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如何精准定位不迷航的呢?

1927年5月20日,瑞典裔美国人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完成了纽约至巴黎的单人飞行,用时33.5小时,期间无着陆,人类历史中首次完成单人跨大西洋的壮举。
不禁有人有疑问了,在那个连卫星导航和无线电导航影子都见不到的年代,飞行员是如何保证飞行30多小时做到精准无误地到达目的地呢?那就要说到关于飞行员的导航技能了。
地标导航
最原始的领航方法就是地标领航,也是每个飞行员的必修科目。地标领航其实就是靠目视,靠观察地面并参照航图来进行领航。
目视航图一般包含大量的信息,尤其是易于识别的地面特征,比如城镇,公路,河流,湖泊等。通过比照地面上的这些地理要素,飞行员就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结合罗盘便可以确定正在飞向何处。
在星光满天的无云夜晚,旋转闪烁的导航信标的照射距离可达16公里。在导航信标的下方装配着一对闪烁红色和绿色的灯泡,能够有节奏的进行闪烁,从而让飞行员识别出摩尔斯代码以便进行位置识别。航路全程每隔40公里便设立一个简易过度机场以应对漫漫长路中可能遇到的特情。但后来被更精确的低频无线电导航所取代。
在今天,在美国各地依旧遗留着一定数量的早期领航方向标,风化的水泥箭头向人们诉说着航空史百年的发展历程。
今天主要就说了关于地标导航的内容。明天我们继续了解关于飞行的话题,到时候要来奥~苏州天海通航,专业培训飞行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