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摩比斯星域地理志》(过渡)

2023-05-11 23:03 作者:色孽神选小蔷薇  | 我要投稿

(感谢黯色蔷薇老兵拉格纳的帮助)

《摩比斯星域地理志》:该地理志由一位黯色蔷薇的泰拉裔老兵在摩比斯修养期间总结汇编而成,是在40K仅有关于第十一军团原体的母星的描述文本,但随着原体的离去和相关资料的销毁,该书最终封存在泰拉皇宫的密室中,在一系列转手后落入审判庭之手,是帝国分析回归的第十一军团的重要文献。


简述

   德瓦伦尼星系位于太平星域,在人类联邦时代被人类殖民,其主要星球有摩比斯、炉石等。在整个黑暗科技时代,德瓦伦尼星系一直是各路达官显贵用于放纵自己欲望的游乐场;而到了纷争纪元,各路军阀在摩比斯和炉石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德瓦伦尼星系基本上就在战火中度过了整个纷争纪元。

   在洛丝薇斯降临摩比斯后,整个德瓦伦尼星系及其人民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原体迅速清除了毒害星系人民千余年的匪帮和军阀,统一了整个星系,并开始步履蹒跚地向着深空发起了探索。正在指挥大远征的帝皇很快就听到“一个小姑娘几乎凭一己之力统一了整个恒星系”的传言。他断定这就是自己失散的子嗣。于是,一艘金色的哥特风战舰出现在摩比斯的轨道上。洛丝薇斯面见了她的父亲——人类之主。之后不久,洛丝薇斯正式执掌了第十一军团,加入了大远征。德瓦伦尼星系和其他被帝国收复的星系一样,成为帝国庞大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以下是对德瓦伦尼星系各星球的简要介绍:

(注:括号内名称是原体回归帝国后帝国的官方称呼)

 德瓦伦尼  恒星  黄矮星  0.96倍太阳质量。

多尔夫(德瓦伦尼一号) 

类别:死寂世界。

多尔夫是一颗类地行星,平均半径为2461千米,是德瓦伦尼星系最小的行星。多尔夫距离恒星非常近,其绕恒星公转的平均距离仅为51990051千米。多尔夫可以说是一个“死了的”行星,根据维尔薇的研究,多尔夫最近一次地质运动发生在29亿年前,这也与摩比斯上残留的黑暗科技时代记录相契合。由于高温和太阳风的作用,多尔夫没有大气层,因此昼夜温差高的吓人。由于多尔夫恶劣的条件以及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矿藏,几乎可以认为没有开发价值。其上唯一的人类设施是一个用于监测恒星活动的无人监测站。


摩比斯

类别:军团母星

   摩比斯是一颗位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拥有两个卫星,分别是炉石(摩卫一)和赫尔莫斯(摩卫二)。摩比斯平均半径为6221千米,自转周期约为22.9个标准时,公转周期约为341.67个标准日。摩比斯大约75%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大大小小的陆地如绿宝石一样点缀在蓝色的绸缎上。摩比斯气候温暖湿润,即便是在高纬度地区也生长着郁郁葱葱的丛林。可以说摩比斯天生就是一个天堂世界的胚子。在黑暗科技时代摩比斯就已经是达官显贵的私人乐园;在大远征时,就有人感叹:“如果不是因为原体降临,那么摩比斯大概会以旅游盛地而闻名于世。”

可以明确的是,摩比斯曾经历过大规模行星改造,以使摩比斯达到“完美”宜居的状态,从摩比斯的上生物组成上就可见一斑。摩比斯的生物大多经过人类的基因改造,有的源自本土物种,有的则是外来引入的,甚至有的物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拉。由于这些生物来源复杂,且经过大幅度改造,再加上“旧夜”时期的动荡造成的早期行星探索资料的丢失。这给了摩比斯的生物学家们带来了很大困扰,他们只能从化石记录和生存在深海和火山热泉的遗老中一窥摩比斯生态当年的样貌。现如今,摩比斯上的改造生物们早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这也不由得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和当年人类基因技术的高超。另外,摩比斯的中小型动物普遍对年轻女性有较强攻击性,其中有一种形似兽人屁精的低智慧生物对人类女性有着完全违背生殖隔离规律的欲望。

