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监察制度专题,查缺补漏,学就对了!

2021-11-02 22:17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哈喽,大家好呀!干货时间到,大家对于古代史有没有不熟练的地方呢,可以评论区告诉我们哦,今天就先来看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发展历程

1、秦: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或称御史大夫府,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官位居丞相之后,与丞相、太尉一起,并称“三公”。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维护朝纲,整饬吏治,还兼有讨捕奸猾、治理大狱等司法权力。在地方三十六个郡设监郡御史,称“监”或“监御史”,隶属于御史大夫,主要职责是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但御史府不是独立的监察机关,它附设在九卿之一的少府衙内,其性质是为皇帝服务的宫内机关。

2、汉:西汉建立以后,御史府仍设在少府衙门,御史大夫位尊权重,朝议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及司隶校尉,享受“三独坐”的尊崇。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反映出古代监察官位卑而权重。

3、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

4、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5、北宋设御史台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在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之互相牵制。

6、元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台,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元代在地方还设置了江南、河西、云南、陕西四个行御史台,最后只保留江南诸道、陕西诸道两个行御史台,辖各道宪司。陕西行御史台定置于奉元路(今西安);元初就建立了山东、东、西等四道提刑按察司,此后逐年增设,到元世祖统治中期达到24个。

7、明清时:中央---都察院、在六部设六科给事中;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监察,并加强特务统治。

8、监察对象:对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

9、监察制度的特点:①受命皇权,服务统治;②机构独立,自成系统;③选官高标,管理严明;④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10、经验教训:

保障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力;

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求监察官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再者对监察官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促使监察官尽职尽责、积极上进,减少察与不察一个样的虚监现象。

完善管理: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机构都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

垂直领导:改革检察机关按行政区域设置的现状,重新划分司法管辖区,不与行政辖区重合一致。

11、作用:虽然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谏议制度

1、内涵: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历程:隋唐:门下省;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谏院;

3、评价: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但对于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古代监察制度专题,查缺补漏,学就对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