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我们自己用不好么?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对于棉花有特别感情,冬天穿得暖暖的小棉袄,盖的棉被,做饭的时候烧的棉柴,都是她的功劳。此外,棉花接的棉桃有时候还被小孩子摘下了当做陀螺,不过比较轻,没有用木头做得那么好用。
棉花刚刚长出来的时候特别可爱,一根细细的嫩嫩的由棕色渐变到白色茎上托着两片大大的叶子,萌萌的特别可爱。等长大了需要人工打去多余的枝丫,到了夏天,棉花田里绿油油的一大片,开着或浅黄或红色的花朵,远处看去更像是一片片的荷塘。秋天里,叶子的绿色越变越深,很多慢慢地掉落在地上,枝丫上面的也开始枯萎,手碰触上去“咔嚓”一声碎裂开去。这个时候棉花开始开出另外一种绚丽的花朵,吐着白蕊,这个世界只剩下银白的绚丽。

每年秋天,没人一个围裙似的袋子系在腰间,就这么沿着田垄,一趟一趟地摘棉花,棉花不是一次开完的,要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往往是每块地都要采摘那么几次。秋天到了,叶子都干了,一不小心棉花就摘到酥脆的棉叶,棉叶沾到棉花上很不好处理,每次这个时候总会被大人们责骂。因为棉花上沾了太多的叶子,在卖棉的时候会影响品级。就这样来来回回走着,棉花被采摘到围兜里,最后被包成一个个的大包。大包被大人们抬到拉车上,再拉回家。等到棉田里的棉花采摘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家再驶着牛车、驴车,再好一些地就开着拖拉机,将棉花送到棉站上卖掉。
总归还是有一些格外调皮的棉桃,慢慢悠悠不慌不忙的,不过也等不及了,冬小麦马上就要种植了往往还是有一些开得很晚的棉花。这个时候。也没法再等了因为接下来还要种小麦。接下来就是一个体力活了,需要把棉柴用一种工具-老虎钳,把棉柴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棉桃的棉柴被统一放到地笼边儿上,等到再开的时候慢慢摘,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几个月时间。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每年家里还是会存留有那么一些棉花。这些棉花通过脱籽儿,做成棉絮。以前的时候还自己纺线、织布,后来就再也没有了,只是这些棉絮做成一件件的小棉裤,小棉袄,棉被之类的的,自己家里用。
最后想说的是,棉花是个好东西啊,别人整这整哪的,中国这么多人,新疆的棉花自己都未必够用吧,何必看别人眼色?至于什么字母公司就随它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