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赶超日本!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台,同比增长54%。另据能链研究院数据显示,日本同期汽车出口量为104.7万辆。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背负着“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的标签多年,中国终于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2021年,国内汽车出口超过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出口国;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332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都在合资企业的阴影下缓慢行进,在国内抢占市场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不提出口了。那么为何国内汽车产业能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实现出口的逆袭呢?
01 出口量世界第一 三月增长创新高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3月份中国汽车出口突破38.7万辆,出口增长超过89%,创历史新高。
在2023年1月,中国汽车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30.1%;1-2月,中国汽车出口68万辆,同比增长43.2%;1-3月,中国汽车出口万107 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3月份,中国汽车出口38.7万辆,同比暴增94.47%。

以当下的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400万辆已是稳如泰山。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在一季度中,中国汽车出口金额的前十大国家分别是俄罗斯、美国、墨西哥、英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和韩国。

俄罗斯自不必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不仅卖得多,还卖得贵。在俄罗斯排名第一的中国品牌为奇瑞,旗下的星途揽月在俄起售价306.99万卢布,折合人民币26.7万,而国内起售价为19.39万。排在奇瑞身后的是长城、吉利,中国汽车在俄综合市占率接近50%,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在量价齐飞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额位列第一,也就不足为奇。
在小轿车之外,中国卡车对俄出口也高速增长,一季度对俄卖了2.8万辆,同比暴增622%。这是大家最没想到的,中国卡车已经成为世界卡车领域中的扛把子。
一季度,中国卡车累计出口15.8万辆,还卖了1.38万辆纯电动卡车。中国纯电卡车品牌主要有吉利旗下的远程汽车、奇瑞旗下的开瑞汽车、赛力斯旗下的瑞驰新能源以及上汽大通等。
但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为什么美国会位列第二呢?中国主要对美国出口哪些车型?在对美汽车出口上,主要不是自主品牌,而是合资品牌,具体车型有长安福特福克斯、上汽通用昂科威、上汽凯迪拉克CT6、广汽本田飞度以及吉利全资控股的沃尔沃。
福特、通用、凯迪拉克选择从中国进口自己的车,主要在于成本低。同样一款福克斯,福特集团从中国进口比从墨西哥进口,每年可节约成本5亿美元。墨西哥的汽车产业链没有中国成熟,很多零部件都要从全球采购,而中国汽车产业链成熟,规模优势大,可以完全实现本土生产。
正因墨西哥的汽车产业薄弱,墨西哥在进口额上排名第三,却在进口量上排名第一。2022年时,墨西哥从中国进口了25.4万辆汽车,占墨西哥进口总量的1/4。排名第一的是上汽名爵,第二是江淮汽车,然后才是北汽和奇瑞。上汽名爵的表现最为亮眼,杀入了墨西哥畅销车前十名,年销量暴增200%,对墨西哥出口了4.8万辆。

02先合资再自主 学会“走路”再出海
从工业落后到汽车出口第一,中国是如何做到华丽转身呢?我们不妨探究一下中国汽车出口的艰辛历程。不过,要谈中国汽车的出口,首先得谈中国汽车的制造,如果车都造不出来,还谈何出口呢?而造车的第一步便是引进来。
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建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就是中国一汽的前身),考虑到工业建设发展时期对卡车的需求大,双方最终决定将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Gis150卡车引进国内生产,新车命名为解放CA10。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CA10成功驶出工厂,结束了中国无法生产汽车的时代。

而在1957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解放CA10亮相一汽展台,到10月17日交易会举行时,约旦海外贸易董事长比塔先生订购了3辆解放CA10汽车,这是中国制造的汽车首次出口。然而,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又陷入停滞。
1978年,饶斌准备去西方发达国家洽谈汽车生产技术引进。经过一番交流,福特、通用、丰田、大众等一众车企便来华考察,可一听说要它们提供技术,美国、日本和韩国都表示不愿意,他们只想卖车给中国,并不愿意为中国造车提供技术。好在德国大众是个例外,它成了当时唯一一家既愿意给中国提供技术又愿意投资的西方车企。所以,国家决定和大众合资造车,第一辆车就是众所周知的桑塔纳。

1998年,第100万辆桑塔纳从上海车场驶入,标志着中国造车迈进了新的征程。同时,因为上海大众的成功,以及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其他外资品牌也蜂拥而至,中国汽车进入了合资时代。
然而,真正的国产品牌却在夹缝中生存,本来中国搞合资是为了用市场换技术,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合资车成功打入了中国市场,而燃油车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相关技术却是未做突破。
即使到了20世纪初,中国汽车年总产量也只有207万辆,出口量仅1.7万辆,仅占汽车总产量的0.8%,而且几乎都是出口到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而当时日本一年的汽车出口总量高达472万辆,是中国汽车出口量的277倍,日本汽车品牌本田、丰田、日产、铃木等已经全球闻名。好在国内市场足够大,增速足够快,给到了民族品牌足够多的试错机会。
2006年,吉利研发成功了CVVT发动机JL4G18。2009年,搭载JL4G18的吉利帝豪上市,彼时正是合资品牌的“黄金时代”,福特福克斯、标致307以及丰田卡罗拉等合资车型受到追捧,市场上鲜有能够与之竞争的自主品牌轿车。

有了吉利的破局,国产车开始集体爆发,长城哈弗系列、长安CS系列、比亚迪王朝系列,上手就超过了曾经畅销全国的韩系车。至此,中国品牌终于做大做强,在全球汽车圈内也算是名声在外。
03新能源汽车发力 步入汽车智造时代
从1到100万,中国车企用了55年,而从100万到311万,中国车企只用了两年。事实上,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转机出现在2021年,因为全球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汽车工业才迎来快速发展。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一下子暴增到201.5万辆,出口量一跃冲到了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德国,并且出口区域也不再是原先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而变成了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上,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中国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名头已经在国外打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已经领先大多数外企。
2018年,蔚来汽车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两年后,理想和小鹏相继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186.35万辆,成功卫冕全球新能源销冠,超越曾蝉联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特斯拉,比亚迪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唯一有能力和特斯拉比销量的车企。
电动化方面,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三电”技术之一,动力电池的研发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重点关注的技术,国内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主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智能化方面,国内百度、滴滴等L4级智能驾驶头部玩家都在持续发力,无人出租运营成效显著。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电动化还是智能化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已经独挡一面。
另外,从部分已出口的车企销量情况来看,海外已经成为这些车企的重要市场。2021年10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88342辆,其中,海外出口25049辆,同比增长92.7%,在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28%;2022年,奇瑞品牌全年销量908553辆,出口451337辆,海外市场占比接近一半。
截至目前,奇瑞集团全球汽车用户累计超过1120万,其中海外用户240万,占比21.4%。也即是说,部分中国车企已经吃到了海外市场的红利,而这也吸引了更多车企向海外拓展市场。外因方面,由于国外许多知名车企的供应商分布在全球各地,疫情导致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物流运输不畅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整车生产和销售工作。
而对中国车企来说,国内整个的汽车供应链在全球是最完整的,因此在2021年,中国车企率先全面恢复了生产,并填补了这一时期的市场空白。彼时,中国的汽车产能已经达到3000多万辆,疫情三年,中国车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出海也成为了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
五十年前的中国的汽车产业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五十多年后,中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再缓慢中发展。而在今天,中国汽车已经逐渐步入了智造阶段,无论是新造车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纷纷开始向国外输出新能源汽车。乘联会预测今年国内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更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有望在今年实现对日本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