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杂货店】春泥
23癸卯年6月初,我听到一个故事。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出身世家。鲍照庾信!侯景之乱时,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历事西魏、北周两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开皇元年(581年),庾信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诗赋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这是我在学习文学史遇到的一个人,而我要说的故事和这个人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和偶然听到的一首歌有关系。它叫《春泥》,演唱这首歌的人,叫做庾澄庆。这首歌是伊能静在十几年恋爱终于能和庾澄庆结婚的时候写的。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春泥。 歌词里,伊能静把他们之间的爱情比作春泥,讲述了相爱的两人要互相珍惜,呵护彼此,感情才能开出花季,结出果实。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庾澄庆和伊能静非常恩爱,他们共同创作歌曲,伊能静写下了歌词。庾澄庆则作曲。 然而时过境迁,造化弄人,两人,一个名门世家,一个从小缺爱,多年后,两人出现矛盾,已经离婚并重新组成了家庭,当年的情非得已已经成为少有人知的春花秋月。 其实少为人知的还有一首诗。 唐,唐彦谦,咸通末年,唐彦谦参加科考,自负才高,不肯屈居人下,十余年不第。他曾在一场春雨后写到。 “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并未有太多人听过这位诗人,或者这首诗。 唐彦谦的“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庾郎”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庾承宣,这里的 " 春泥 " 是春天的泥泞,是一种阻碍,诗人以庾郎自指,表达了对于欢乐和自由的渴望,但又担心这种美好状态会受到现实的干扰和破坏。 它和庾澄庆歌里唱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落红,实际上并非一物。只是看似有些关联的事情罢了。 把他们关联起来的是一条豆瓣评论。 “我印象深刻的是,庾澄庆离婚后上华少节目,华少讲起庾家祖上的历史,讲到唐代就有“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的诗句,庾澄庆像第一次听到一样,眼睛流露出难以察觉的感情。但是我当时一惊,伊能静太爱了吧,她当时应当是满怀少女心事,无数次搜索庾澄庆的一切,了解他的所有,哪怕小小的关联,最终写出《春泥》,埋下这个也许庾澄庆自己都不知道的伏笔。” 不过可能一切都是我们的臆想。也许他们本身就是三个不同的故事。“春泥”不是那个“春泥”,庾信,庾郎,庾澄庆也许就不是想象中名门望族的传承,伊能静也不曾有过少女心事。就是普通的一次离婚罢了,春泥也从不曾是个爱情故事。 这时我又想到豆瓣另一条关于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书评。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东西,是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的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就像穿越时空的一发子弹吧。好多年前,我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朝天空开了一枪,那一颗子弹穿越时空,杀死了后来的我们。” 其实春泥故事我都是从QQ音乐上看来的。有人评论。 “这首歌,歌词是伊能静写的,歌是庾澄庆唱的,两个人相爱时他都不知道,只是唱了,我真的好奇伊能静每次听这歌是什么想法,从爱到不爱,又是攒了多少失望。当时网络不发达,她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少女心事一遍又一遍的搜索这庾澄庆的名字。” 而庾信的故事,真实的是因为我在因为考研学习文学史的时候看到的。《春泥》这首歌是我在宿舍看书的时候听到的,而那句诗,“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也真是唐彦谦 的《春雨》,那颗子弹可能并不存在,那些故事可能并无关联。不过还记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嘛? 表达了对于欢乐和自由的渴望,但又担心这种美好状态会受到现实的干扰和破坏。 《春泥》果真像一颗子弹。在一个平常的午后,击中了采访时的庾澄庆。 也许 也击中了我。 “漫天纷飞的花语 落在春的泥土里 滋养了大地 开出下一个花季 风中你的泪滴 滴滴落在回忆里 让我们取名叫做珍惜 那些痛的记忆 落在春的泥土里 滋养了大地 开出下一个花季 风中你的泪滴 滴滴落在回忆里 让我们取名叫做珍惜 让我们懂得学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