过林楠笙递给他的油耗表,大开眼界,他们竟然把加油时间、地点、几升做了个曲线表,单说这一个表没有小半个月就下不来,全靠两条腿跑哪有这么容易。 不过真正用油量应该是有出入,沈巍代步工具为摩托车,以前的摩托车没有要求强制上牌,跑到哪里随便找个加油站都能加油。好在那时加油站不像现在这么多。 油量图不平均,有起伏,每个起伏最高点或者最高点靠后位置下面标记一个红点。 “红点是受害者死亡时间。” “为什么有三个红点距离高峰比其他几个远。” “因为这三个受害者,是外地过来务工的,初来乍到,提防系数会比本地人高。” “你是说,”樊伟又看了看,红点过后的油量曲线全部在降低,极少数有增高,“他耗油量高是因为到处寻找目标。” “对。” “武断吗?” “别的组认为武断,我们不认为,你看他的油耗高峰时距。” 林楠笙用直尺在几个高峰下面比对,展示给樊伟看。 “时距越来越短。虽然不是短的过于明显。” “杀人的频率越来越高。” “没错,杀人不被发现,会刺激杀人渴望增强。” 樊伟比对全部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又抻过沈巍档案:“油耗记录时间最早在第三具尸体,如果全部案件有关联,第一、第二受害者案发现场距离凶手最近。” 第一具受害者被发现时间,为14年前,受害者女D,溺毙于化粪池。14年前,沈巍15岁,且当时他没有代步工具。 “这是你们在认定沈巍是凶手的前提下反推的。”樊伟质疑。 “当然不是。刚才说了,所有受害者,看似没联系,作案手法不同,但没有留下凶手DNA和RNA就是最大的联系。而且,你仔细对比这七份,”林楠笙把七位受害者档案按顺序排放,指给樊伟看,“第一位受害者,溺毙,脖颈处有红领巾,我们问过,红领巾是她弟弟的,很多学生爱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玩捉瞎子。死亡时受害者年龄15岁,身着雏菊印花裙子,针织披肩,丸子头,袜子,布鞋,左手腕还带了塑料手链。” “不能是捉瞎子,人数多、运动量也大。这身装扮,15岁,初中生年纪,是去见男朋友或者心上人?” “和我们猜的差不多,但我们走访过,这孩子没有男朋友,在学校也很安分守己,没见到和哪个男孩子嬉闹。” “那就是心上人了,暗恋。她总不会自己把那么厚的水泥板掀开自己蒙住眼睛跳下去。穿成这样即使要自杀也应该会选择一个干净地方。” “这孩子和沈巍是同学,只不过沈巍初一没上完就不上了。” “啊。” “第二具,吊死。” “以沈巍当时的年纪和身高,”沈巍当时17岁,“应该困不住身高一米八体重142斤的成年男性。他是大力士吗?” “不是,不止不是,肌肉含量还很低。” “没有外伤,他是用乙醇迷晕再作案的?” “受害者失踪前喝过不少酒。” 樊伟点头表示原来如此。 七份对比过后,樊伟问:“我还是要加一个前提,不加我说不出口。假设,全部案件有关联,那这个凶手,不止杀人频率越来越高,手段也越来越残忍嚣张。” 樊伟着重看最新的两份档案:“作案手段只有最新两份重叠,是不是代表,相较于其他杀人手法,他更喜欢这种。” “很有可能。” “或者可以说,这种手段,会让他更舒适,体验感更佳。你们排查了多久。” “多久?从我到这边之前就在查,最新的一起已经五个月19天,家属隔三差五来找我们要说法,查不出来看见家属怵头啊。” “为什么会怀疑沈巍呢。” “他是本地人,独身,自己住,时间自由,有交通工具,工作关系他摩托车车座下面绳子电线刀子钳子之类全都有。邻居说,他很少在家,大部分时间骑着摩托车出门。” “存款多少,消费习惯怎么样。” “五万二,其中四万五的定期。