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高利!中公教育向信托借款,最高18亿,实控人李永新兜底
一家曾经市值近3000亿的大白马,竟沦落到向信托公司高利借款的境地。
9月6日晚,A股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公告,与湖南财信信托签订了《信托贷款合同》,向其借款不超过18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尽快解决存量退费问题。
公司及多个子公司为该笔借款提供资产抵押及质押担保。公司实控人李永新与财信信托签署《保证合同》,为确保上述信托贷款合同的履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非常罕见的是,在目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大幅走低情况下,该笔借款的年利率竟高达9.5%,为央行公布的最新一期LPR(3.45%)的近3倍。
此前,中公教育因大量开设对赌考试结果、预先收取高额学费的所谓“协议班”,辅以学员培训贷,产生了畸高的合同负债(主要构成就是预收的学费),高峰时一度超过70亿元。
但悬殊的考录比下,公考“上岸”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产生了大量退费需求,但公司却将相当一部分资金挪作他用,包括购置房产、土地,以致“退费难”成为近两年困扰公司的一大难题,并带来数以千计的投诉。
最新的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账上仍有高达34亿元的合同负债,而公司的货币资金仅有7个多亿,覆盖退费无疑捉襟见肘。
不过,略显蹊跷的是,公司在今年6月27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实际上通过了一项额度50亿的银行授信议案,在此额度内公司可根据实际资金需求进行银行借贷。
目前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年利率普遍在3%出头,也就是一年期LPR附近,甚至给个人的纯信用消费贷利率也都低至4%以内。此情况下,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使用低成本的银行贷款而使用高利信托贷款意欲何为?是实施过程中无法真正获得银行额度,亦或另有隐情?
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公司此次借款对象财信信托实际上是公司的关联方,其与持有公司5.5%股份的第三大股东“湖南省财信常勤壹号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为湖南财信金控旗下公司。此情况下,飞瞰财金认为公司有必要说明9.5%的年化利率是如何确定的?定价是否公允、合理?是否有损中小股东利益?
这不超18亿的高利信托贷款,对刚刚扭亏微利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的存在。
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的利息支出是8290万元,2023年上半年则只有1900万元,而该18亿的信托贷款如全额付诸实施,仅这一笔一年就将带来1.71亿元的利息支出。而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只不过是8200万元,还不到上述利息支出的一半,2022年全年公司则是亏损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