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美人,来自儒门。
修德美人,来自儒门。南风(一)
修德美人,在童子的阶段,
主要工作是要导正人伦。
再有,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项目的养成。
语言表达要清晰,能够读书写字,服装仪容整齐。
温和真实的态度,四体活泼,合群劳作,
并且乐于求知,以及探索。
在成人阶段,则是要做身心修养,与社会事功。
因为成人在心神上,有过许多不经意的影响,
从前各种走走停停的犹疑,那些恍恍惚惚之间的选择,
都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上天的赋予,不会没有来由。
父母的养育,不会没有泪滴。
生命的继续,就有思想的发生。
思想的成长,都会有个频率。
人的精神堡垒,是无时无刻都会进行建设的,
如果没有意识的主动筛选,
随便使用的材料,就不一定能用。
任意涂上的颜色,也不一定适合。
这样的做法,只会离健康与和谐,
越来越远,越来越不清楚,模模糊糊。
比如说,偷了十万块,和丢了十万块,这两种状况。
不去主动侵害别人的权益,这是没有错的。
但是,自己丢了十万块?人们会以为,好像不是罪恶。
自己受得起,吞的下去,就可以不用在意?这是不对的。
不去探求,事情不会清楚。没有来由,问题不会发生。
这是一种疏忽的损失。
上天不会辜负你,除非你不清楚你自己。
如果,都一直不明不白,又怎么能够安心呢?
有一种损失!是多少人都没有认知。
是自己,偷走了那十万块的吗?
如果,真的不清楚,那是丢掉千万,也不会伤心的吧?
因为疏忽,使得认知,蒙上阴影,导致行为偏移。
事后的反省,又转不过来,找不到原因。
那会变成「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过了大半辈子,不能尽心,什么都没具体,这样好吗?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都四十岁了,还让人讨厌,那是自己结出来的果子吧。
又说:「长而无述焉,是为贼。」
自己认为有成长了,却说不出东西。这就会变成虚言。
孟子于是说,「四十不动心」,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成年美人,身心的修为,是总归于和谐的气息。
按着「论语诗教传」的训导,进行不同阶段的学习。
学习的方向和脚步,只能借由真实的资讯,才能去做评量,
并且要有,清楚的事实,明白的善良,才可以进行的。
或许有人说,这帐本不去算它,就不会伤心了。
糊涂一点不好吗?
要知道,是聪明的人,才会一时会糊涂。
要是真的糊涂?那会是一种伤害。
没有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无感!就是一种悲哀。
理解个人的品性,加以长善救失,
是健全生命,顺利生活的必要道路。
有一些错误的讯息,那是不可取用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会令人沉溺于过往的错误,
不会去寄望虚构的天堂,
也不会去期待,要从别人的口中获得滋味。
有需要的东西,才会出现价值。但是那不一定有益真实。
许多东西的存在,只是为了要,抵销人们,错误的欲望。
修德美人,来自儒门(一)
圣贤所说过的内容,是要你警惕。
不是要你把文字,卡在喉咙,塞住脑袋。
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学记里面。
按照正确的程序来前进,
志向才会稳定,力量会持续不停。
端正的自身,哪里会有影子的偏移呢?
见到迷雾,需要扫除,清爽明亮,便有声响。
见到利害,有所思考,切合义理,得宜无碍。
遇到选择,有所取舍,安顿身心,活泼生机。
如果是这样,哪里会不快乐呢?
美人,之所认真的地方,
就在于语言,行动,思考这三样。
明白而不谄媚,体谅而不放弃,
心情开朗而且能够体验真实,这哪里会没有好人情呢?
或许,又会有人觉得,美人,美自身就可以了,
其它的一切就都会好起来,哪里需要主动出击呢?
这样想,就不对了!
如果天地两端没有关联,不会运转,哪里会有生命。
人我之间没有交谊,又哪里会有事情呢。
不存在独自一个人的社会。
若是
从天上看世界,那是密密麻麻。
从地上看天空,那会无比辽阔。
从被动来看事情,总是多有乌云。
从主观来看状况,那是常有疏忽。
能够体会真实,运动流转,
屈伸进退,送往迎来,
皆能操之在我,这些圆融神游的状况,
都是来自天心的体会。
美人的仁义礼智信,又是怎样动作的呢?
仁爱是住所,正义是道路,礼仪是服装,
智慧有光芒,信用有力量。所以,
信用,就像一种真实。
没有真实的叫做虚假,那是不可接触,也不能把握住的。
智能,就像路灯。没有路灯,就会四处碰壁,招来痛苦。
礼谊,就像衣服。谁出门不穿衣服,要自取其辱呢?