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最基本的生活消费。” “假设大部分时间骑摩托车外出是去工作,又没大额开销,”樊伟又详细看了沈巍的工作年限,“以近些年的物价水平,五万二的存款,少了点。但也还可以,或许他报价比较低,也或许乐于助人资助了谁。” “他口碑是不错,但问过和他挂着的家电商和他给安装过水电的人家,他的手工费就是行情价。还有,他没有资助过任何人。邻居给他介绍过对象,他拒绝过很多次。” “哦,独身主义。” “独身主义就交给你了。” “我是治病人的。” “沈巍就是病人,没病干不出来这事。” “假如他不是凶手,那他没病;假如他是凶手,他也没病,甚至可以说很正常。他的思维就是这样的。只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他的这种思维比较病态。” “只要他松口,后面的我们自己来。” “你们问不出来,我也问不出来。” “你学这个的呀。” “我学的不是这个,你们学刑侦更对口。” “你就当自己学的这个,终身学习,没害处。”林楠笙拿他杯子往外走,“我去替你泡茶,只有铁观音,保证不是硫熏的,25一斤买来的呢。要是觉得一个人害怕,冲楼道喊 一嗓子,加班的有的是,别的办公室的都能出来给你壮胆。” “别泡多了,要淡茶,茶叶多洗几遍。”樊伟不喜欢绿茶的味道。 “没问题。包你满意。” 半小时了,樊伟站起来溜达活动五六分钟,坐下,看桌上成堆的档案袋子。 “别是冤枉了人。” 樊伟重新翻回第一期录像,仔细看。他越看档案越想退,上一个好歹有一定让人信服的证据。 但是,他对沈巍感兴趣。 这个人的资质,在没经历家变也没经历校园暴力的情况下,可不像初一就读不下去主动辍学的。 视频里的沈巍,带些书卷气,沉稳,其中又带出些委屈。能坐上后悔椅的人,有罪没罪都会认为自己委屈。 形式化开头过后,稳坐审讯位置中的警员,开始发动进攻。 进攻方式比较单一,很常见的那种讯问。 沈巍是配合的,问什么,答什么,偶尔会回问警员一些无关痛痒的事,问题倒是不多。 比如: “警官,警察可以打耳洞吗。” “警官,警察可以生几个孩子。” “警官,同事生孩子你们会随份子吗。” “警官,随份子是随一样多还是会区分随。” “警官,聚餐不愿去但还要硬着头皮去怎么办。” “警官,夸奖别人的通用话术能不能教一教我。” 问的问题与案情无关,警员会提醒他回归正题。 隔一段问询才会穿进来一句,看起来挺正常的。 不像是周旋。 沈巍每说一次,樊伟就记录一次,记录有六七条后,在审讯桌警员眨眼速度开始加快时,按下暂停,樊伟看纸上内容。 “……” 继续看。 “警官,你们午饭吃的什么。” “居然我们吃一样的,我不喜欢吃里面的蒜沫。” “警官,您有没有不喜欢吃的。” “您呢。” “警官,您知道您这位同事喜欢吃什么吗?” 按下暂停,樊伟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沈巍的问题频率固定,不至于紧凑,惹恼警员,也不至于松散。 “时间拉的太长,说的话就没效果了。” 沈巍的攻击性,极强。 “警官,您知道许警官的生日吗?” 沉默。 “原来不知道。” “竟然这样生疏,”沈巍声音透足了恍然大悟后的沉重惋惜,很是悲伤,眼圈甚至隐藏的闪出点点泪光,猛的惊醒自己的言语恐怕有伤害到对方,紧着道歉,不过依旧是不疾不徐,“啊,抱歉。” 同事之间,有几个能知道彼此生日的。再正常不过。 但是沈巍用的是“生疏”。 樊伟确定,审讯室内的警员、隔壁旁听的警官、录制视频的警员应该是有咯噔一下。 身为警察,却心不齐。 羞耻心在作祟。 