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5)——「二八定律」,快速总结「给定资料」的小技巧

全文字数|3.9千
阅读时间|14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适用范围很广的「二八定律」
2.辛苦的驻村书记汪杰

一、适用范围很广的「二八定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理解「给定资料」的技巧,即「二八定律」。
申论的「给定资料」大有来头,在出题者的精心安排下,所有的「给定资料」都不会把核心明确体现在资料中,而是需要考生自己来总结、解析。
因此,无论是解析对应的「非大作文」类题目,还是写好「申论大作文」,我们都必须要从充分理解「给定资料」,而「二八定律」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八定律」又称「帕累托法则」「关键少数法则」,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
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这个结论对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都成立。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该比例会更加极端,例如下面这篇报道:

2021年10月10日彭博社报道,根据美联储的统计,占美国前1%的富裕人群共拥有社会总财富的27%,而收入在中间60%的人群(即所谓的「中产阶级」)只占到社会总财富的26.6%,是美国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首次,其原因和新冠疫情蔓延、美元「大放水」等因素有关。
「二八定律」适用于很多方面,当然也包括对申论「给定资料」的解读。简单来说,在所有的「给定资料」中都基本存在一个规律
——80%核心内容,存在于在20%的文字中。
换言之,每个「给定资料」都有约80%的内容没啥用,一两句话甚至一两句短语就能总结出来。