落入这种生物手上的幸存摩比斯人只有一种感受:生不如死


摩比斯的地质结构可以说是极为复杂,更具体来说,摩比斯的地壳可以说是“空的”。据维尔薇的研究,摩比斯之所以这么“空”是因为摩比斯早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当时奔涌的熔岩流表层遇冷凝固,熔岩流尽后留下一个个空空的管道。再加上黑暗科技时代人类对这些管道系统进行了加固和扩展,造成的了摩比斯如今地下是“空的”的局面。在这些洞穴系统还形成了独特的地下生态系统。这些地下洞穴系统可以说是摩比斯的招牌之一,洞穴顶部悬挂熔岩钟乳与岩壁上的点点“星光”(摩比斯常常见洞穴生物“星星虫”发出的光,用于引诱猎物)交相辉映,美不盛收,更不用说其他洞穴奇景了。

但美丽之下,藏着危险。在纷争纪元,出现了生存在洞穴中的变种人部落。他们皮肤惨白,眼睛很大且没有眼白,极度嗜血,毫无理性和人性,尤其钟爱人血和人肉。他们会从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现身,然后将可怜的受害者拖入黑暗之中。

因为地下遍布着曾经被抛弃的工厂、实验室,这些变种人学会了直接使用那些金属部件和缆线打造自己的“盔甲”——即使是黄金时代生产的一枚齿轮,都比摩比斯生产的铠甲更加坚硬

客观上讲,这些变种人造成的破坏说很有限,但他们的存在无疑对士气有很大的打击。没人想时刻提防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的食人族。因此,剿灭这些部落是摩比斯各大势力都在做的事,也是他们能达成的唯一的共识。然而这些食人族神出鬼没,又时常隐藏在洞穴之中,想要找到他们,很难。即使是原体,也费了不少功夫才完全解决了食人族问题。这些洞穴也深入参加了摩比斯的历史进程——在黑暗科技时代,这里发生着各种邪恶与堕落的行为;从“旧夜”到原体崛起,这里则是反抗军的避难所和根据地;在大远征时期,这里隐藏了许多军团与原体的秘密;在不远的未来,这里还将拯救摩比斯的人民。

   摩比斯的简史在之前的文章已经筒介了,在此不多赘述。

炉石(摩卫一)

类别:铸造世界

炉石是摩比斯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3357千米,质量约为摩比斯的七分之一。对于摩比斯来说,这个卫星可以说是十分巨大了。一直以来都有人认为,炉石已经称不上是摩比斯的卫星了,而是和摩比斯形成了一个双行星系统。更神奇的是,根据地质分析,炉石在很久以前就拥有自己的大气层,并在之后的岁月中一直存在。后来人类殖民者对炉石进行了行星改造,使其大气足以支持人类生存。还有一件事,尽管炉石是一个铸造世界,但炉石的生态保护做得意外的不错,整个行星表面绿意盎然,即便是高大的厂房表面,也点缀着植被。这还是为了能给前来度假的权贵们完美的体验,毕竟没人希望在晚上一抬头就看到一个灰蒙蒙的大火球。

在黑暗科技时代炉石是一个自动化工业世界。炉石出产了整个星系所需的一切,小到生活用品,大到星系内通勤的飞船。因为炉石的存在,让德瓦伦尼星系可以做到完成的自给自足。同时炉石还是德瓦伦尼星系的指挥控制中心。酒神巨企会在炉石上派驻一个几百人的团队来负责运转整个星系。当然,这些人肯定无法处理这么多事务,实际上各项事务的决策与执行都是交给AI的。

