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信力流失?浅谈苟晶事件

2020-07-06 09:50 作者:心力  | 我要投稿


本文最初是一个关于观视频睡前消息的评论,可惜写得太长。只能搬到这里了。

1.首先,这件事整体对社会还是利大于弊,虽然很多网友被愚弄恶心了一次,但至少算是一次成功的扫黑除恶,带来了山东200多冒名顶替案的查处。

2.网络时代此中事件的曝光一定程度打压了贪腐官职人员滥用职权的嚣张气焰,毕竟之前大多人都是装傻充楞,能过日子就行,或者对官职人员热情拉拢,分点油水。因为基本没有检举途径,甚至去检举也能被半路拦截。大多数是发了检举,实名举报然后毫无音讯,甚至可能遭到报复。所以此类事件越多,官职人员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还有一手遮天的本事来干点什么事了,受益的无疑是底层容易被剥夺利益人民。

3.对于苟晶来说,她真的消耗了社会公信力了吗?因为我觉得她透支的只有自己的公信力,未来路还长,失去了公信力就会被孤立。我不知道她是觉得这一次赚够了,余生无忧了;或者是有一个强大的家族支撑,无所顾忌;或者是大老师的自爆,只为炸开冒名顶替这个事;或者只是图一时口快,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顾最后的结果。当然,这些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4.最后一个,公信力问题。公信力我觉得就是即使是陌生人都有一个普遍默认的基本原则。

首先,世界本身的规则是丛林法则。丛林法则下,陌生人之间毫无公信力,有的只是互相防备,以及互相伤害的想法。暴力是绝对规则,暴力甚至可以制定规则。

在有强大的暴力制定规则之后,社会就不再是简单的丛林法则了。而是优先遵守暴力制定的规则。

比如:在封建社会的皇都中,规定不得在城中打架斗殴,杀人放火,否则处斩。那么每个人都知道,走在皇城中,肯定没有陌生人无缘故会来提刀来砍你。

即便是现代社会,你去到一个荒山野岭,通讯阻隔,遇到一个流浪汉,你可能想的不是我要给他施舍几块钱,而是他会不会突然袭击我。

简言之,公信力建立在强大的约束力(暴力)之下。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大致意思是,士兵没有士气,不应该责怪士兵,而应该寻求于气势,如果我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有必胜的把握,士兵就不会没有士气。

同样,公信力的存在以及流失,不在于某个人的言行。而在于政府相关的法律是否完善。

现代社会广泛存在公信力,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从不担心遇到抢劫,杀人魔之类。人人都有恶念产生,但我们不会去行动,因为我们会权衡利弊,将恶念付诸行动,只是逞一时之快,后果却是万劫不复。

在扶老人上,几乎所有的例子都体现了很不公平。

扶人者,耽误一些时间,收到一句感谢或者耽误很多时间,再赔上一大笔钱。即使被平反,也会耽误大量时间。

被扶者,被扶,感谢或者被扶顺带讹上一笔钱。即使平反,哦,我糊涂了,一点损失也没有。

这样的情况,哪里来的"势"。

网络夸大事实者,赚了流量,赚了钱,被揭发要么道歉,要么不搭理,甚至有的再向你吐一口水:你自己傻,躺了浑水,怪我咯。之后不了了之,毕竟网络上的事,热得快,消失的也快。

问题的关键是,受害者难以得到补偿,而施害者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这才是公信力的流失的关键。


公信力流失?浅谈苟晶事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