气势这就矮了一头。 “我们没有。” 啊,不好,中计了。 樊伟暂停录像。在纸上记录时间点,沈巍发动攻击的时间。 ——清醒催眠。 沈巍应该学过相关专业吧,或者自学过。 审讯警员换组后,沈巍好一段时间有问有答,不问不答。 老实许多,笑眯眯的。 沈巍突然抿唇笑,努力忍住那种。 警察本就不耐烦,问:“笑什么。” 樊伟突然暂停,恍神,他竟然没发现,往回翻进度条,足足后退十几分钟。 这家伙。 “没什么。” “说。” “真的没什么。” “快说!” “嗯……就是,”沈巍又羞赧了,“您有口头禅呢。” 之后的审问,这位警员只要说出一次口头禅,沈巍就会笑一笑,不露齿,却也能被瞧出来。 这位警察先生,努力的在尝试压制口头禅,但偶尔蹦出一两次,沈巍依旧抱以同样回应。 啊,这位警察先生被分神牵制住了。 一个分神,另一个能好到哪里去。 ———— “您好。”沈巍打招呼。 “你好。”樊伟带些跃跃欲试的、轻松自在的笑打招呼,落座。看桌子侧面的红色印记,嗯,是泥状印台。 “您没有带记录的夹子,录像机也没有开。”沈巍歪头提醒,手无法移动,用手悄悄挡住碗口的手铐,手指轻微紧张的抠着,脸上透着羞耻。 膝盖并着膝盖,脚贴着脚,不外八不内八,正正直直。 “手放开,露出手铐。”对讲扩音器里传过来的声音很硬很严肃。 沈巍头垂点点垂下,手掌慢慢从手铐上退下去。 “先生,你可以只观看不讲话吗?”樊伟回应。 “……”扩音器没再有回应,应该是默许了。 “您讲的话,警官们会听。”沈巍好奇打量樊伟。 其实在进入房间的那一刻,沈巍就有用余光打量他,樊伟确定。 “当然,我不在这里当差,不属于这里任何人的手下,警官先生们自然不会严苛对待我。”樊伟骄傲,他把笔袋和白纸放在桌上,笔袋干干净净,里面放着钢笔,还有一包面巾纸。 樊伟抽开笔盖,用面巾纸擦干净鼻尖里漏出来的墨。这笔还有个毛病,爱漏墨,但是擦干净之后书写手感是不错的。 “不是本部警员也可以单独做审讯工作吗?” “当然不可以。” “可是您的确坐在了审讯桌后面,还是主审位置。” “我就职隔壁市警局犯罪心理分析师,目前实习阶段,需要资历转正,你的案子对我晋升有帮助。” 樊伟露出点点憧憬未来的得意,与沈巍的拘谨形成碰撞。 沈巍是身背七条人命嫌疑人,他的种种迹象表现出他并不是真正的杀人犯,不过樊伟的样子并不在意他是否有杀过人。 “晋升?” “没错,一旦和你接触,档案就会录入我的名姓,最终在光荣簿上分一杯羹。” “原来如此。” “所以你不用担心,我过来只是走个过场。” “您讲的那边全能听得到。”沈巍大眼睛清澈的眨啊眨。 “咱关系硬的很,哪怕是这局里顶头的,也不敢吱声。不过可惜了。” “嗯?” “你要是在我们局就好了。”樊伟失望的。 是啊,在自己局,分割到的功劳会更多。 樊伟违反了他一贯的作风,语序虽然正常但字句紧凑——他要强行为沈巍植入第一印象——爱显摆的漠视罪行的自私单纯关系户。 关系户修的犯罪心理,哪怕突然冒出一两句直击大脑的言语,也不会显得突兀并伴随攻击性。 “您喜欢贴标签。” “我不是标签理论流派,严格来讲我是犯罪生物流派。”樊伟整理衣领袖口,状态轻松。他其实哪派都不是。 “你的性染色体是xyy,知道的吧。” “是的,何警官有对我讲,并且给我看了检测报告。” “不止是变异染色体,内分泌也有些不可靠。” 沈巍:“内分泌紊乱?” 樊伟没回应:“你认为自己对物质需要多一些还是精神需要多一些。” “精神需要吧。” “安全需求呢。” “虽然总会四处跑,但我家和工作的地方都挺安全的。” “自我需求呢。” “吃饱?生活开心?应该都有。” “你的生物学特征,不太符合人类审美。” “长相还是身高。” 樊伟点头。沈巍应该没有研究过心理学方面。 