铁人叛乱开后,摩比斯人发动了起义,成功控制了摩比斯和赫尔莫斯,甚至一度攻下了半个炉石。但收到管理人员发出的求救信号而来的太阳系第66号舰队在不久之后抵达了星系。起义军在这些军阀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不得不放弃炉石和赫尔莫斯,退回摩比斯。而盘据在摩比斯上的军阀又发起了无止境的战争,摩比斯上的各个势力都深陷于战争的泥潭,无力染指炉石。

连年的战争摧毁了炉石地表的环境,使之变成了一个弥漫着有毒尘埃的废土,而那些伟大的工厂,也被废弃和遗忘。只有极少地方还能支持人类生存,这些地方被称为“绿洲”。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战争还在进行。不过,为了保护“绿洲”,各大势力之间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战斗不得在“绿洲”进行。由于战斗必须要在废土上进行,人们不得不开着类似于骑士的机甲来战斗。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驾驭机甲,那些可以驾驭机甲的人们自然就有了特权,渐渐地成为了军事贵族。而那些垄断着机械设备制造和维护技术(主要是为了弄机甲)的工匠家族,也会得到贵族待遇。贵族们能生活在高大的宫殿中(大多数是当年的厂房改造的,机油佬震怒),享受最好的服务。而平民只能生存在户外,从事一些种植业、矿业(主要是拆零件,机油佬继续震怒)、手工业,忍受恶劣的环境和高昂的税赋。一个个“绿洲”事实上成为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小邦国。

在原体崛起之后,顺利完成了摩比斯的统一和对两个卫星的占领。原体在六英杰等人的帮助下成功恢复了炉石的生产。虽然炉石的产能还没有达到顶峰,但也足以支持原体其他的计划了。原体回归帝国后,炉石交由机械教管理。负责炉石的是曾与第十一军团有过良好合作的卡莉斯塔大贤者,在大贤者的运营下,炉石的产能超过了历史最高值。当然这是有代价的,炉石的生态彻底崩溃了。原体一开始还是想恢复炉石的生态,现在看是彻底没戏,没有办法,这是为了大远征必须付出无数的代价之一。至于那些炉石上的原住民,普通平民移民到摩比斯,军事贵族们驾使着骑士机甲在大远征一线ttk,工匠家族则投入到欧姆弥赛亚的怀抱。根据协议,机械教在炉石上享有自治权,但炉石的出产要优先供给第十一军团和摩比斯,摩比斯也与炉石也会进行一系列交流与合作。另外,炉石也成为泰坦军团暴风雪军团的母星。

赫尔莫斯(摩卫二)

类别:星港世界

赫尔莫斯是摩比斯的卫星,不同于炉石,赫尔莫斯其实不是摩比斯的天然卫星。人们将一颗矮行星牵引到摩比斯与炉石的L1拉格朗日点,作为摩比斯系统与外界的中转站。赫尔莫斯的平均半径只有约160公里,其上有大量的用于支持星舰运作的基础设施。外来的游客们会在星系外围从超光速星舰转乘亚光速的巨型豪华邮轮。对银河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邮轮上的服务是完全超出想象的,不过对于那些权贵们来说,这不过是前菜。抵达摩比斯后,邮轮将会停靠在赫尔莫斯的星港,旅客会在赫尔莫斯乘坐穿梭机或者是直接传送到摩比斯。另外,摩比斯和炉石之间的物资与人员交换通常都要经由赫尔莫斯中转。

铁人叛乱后,摩比斯的起义军一度占领了赫尔莫斯,并将其作为进攻炉石的跳板。但随着太阳系第66号舰队的抵达,起义军在凌厉的进攻下不得不放弃炉石和赫尔莫斯。一个军阀成功率军占领了赫尔墨斯。不得不说,这位军阀还是颇有雄心的。有不少星舰被遗弃在赫尔莫斯上,他想尝试回收这些星舰,然后组建舰队统一德瓦伦尼星系。然而,意外发生了,在回收废船时,人们无意间释放了一种可怕的异形。这种异形可以侵入受害者的大脑,控制受害者的一举一动,将受害者变成自己的食料和育儿床,直到受害者被完全榨干才善罢甘休。


