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色列 一个民族的重生 书摘03

2022-02-26 17:49 作者:小鹰不挑食  | 我要投稿


比亚利克是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杰出诗人
反犹
犹太人的流动

哈伊姆·纳赫曼·比亚利克

哈伊姆·纳赫曼·比亚利克于1873年生于俄国,幼年丧父,由祖父抚养教育,接受了传统犹太教育。当他来到位于立陶宛瓦洛任(Volozhin)的一所举世闻名的犹太经学院学习时,在那里他被哈斯卡拉运动所吸引,并加入了一个犹太复国主义地下学生组织。

哈斯卡拉运动(haskalah),即犹太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从18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19世纪80年代,旨在改革犹太教对传统和集体主义的过分倚重,将一种更具理性、分析性、智性和个性的生活方式引入犹太社会;它同样也包含着社会和民族议程。

十八九岁啊,有才
伟大的诗人为民族发声

比亚利克是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杰出诗人。为纪念他对繁荣现代希伯来文学所作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亚利克奖”已成为以色列的最高文学奖。

西奥多·赫茨尔

比亚利克所说的“救世主”八成就是西奥多·赫茨尔。这个人是现代以色列国父,但当时肯定不是,他原本生活在奥匈帝国,从事新闻和文学事业。后来他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领导人,主持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杜林啊,你作大死

在回忆自己从何时起对犹太人及其在欧洲的未来这个问题感兴趣时,赫茨尔在日记中写道:“这显然始于读杜林的书。”

历史啊是多么的讽刺

巴勒斯坦说,我招谁惹谁了?

与东欧犹太人的境遇不太一样的是,西欧的犹太人既有希望,也有失望。他们可以跻身上层阶级,成为银行家,成为官员,知识分子等,但是仍然摆脱不了被歧视和迫害。在奥地利,赫茨尔已经目睹了知识分子主导下的反犹主义的兴起,而欧洲顶尖大学的精英并没有站出来反对。如今在法国,他发现即使是民主制度和共和政府也拿反犹主义没办法。

唉呀,阴谋论者们最爱讨论的话题之一
《犹太国》说的是,犹太人需要一个国家,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国家

1896年3月初,也就是《犹太国》刚刚问世几周后,有人建议赫茨尔举办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赫茨尔不但接受了这个建议,还全身心投入到大会的筹备当中。

  1. 大会起草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纲领》

  2. 确定了犹太国歌

  3. 设立犹太国民基金

  4. 成立了许多委员会和管理机构

大会上提出的想法很多

几周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虽然我不会轻易公开这句话,但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巴塞尔大会,那就是:‘在巴塞尔,我成立了犹太国。’如果我现在大声说这句话,全世界都会笑我,但也许5年后,或更确定地说,50年后,每个人都会承认我这句话是对的。”

碎碎念:

当时欧洲人不喜欢犹太人,想让犹太人离开,不在乎他们去哪里。赫尔茨原本还考虑过去阿根廷建国,后来才确定在巴勒斯坦。可见所谓故土,都是可以谈的嘛……

本章节不仅仅是从欧洲如何迫害犹太人,从而使犹太人产生了复国主义思想,更注重的是从文学角度如何唤醒了犹太人的复国主义思想。那些诗歌,那些政论小册子,那些小说,唤醒了犹太复国主义的萌芽。

以色列 一个民族的重生 书摘0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