正义,就像道路。行走在上面所有的可能都会通畅。
志向就是一条个人的道路,
没有志向,出门都会遇到流沙,
无论是哪里,都会让人沉没下去。
仁爱,就像房屋。若是没有房子住,
晚上要休息,都不会有安宁。
房子住得舒适,出门穿好衣服,地图清清楚楚,
道路是敞亮真实,步步来前进。又哪里会费工夫呢?
认真确实的行为,就会产生端正的态度。
仁、义、礼、智、信,都体会了,就更接近和谐健康。
目标志向定了,虽然会有一定的机率,不能完成。
但是虚假的会被排斥,堕落的会被拒绝,歪斜的会被禁止,
暴力的会招来攻击。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实验过,一位视力正常的人,
若把他放到黑暗中,持续三年完全看不见,
在第四年的时候打开电灯,
他会不会惊慌,会不会不知所措?
接下来,自我安慰说,宁愿回到黑暗中,一直这样下去。
要是这样子?就会真的失明了吧?
是不是也没有人想过?三年都不学礼仪,
再来进行,会不会只剩慌张,然后有许多怀疑呢?
更何况是将近三十年,都魂飞魄散了呢?
那么是怎样的人,可以称为美人呢?

可以说,有四个重点。
言语轻浮容易招人欺负。
行为不干净容易招来误解。
装扮不整齐,让人感受不到诚意。
思想太浅薄,容易自我放弃。
所以,
思想有深度,就容易让人有感触。
服装有整齐,与人来往也会有礼仪。
行为坦坦荡荡,别人亲近起来,也会很轻松。
言语说清楚,抓住要点,能点亮别人的想法,众人就容易佩服。
美人,要是美起来,就有这四种情形。
修德美人,来自儒门。 (二)
修德美人,来自儒门。 (三)南风
大环境好,社会又健康,这时美人多丰富。
大环境若不好,社会上污浊,但是个人节用简朴,思想很清醒,
这时的美人更是坚贞。大约外在朴素,内心仔细充实,
那就会令人很舒服!这一种真实,纯粹看人品。
建设人的品质。如果,内心很充实,舞台却很小,那会有点野蛮。
装摆的很用力,味道却很单一,那是一种虚假。
坐在大座位上,却做不了大事情,那是一种可耻的错误。
好能力做不了好事情,那也是一种装饰。
小位置的小事情,容易做满分,人们看了也容易有掌声。大环境有大气象的流转,小家门有小地方的认真。
每个阶段,都有可以立德的地方。
人品是在于个人,不在于流俗色彩,也不在那金银名利。
那么人有志向,是不是都学儒门呢?能够体会天心与众人的,
自然会经由儒门。求教于圣贤,才会过程完整。
论语的厚实,引领了千秋万世。
经典的孰悉,更需要清楚的整理。
论语里,有关诗教的内容,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从内到外,依照大学的逻辑来划分,
所以有了,论语诗教传。
天、地、人之间,各有不同的现象,
需要用亲近的例子,来加以了解。
为了确保天光的灵敏,所以会有时宜的乐音。
为了要引导活泼,所以用多层的形式。
就编辑了礼乐诗教一年份。
每当学子,
绕着万仞宫墙,仰望着圣贤,进行庄重的祭典。
这样身历其境,在踏步行走之间,魂魄也能沉浸,心神都会感染。
身心舒展呼应,古今来往一致,圣经因此绵延不息。
想说圣贤是人,那与众人,又有何不同呢?
圣人的耳光,敏感于危害,口中的表达是善良。
贤人所听到的,会有审辩,出口的内容是谨慎。
然而众人,就比较少注意到这些,
有些功能,没有确实发挥。
在通常的状态下,
物质利用,精神文明,健康生活等等,
这些都是人人会关注的。
贤人更关注,其中的行为,恰不恰当、合不合宜的问题。
圣人,就敏锐于各种元气,与天地的变化。
另外有一种无道的人,抢夺很积极,道不道理没关系,
讲话没信用,行为不检点。思想放荡,感情虚假。
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祸害。于是自己,就渐渐变成了祸害。
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美德身心若是不运作,就算近在自身,那也不会有精神。
磅礡气象,若是没发现。千山万水,那也不值钱。
进行端正的修养,会是怎样的呢?要会下学而上达,这才有深度与空间。
个人的力行与心神一致,会有志向的威力。
君子小心谨慎,德行的量表,从来不满分,
不做后悔的事,拒绝诡异的人情,保卫正义的光芒。
人们喜欢自己的意见顺利,贤人喜欢事务情理得宜,
圣人喜欢天地生化的气息,这有三种欢喜。
事物有利益和效果,内容有善良和正义,
天地间能实现和谐,这有三个追求。
意志的舒发,礼乐的从事,
天地的感通等等,这有三种阶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阶段的串联。
就会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展现。
顺应时势,就可以建设不朽。
修德美人,来自儒门。 (三)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