在这种异形寄生在大脑之后,受害者的脑部会与异形完全同化

更可怕的是,这种异形十分聪明,它可以学习使用人类的设备,它也能操纵受害者伪装成正常人,混到未感染者之中。可以想见得是,这种异形迅速在赫尔莫斯肆虐开来。很快,赫尔莫斯就彻底沦陷,当然,选择这种寄生生存方式的异形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他们又将目光投向摩比斯和炉石。不同于在赫尔莫斯上,异形在炉石和摩比斯上主打一个可持续。它们利用赫尔莫斯上遗留的传送装置,定期传送到摩比斯和炉石,在掳掠足够的食料后迅速离开。这样它们既有取之不尽的食物,也不至于彻底激怒当地势力。在原体崛起之后,洛斯薇斯很快发现这种异形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人类完全不可能与之和平共处。为了摩比斯人民的安全,她下令对赫尔墨斯进行完全的清理。这也是她第一次与外星势力打交道。

在彻底打扫干净之后,赫尔莫斯重新开始变成繁忙的中转站,而且由于其临近炉石这个铸造世界,赫尔莫斯也建立起造船厂和维修厂。


   莉比多特娜(德瓦伦尼三号) 

   类别:矿业世界

   莉比多特娜的平均半径为18212千米,约是摩比斯的3倍,有6个天然卫星,分别为菈妮(德三卫一)、梅琳娜(德三卫二)、菲雅(德三卫三)、玛丽卡(德三卫四)、玛莲妮亚(德三卫五)、蕾娜菈(德三卫六)。莉比多特娜大体可以分成三层:由岩石组成的内核、由氨水组成的海洋、厚重的由氢氦组成的大气层。这样的行星较为罕见,古泰拉的典籍称呼这种行星为“迷你海王星”。粉色和蓝色的“条带”缠绕在莉比多特娜身上,在“条带”之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漩涡,将两种颜色混合到一起。

   由于厚重大气带来的高气压和永不停息的超级风暴,使得直接降到行星表面进行任何作业都变得不切实际。在实际应用中,收集莉比多特娜上的资源主要靠“吸”。在莉比多特娜的低轨道上有着众多的空间站,它们将长长的管道直接伸入莉比多特娜的大气层中,收集氢和氦;有的管道甚至伸到海平面附近,直接吸取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的氨水。莉比多特娜的六个卫星也都是矿业世界,在菈妮可以轻松地开采出大量优质而珍贵的宝石,梅琳娜和玛丽卡则蕴藏着丰富的钷素,菲雅、玛莲妮亚和蕾娜菈的内核有着大量优质金属矿藏。

各种矿产在被各种宏伟的机器开采出来之后会先运送到当地的冶炼厂就地进行粗加工,然后这些经过粗加工后的原料会被送到在正在停靠的运输船上。运输船装满之后并不会立即出发,而是停泊在莉比多特娜和菲雅(莉比多特娜最大的卫星)的拉格朗日L4、L5点待命。当到达到莉比多特娜和摩比斯的交会时间窗口时,那些运输船就会结束待命状态,几千艘运输船同时启动引擎,带着足够炉石使用整个交会周期的原料,向摩比斯方向奔去;同时,停泊在炉石和摩比斯的拉格朗日L4、L5点的那些空船,也会启程返回莉比多特娜。等运输船抵达摩比斯系统后,它们会先停泊在L4、L5点,等炉石有需求时再移动到赫尔莫斯或者直接到炉石低轨道上卸载货物,货物卸完后返回L4、L5点待命。以上基本上就是黑暗科技时代标准的德瓦伦尼星系内运输原材料的过程,这套流程可以说是最经济的,再加上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全程不需要有人管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在纷争时代这套系统就彻底停摆了。在原体崛起后,重新恢复了莉比多特娜及其卫星上的设施运转,中断已久的航线重新开通。不过由于岁月的洗礼,不少机器都已老化或者完全报废,想要恢复到历史最佳水平,还是需要时间。原体回归帝国后,在机械教的帮助下,开采和运输的效率基本上达到了历史平均水平。不过,大远征和黑暗科技时代还是有不同的,首先就是整个过程都有人参予,全程监督和控制;然后就是货船在装满就会立即出发,去填饱炉石的饥饿的胃口。毕竟是战争时期,费效比低一点也不是不能接受。


