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州平特访诸葛庐 竹屋做媒黄月英(第2/2页)
孔明点点头:“自然可以。”
不一会儿,我提着滚烫的水壶走到竹屋前,方巧听见他们在说什么秦晋之好。
我轻扣木门,推门而入道:“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娶了晋献公之女,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娶了秦穆公之女,并非是出于什么好,不过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虽然秦晋两国多有矛盾,但也相互有利可图。秦晋之好看来好,却不过是联姻之计。“
话音毕,我已为孔明和崔州平换了新茶。
崔州平点点头,向孔明道:“正是这个理。虽然人家黄承彦的女儿虽无沉鱼落雁之姿,却十分有才,可与你相配。黄承彦
本为名士,与徐庶等人为良友。为今后计,此女可娶。”
“你啊,不知收了人家多少银钱,来我这竟是说媒来的。”孔明向州平笑道。“州平兄之美意亮自会考虑。”
“给你三日时间,不然黄承彦那边我无法交待。”
“好好好,就按你言。”诸葛亮说。
“孔明先生理应娶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才配得上他的丰神俊逸。”我也拿起一盏茶喝了一口,细细道来。史书记载孔明娶妻阿承丑女,我真的觉着即便她有才也配不上他。
“哈哈,我看姑娘倒是长得十分标志。不然,嫁与孔明可好?”
我手指一抖,茶水侧漏了几点滴在桌案上。“这位仁兄真是说笑了。”
“也不知姑娘年方几何?家住何方啊?”崔州平见她有点意思,便继续问到。
“在下姓姜名玉,今年十九,家住家住。”我看了眼孔明,他神色自若,悠闲地摇扇子。
“我因战乱已无家可归。”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争战非常,可惜苦了黎民百姓。”孔明道。
“所以,要早日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崔州平郑重地朝孔明看去。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位虽隐于山林,却能看出你们都有过人之才和匡扶救济天下之心。”我道。
三人闲话了一下午,孔明送走崔州平后我就去厨房准备晚膳。
这里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我拍了拍腿,看了眼脚踝处,已经好多了,基本看不出肿了。
夜幕西垂,今夜孔明让我把晚膳放到竹屋外的一处露天的几案上。
几道小菜,清淡却好吃。
青菜豆腐,豆芽鸡丁炒蘑菇,还有我熬的一碗冬瓜肉汤。
孔明从屋内出来时,群星于深色的夜空上闪耀。竹屋位于山腰下,四周格外幽静,无人打扰。只闻耳畔溪流潺潺,泠泠淙 淙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雅音,怅然写意。此时,用些小菜,喝碗汤真是身心愉悦。
我夹了一筷子菜“我知道你会娶黄月英的。”
“原来黄承彦的女儿名唤月英。”他淡然如常。
“我从史书上知晓黄月英是个长了黄发的姑娘,拥有小麦色的肤色。”
“黄发黑皮。我听他人说起过。”
“黄承彦之妻又是荆州的名门大族蔡讽之女。先恭喜孔明先生得秦晋之好了。”
我见诸葛亮眼神中闪过些什么,稍纵即逝。
“不过。你应该几年前就娶黄月英了,怎么如今才娶呢?”
“世上之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许是你的到来冥冥中将它改变。”
我沉默良久。风起,风落。
突然他蹦出一句话“这菜做得似乎有些焦了。”
“我用不惯千年前的炉子,还要添柴,煽火。你不知道我家的炉子轻轻一按就有火出来了。洗澡也方便,水龙头一开就出热水了。还有香喷喷的沐浴露。”
“世事发展都是向前进的,千年后的这片大地必然与现在全然不同。若是有机会,真想看看你家的炉子。”
“亲眼所见怕是希望不大,不过我曾学过些素描,可以画出来给你瞧瞧。”我嗅了嗅鼻子。
“哦?好啊。还有些什么奇特的事物吗?”
“当然有。现在出门坐马车,我那个时代出门坐铁车。现在照明用烛火,以后用电点亮灯。我喜欢吃烤鱼,黑椒味的,可香了。可惜这边没有,回头我画给你看。”
月下,我与孔明聊得甚欢,我看到他的眼眸内有我侃侃而谈的影子。
一张几案,几碟农家小菜,他还有我。我好像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无忧无虑,清雅闲淡。但愿,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