二、辛苦的驻村书记汪杰
我们还是以大家熟悉的「驻小谷村第一书记汪杰」来举例解释「二八定律」(话说这个资料总被西瓜拿来举例,汪杰同志辛苦了……)
【2021国考省级卷「给定资料1」】节选:
阳光伴随着讨价还价声,洒在谷底开阔的地方,这里正是小谷村集市所在的地点。驻村第一书记汪杰正在摊前拉话时,镇长陈青松打来了电话:“不错呀,你这‘无中生有’的集市渐成气候了。”
(阳光+伴随人声+洒在,典型的拟物描写,并用环境烘托氛围,对此大家能感受则感受,不能感受直接忽略,这里的重点其实有4个:小谷村、集市、汪杰、陈青松)
集市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边赶集,一边说着过去种种,十分感慨:“想过有改变,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一个短语总结这句话:小谷村发生改变)
从前的小谷村是什么样子呢?
汪杰记得他刚来小谷村的场景。因为山多平地少,村民择坡而居,住的都是篱笆屋。住得远的村民到村委会要走两个多小时,除了出山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几乎与世隔绝。
汪杰刚到村里时,老百姓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他走进住在深山的赵贵家,看到他们家高高低低四个孩子,全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孩子都十四岁了。赵贵说,女孩子就应该在家照顾猪鸡羊。男孩子呢?赵贵说,上学太远也太苦了。汪杰说,小谷村会好起来的。赵贵只是笑。
(一句话总结这三段:小谷村穷、破,尤其是交通条件差、教育环境差)
「给定资料1」的开头部分字数内容并不少,有约400字,但一句话就能总结:
小谷村以前穷、破,尤其是交通条件差、教育环境差,现在发生了改变。
顺便记住4个要素:
小谷村、集市、驻村第一书记汪杰、镇长陈青松
用「二八定律」来解释,这约400字的内容就属于那不重要的部分,即「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约80%),值得解析的关键因素却很少(约20%)」。
一般来说,在「给定资料」中,文字内容越有趣味,具体叙述越细节,铺垫渲染的越多——内容就越没用。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申论说白了是模拟治国策略的,无论是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法制建设还是脱贫攻坚,考生都要从较高的政治站位去思考,并结合文献(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等)和「给定资料」给出解决措施。资料越有趣、描述越细节,我们就越要冷静,越要想办法从中尽量提炼出关键的信息,而提炼的过程往往就是舍弃趣味性、细节性的过程。
以上文为例,不难看出,这400字中有各种各样的铺垫渲染和细节叙述,例如:
阳光伴随着讨价还价声,洒在谷底开阔的地方(环境描写)
住得远的村民到村委会要走两个多小时,除了出山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几乎与世隔绝(细节描述)
汪杰走进住在深山的赵贵家,看到他们家高高低低四个孩子,全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孩子都十四岁了。赵贵说,女孩子就应该在家照顾猪鸡羊。男孩子呢?赵贵说,上学太远也太苦了。(有对话、情节且非常具体)
此类内容都属于「内容多但不重要」的,一般一两个词就能总结,甚至不需要总结。
既然这400字「内容多但不重要」,那为什么「小谷村、集市、驻村第一书记汪杰、镇长陈青松」这4个要素重要呢?这和文章的通用结构有关。
无论什么文章,开头都非常重要,申论「给定资料」自然也是如此。同时,我们在做申论题时,往往需要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所以在文章前两段出现的人物和地点就尤为重要。
恰好,本文第一段就同时出现了2个「人物要素(驻村第一书记汪杰、镇长陈青松)」和2个「地点要素(小谷村、小谷村的集市)」,直接判定:
汪杰、陈青松这两个人就是文中的重要人物;小谷村这个地点就是文中的重要地点,尤其是小谷村集市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解读本文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可以读到关键词「改变」以及描述小谷村之前穷、破的细节,据此可判定「在汪杰、陈青松的带领下,小谷村由穷、破(尤其是交通差、教育差)发生改变」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这就是解读「字数多但不重要」的「80%」内容的方法。
那么,「20%」的「字数少却很重要」内容应怎样去寻找呢?这其实非常简单,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即可:
第一个方面:
即上文总结的方法,即开头就出现的人物、地点和关键词(如小谷村发生了巨大改变)一定是「字数少却很重要」的。
第二个方面:
带有明显概括、总结性质的句子,或者某句话后出现了很多内容来拓展这句话。
还是请出汪杰同志:
【2021国考省级卷「给定资料1」】节选:
改变小谷村硬件容易,但是人们的思想呢?连村干部们都得过且过。汪杰来的第4天才见到他们。汪杰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做事。他“化缘”来的几台电脑,让村干部们学会打字,带领他们学习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他还有意识地锻炼年轻村干部,鼓励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村纪检小组长刘波年轻,有些怕事,邻村一只狗咬死小谷村的一只羊,两村村民争吵起来,刘波觉得这事超出了村纪检小组长能管的范围,他解决不了。汪杰鼓励刘波,村干部样样事都得会干,越复杂的事越不能往后退,并指导他具体怎么做。刘波大着胆子处理好了这件事,觉得自己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气了。现在,村里到处都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或在走访解决问题,或在填路上的积洼,或在调解邻里纠纷。汪杰戏说,他们是村里的“施工队”。
(第一句话用了设问的方法,虽然没有明说,但不难解读出「改变人们的思想难,但非常重要,尤其是要从村干部做起」这一含义,可以看出该含义总结意味非常强,整整一长段都在讲「改变村干部思想作风」)
根据「叙述越细节,铺垫渲染越多,内容越没用」的原理可看出本段除了第一句话外,其他的内容基本没什么价值。什么「化缘」电脑,什么「狗咬死羊怎么处理」,这些非常细节的部分就是为了突出第一句话的重要性。
再比如下面这部分资料:
【2021国考省级卷「给定资料1」】节选:
只有付出过,才知道其中艰难。汪杰希望自己离开后,小谷村能有东西永远留下来。同在一个镇,柏香村做茶园、搞旅游,后池村有苗圃基地。小谷村做什么呢?汪杰把小谷村的事捧在手里,掂来掂去,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在小谷村造一个集市。
经过一番努力,5月1日,大集热热闹闹开张了。汪杰到处吆喝,逢人宣传,他坚信只要坚持几个月,一定会有一个稳定、成规模、可持续的小谷村集市。汪杰做了两手准备,先是成立了村合作社,搞了小谷村集市专卖,然后告诉村民,哪怕拿鸡蛋来卖,合作社都收。同时,汪杰去镇里动员商户来小谷村做买卖。刚开始,商户们听到要去小谷村,满腹怀疑,他们印象中的小谷村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汪杰坚信,生活总要柴米油盐,吃穿总要必需品,只要坚持下去,集市会越来越热闹,他们自然就来了。果然,两个月后,商户们看到小谷村的集市热闹非凡,主动来找汪杰,要在集市上做买卖。
(「有东西留下来」的想法催生了小谷村的集市,后面一长段内容都在讲相关内容)
不难看出,「汪杰产生想法」后的一整个长短都在讲「怎么把集市建设好」,说明「汪杰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在小谷村造一个集市」这句话是一定属于「20%」的「字数少却很重要」内容。
结合材料进一步解读不难发现以下逻辑关系:
汪杰想要在他离开后,小谷村能有东西永远留下来→汪杰产生想法,建设集市
汪杰已经做到了改进干部思想作风,保障辍学儿童重新接受教育等工作,国家也建设好了硬件设施,那么:
汪杰还要做一件必要的事情→汪杰想要「在他离开后,小谷村能有东西永远留下来」
结合「给定资料1」一直在讲述的「驻村书记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小谷村脱贫」这个大背景和「集市」的性质,可得出以下逻辑:
汪杰想要建立帮助小谷村长效脱贫的特色机制(结合小谷村实际,且在汪杰离开村子后依然能运转)→建立「小谷村集市」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就找到了「20%」的「字数少却很重要」内容。
总结:
理解「二八定律」的适用性,并将其与申论「给定资料」的特点相结合,对提升解题效率非常有帮助。在申论实战中,「二八定律」有两个方面的应用。
一是快速总结「字数多但不重要」的「80%」内容,使文章变得「清爽」。
熟练应用「二八定律」后,当我们看到超长一段细节非常具体甚至很有趣味性的文字后就会立即确定其「字数多但不重要」,例如「驻小谷村第一书记汪杰」这篇资料中开头那么多描写,其实用「小谷村穷、破,尤其是交通条件差、教育环境差」概括就足够了。
一般一篇2000字的「给定资料」中约有1600字(80%)不重要,这1600字总结下来可能连160字都不到,这样我们理解资料就会变得特别简单。
二是快速找到「字数少却很重要」的「20%」内容,梳理总结后即可吃透文章。
根据申论「给定资料」的特点,我们需要关注关键的人员、地点和发生的事件,重点寻找带有明显概括、总结性质的句子,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全文的核心。
假设一篇「给定资料」有2000字,其中1600字不重要,用160字就能总结;其余400字重要,用200字左右总结,那么这篇文章可以被压缩到350字左右。
如果是回答「非大作文」类题目,那我们可以把这350字当「目录」和「批注」,从而快速锁定原资料细节(回答「具体措施」类题目),或进一步压缩文字内容来概括资料(回答「概括总结」类题目),或结合全文对其中部分内容重点解读(回答「解读理解」)类题目。
如果是写「申论大作文」,那么这350字可以视情况融入文中,提升大作文与原文的联系程度。注意此时尽量用概括性文字,不要在「申论大作文」中抄原资料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