   芙丽涅(德瓦伦尼四号)

   类别:矿业世界

   芙丽涅是一颗类地行星,平均半径为12843千米,具有大气层,有2个天然卫星,分别为库菈菈(德四卫一)、恩雅(德四卫二)。芙丽涅到德瓦伦尼主星十分的遥远,距主星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0.06天文单位。芙丽涅是一个冰火交织的世界。广袤的大地上被水冰和干冰覆盖,举目所及,所见几乎都是由冰构成的山脉和沟壑。不过,还并不意味着芙丽涅是个洁白无瑕的世界。实际上,芙丽涅很“脏”,在太空遥望芙丽涅,人们很容易就发现芙丽涅地表有着大量黑红色的斑块。那是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在微弱的阳光的照射和喷射到高层大气的微小火山灰的催化下形成的复杂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随着雪花落到地表,形成当地独特的“红雪”现象。在芙丽涅,只有火山活动活跃的地区才会裸露出岩质的地面,那是炽热的岩浆冷却后留下的黑色的火成岩。芙丽涅的火山喷发不像古泰拉的火山喷发那样壮观,由于星球较大的重力,灰黑的火山灰在被喷出后就会立即落下,只有极少的火山灰能被喷射到高层大气,悬浮一段时间。就像在泰拉一样, 芙丽涅的火山附近也有温泉,这里是这个星球少数能看见液态水的地方。

   在黑暗科技时代,芙丽涅其实很不被重视。虽然芙丽涅有着丰富的矿藏,但芙丽涅的重力太大了,而且距离摩比斯也更远,导致将矿物运出的成本极大。在有莉比多特娜这样更好的选择时,那群资本家们显然没什么动力去开发芙丽涅,到是芙丽涅的两个卫星上有一些永久性的人类设施。芙丽涅在整个黑暗科技时代和纷争时代都不怎么受重视。在原体崛起之后, 芙丽涅的地位也没有改变,原体要忙的事情很多,没有精力分给这个自古以来就不被重视的星球。芙丽涅地位的提升要等到原体回归帝国之后。在大远征时,莉比多特娜的出产已经无法满足炉石日益增长的胃口。于是,机械教很快将就将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芙丽涅。芙丽涅也就从死亡世界转变为矿业世界。机械教十分用心地经营着芙丽涅,他们为芙丽涅修建了太空电梯,在两个卫星上修建了星港,在芙丽涅上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由于把芙丽涅的矿产运到炉石加工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于是机械教又在芙丽涅上修建了铸造厂,就地加工。芙丽涅又开始从矿业世界转变为铸造世界。然后,那场灾难就发生了,芙丽涅的工业化之路随之戛然而止。


狄奥伦娜(德瓦伦尼五号) 

类别:气态巨行星

狄奥伦娜平均半径为60934千米,距离主星约26.1天文单位,有69个天然卫星,比较重要的卫星有尤姆(德五卫一)、米莉森(德五卫二)、荷莱露(德五卫五)。狄奥伦娜坐拥德瓦伦尼星系重多纪录,她是德瓦伦尼星系最大的行星,拥有的卫星最多的行星,距恒星最远的行星,是该星系唯一的气态巨行星。通体成橙黄色,还有几条白色的“丝带”缠绕着星球,给星球增添了一抹灵气。狄奥伦娜的颜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赤道处的颜色更深,到了两极则微微发绿。狄奥伦娜还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斑点,那是几乎永不停歇的风暴气旋。最大的气旋甚至可以吞下四个摩比斯,被称为“狄奥尼索斯之眼”。在行星的两极,还可以看到闪电在无数风暴之间跳着转瞬即逝的舞蹈。狄奥伦娜的轨道上也有着汲取氢氦的空间站,同莉比多特娜轨道上的一样,它们也将长长的管道伸入狄奥伦娜的大气层中,贪婪地吸取着燃料。