那他先前的一举一动,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天赋异禀。 “人类的审美,是颅腔小,脸圆,肤色更白,大眼睛,软耳朵,小牙齿,尖下巴。你不太符合。” “那应该是了,您应该很受欢迎。” “性格基因一定程度上可以绑定外形基因。” “该怎么才能让大家喜欢呢。” “内分泌中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的人,攻击性强,好斗,敏锐,反应迅速,对疼痛不敏感。下丘脑调节肾上腺,会参与发情期和繁殖。杏仁核,是大脑中感受恐惧的区域。” “受益匪浅。” “一个动物的肾上腺、下丘脑、杏仁核发育迟钝且弱,关系到他的攻击性。你认为,发育不好的动物,攻击性强还是弱呢。” “应该是弱吧。” “造成肾上腺、下丘脑、杏仁核发育迟缓的根源是神经嵴细胞发育迟缓。” “受教了。” “神经嵴细胞发育迟缓,会让动物的颅骨更小,也就是大脑更小,颌骨更小,颧骨更小,牙齿更小,黑色素降低,软骨发育不足会导致耳朵更软。嘴巴小,牙齿小,对人的攻击性降低,人才会更喜欢。” “猫狗是挺可爱的。” “这是人类筛选基因的基因驯化。筛选出对自身更有利的基因,优势基因得到保护,一代代传承,改变,变成人类喜欢的样子。” “野生动物不是这样子。” “你也说是野生了,我指的是圈养。” “人类的决定权真是大。” “基因进化,其中有一项趋同进化。就像,最早进化出眼睛的奇虾,后来,为了活下去,所有的动物都进化出了眼睛。” “真是神奇,突然觉得人云亦云也不是没有道理。” “动物有人类驯化,人类有自我驯化,比如道德。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做了就会违反公序良俗,这也就导致,人筛选的基因,和驯化的动物差不多的神经嵴细胞发育迟缓的那类,人的外形进化,慢慢的和自己审美中的动物越来越像,圆脸,大眼睛,颧骨小,尖下巴,白皮肤等等。” “您更像是老师。” “现在生存下来的人,都是被可以筛选过的。说圈养也不为过。” “所以,很难见到野生的人类。” “还有野生的人类吗?” “当然,基因筛选也会有漏网之鱼和自带反骨的。” “比如说。” “返祖。” “基因整体有进化,势必会有个别退化。基因这东西从来没有稳定一说,时刻在突变,变得好了,就是进化,变得不好,就是退化。所以那些因生理、疾病、辐射等等的出现的基因突变,变得丑陋、行动不便、寿命减少甚至更不好的结果。这些人全部是基因尝试优化进步的失败品,为基因的探索做了努力,全世界的人都该报以敬意。” “确实。” “一个物种越适应环境,才能越快发展壮大。但同样,一旦环境改变,这个物种立刻会变成最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 “您指的是恐龙吗。” “是所有在纪元中称霸的生物。” “真是太可怕了。” “不可怕,人类的希望放在你身上。” “嗯?”沈巍不理解。 “圈养的人类基因最适应当下环境。假如环境变化,圈养的人类很可能会灭绝。但你不会。” “为什么。” “因为你是野生人类。你的生理特征,染色体,内分泌,基因,和圈养人类不同。你是可以杀人的,甚至可以以杀人为娱乐。” 樊伟盯着沈巍。四目相对。 很少有人能面对樊伟的眼睛很长时间,沈巍就是一个。 “我没有杀人。” “嗯,你确实杀的不是人,是一堆食物。” 樊伟予以肯定。

《攻克》上(樊x巍 无情感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