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没有看见病毒细菌,如何治疗?中医的治疗不是针对西医所说的病因(病毒、细菌、支
中医没有看见病毒细菌,如何治疗?中医的治疗不是针对西医所说的病因(病毒、细菌、支原体),而是针对病因作用于人体以后,人体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即中医所说的证。针对证的寒热燥湿,或寒热虚实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治病在看到“敌人”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如果外界环境为湿热,你体内同样是湿热的环境,你就是易感者。因此,中医从改变人体内环境入手,消除体内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湿或燥等内在因素,使病毒病菌与人体重归平衡,在并不杀灭谁的同时,使人恢复健康。 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先生认为,肺炎是身体本来内有痰热,加上感受了外邪,内外合病才发病。正所谓“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肺主宣发、肃降,其功能正常,则呼吸通畅。若是由于外邪阻遏,使肺气不得宣发,则肺气郁闭而发热(如:热水盖上盖子能保温,开盖能散热);或是痰浊,使肺的肃降功能受阻,则肺气上逆则作咳、喘。根据其寒热虚实可分为五个证型: 肺热壅盛 症状为:高热、咳喘、气急、舌头红苔黄。 这种情况是肺部有热,郁结在内,皮肤、毛孔紧闭,无法将里面的热气散出去(不得宣泄),这时的治疗原则就是宣肃清化(打开皮毛,透邪外出)。 表气郁闭(外寒内热) 症状为:高热、特别怕冷、气急胸闷,面色青暗,舌质红但是舌苔白腻,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内热外寒。这时的治疗原则就是发汗以解表寒,然后再清热外出(宣肺开郁)。 痰湿内阻 症状为:寒热交替、咳喘痰多、胸中憋闷,舌胖苔滑。这种就是身体本来有湿,肺部痰多,痰阻气逆,导致胸闷气短。治疗原则为宣发肺气、除湿化痰。 痰热内闭 症状: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咳痰黄稠或喉间痰鸣,咽红肿、面色红赤,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治疗宜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肺燥津伤 症状为:身热、口干、干咳胸痛、痰黏难咳出,舌质红而干,脉细数。这就是本身阴虚体质,再加上肺热灼伤肺阴,导致肺燥阴虚。这时的治疗方法就是滋补肺阴,泻肺热(润肺泻热)。 不管病情如何,总是可以从这五种证型中找到对应证,依此治疗,基本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即使有些孩子,已经发展到神昏抽搐,但仔细观察,还是不出这五种情况。一旦肺气宣畅、热涤痰清,孩子的神智立刻就清醒了,抽搐也停止了。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只要对人体造成了影响,使人体出现了不适。中医都能四诊合参,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显现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