  狄奥伦娜有几个卫星也值得一说。尤姆是个火热的星球,火山永无止境地释放自己的怒火,炽热的岩浆奔涌在黑色的大地上。因为狄奥伦娜及其卫星的引力引发了木卫一表面不同地区的引力变化,造成不同地区的拉伸和地壳变化,因此引发了地壳的剧烈活动,经常发生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产生的射流十分巨大,以至于上万公里之外依然清晰可见。米莉森则是个冰封的美人,她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坚冰。然而她却有一颗火热的心,同尤姆一样,引力带来的热量使米莉森的内核保持活跃,也带来了坚冰之下的海洋。荷莱露则是德瓦伦尼星系中除了炉石以外唯一拥有大气的卫星。她拥有着主要成分为氮气的厚重大气,还有着由烷烃组成的云朵,在地表则有着液态烷烃构成的江河湖海。

   狄奥伦娜在黑暗科技时代是德瓦伦尼星系的热门旅游景点。满裁游客的豪华邮轮会在狄奥伦娜附近逗留数日,好让游客们好好欣赏美景,顺便也补充一下燃料。在纷争纪元,由于德瓦伦尼星系的人类主要在摩比斯和炉石上吃鸡,无暇顾及星系里的其他事务,所以狄奥伦娜和她的卫星们一直平静地运行着。不过中途还有段小插曲——在大约洛丝薇斯降临摩比斯前3000千年,一艘失控的异形飞船一头撞上米莉森。在原体崛起之后,狄奥伦娜成为了人类在星系外围的据点和之后征途的前沿基地。第一批探索舰队就是从狄奥伦娜启航,走向虚空。原体回归帝国后,狄奥伦娜成为重要的军事基地,大多数舰艇通常是停泊在狄奥伦娜的轨道之上,只有在需要维修时才会前往内星系。狄奥伦娜也是德瓦伦尼星系外围防御的核心。

   米莉森

   米莉森的大概情况前文已经提到了,这里就不在赘述。让我们继续讲那艘坠入米莉森的那艘外星飞船的故事。这艘飞船来自距德瓦伦尼星系大约5光年外的一个恒星系。这群自称为穆柯普斯的异形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在自己的星系里过着平静的小日子。然后平静被打破了,人类殖民者来了。掌握着强大科技的人类毫不废力地碾死了这个还没来得及离开自己恒星系的文明。穆柯普斯们甚至都来不及知道毁灭自己的是人类。绝望的穆柯普斯们东拼西凑出了一艘世代飞船,向着五光年外一个可能有宜居行星的星系发起绝望的远征。而人类则骄傲的宣布又一个恒星系归于人类联邦的统治。由于缺少超光速科技,穆柯普斯们只能以亚光速龟速航行。尽管对这这趟艰辛的旅程有过准备,但太空的残酷还是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仅仅是一个几乎无法在望远镜上观测的尘埃云就生生“磨”没了半艘飞船;没有补给,消耗的燃料、空气和设备越来越多,而目的地却还遥遥无期;最关键的是孤独,在无尽的虚空中的飘摇的一叶孤舟,是整个文明的全部,他们的挣扎无人知晓,也无人在意,而陪伴他们的,只有旅行了数亿年的光……在经历数千年的航行,这艘飞船终于即将到它的目的地——也就是摩比斯时,这艘老船再也撑不住了。它被狄奥伦娜的引力捕获,老旧的引擎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力,就这样,飞船一头扎进米莉森的冰海之中。一个文明的苦难行军,就这样在即将到达终点前戛然而止,了吗?

   生命是顽强的,在撞击中幸存下来的穆柯普斯们发现自己身处在一片汪洋之中。这艘飞船重回太空已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已经被严重破坏的飞船都无法保证他们不会淹死。即然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他们魔改了自己的基因,生生把自己从陆生生物改成适应米莉森海洋环境的水生生物。已经水生化的穆柯普斯在生物学上已经很难与陆生的穆柯普斯有什么关系了,但他们依旧倔强地自称为穆柯普斯。他们认为只要能够继承了穆柯普斯的全部文明成果,什么样的“载体”都无所谓。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在米莉森的海洋中,建立了辉煌的文明。基本上与原体崛起同时,做足准备的穆柯普斯开始重回太空。

穆柯普斯

   在原体基本处理完内星系的事情之后,开始了收复外围星系的工作。摩比斯的舰队很快就到达了狄奥伦娜,遇到了重回太空的穆柯普斯。穆柯普斯们再次看到异族的星舰出现在母星上空时,自然回想起当年的灭族之痛。而摩比斯人上一次见到的异形,是赫尔莫斯上的恐怖寄生虫;上上一次,则是受人类达官显贵邀请而来的异形们,嘴上说为了跨越种族的友谊,然后一起来压迫摩比斯人。想要让摩比斯人对异形没有戒心是很难的。但双方又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双方对彼此并不知根知底,不敢也不愿意轻易开启战端。经过漫长的对峙之后,双方开始了接触。在十分别扭地互相表达了不愿发生冲突的意愿后,双方开始了更深入的交流。在了解了双方的历史之后,穆柯普斯震惊于人类对同类的压迫,人类则对摧毁穆柯普斯家园的殖民者进行强烈谴责。大家同是强权之下的被压迫者,自然是同病相怜,彼此之间没什么不可调和的冲突。谈判进行的很顺利,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和平协议,建立了双边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人类与穆柯普斯将共同利用狄奥伦娜的资源。截止到原体回归帝国,有大约2000名穆柯普斯出于外交、交流等原因来到了摩比斯。

   原体在这场外交活动中发恢了重要的作用。洛丝薇斯坚定地要求接触的舰队绝对不能先开第一枪,创造了和平交流的条件。她还运用自己的惊世智慧,成功完成穆柯普斯语言文字的解译,大大提高交流的交流的效率。洛丝薇斯还在米莉森上待了一段时间,深入了解这个文明的一切。这场外交活动也对洛丝薇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爱莉希雅在培养洛丝薇斯时,曾说过:“宇宙中不止有人类,也有许多外星人。我们不能将所有外星人都视为敌人,如果把所有外星人都视为敌人的话,只会有无穷无尽的战争。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和外星人交朋友,然后创造一个美好的银河系。”

尽管爱莉希雅这套说辞理想到显得有些幼稚,即使是在往世乐土也没几个人信,但给当时还是小孩的原体留下来了很深的印象。在对赫尔莫斯上的外星寄生虫进行灭绝作战时,洛丝薇斯动摇过爱莉希雅留下的观念。但与穆柯普斯的交往让她确信这个银河是有可以做“朋友”的异形。在日后的征途上,她会亲自辨别每一个遇到的文明,不会冤枉每一个友善的文明,也不会放过每一个无法共存的文明。

在帝皇的威光降临到摩比斯时,洛丝薇斯还自信地认为自己有能力说服帝皇接受自己关于异形的观点。然而,当帝皇和洛丝薇斯的交谈提到异形问题时,一名禁军走进了会谈室,在帝皇耳边耳语了几句,随后退下。不等洛丝薇斯提问,帝皇就说:“我忠诚的待卫们已经帮你把你的星系内的害虫清理干净了。”洛丝薇斯瞬明白了一切——穆柯普斯文明毁灭了。帝皇继续着之前的话题,他讲道重新征服银河乃是人类的昭昭天命,人类不会与这些异族共享这片银河……而洛丝薇斯就呆呆地听着,完全不复之前讨论时的神采。帝皇注意到了洛丝薇斯的异样,在阐述完对异形的观点后就结束了讨论。在送走洛丝薇斯时,他说道:“我知道这对你很惨酷,但这是必须的。你马上就要面对更加惨烈的战争。不要把多余的情感给自己的敌人,这对你和你的子嗣、你的人民都有好处。我知道摩比斯上还残留一部分害虫,我期待你的表现。”一个月后,洛丝薇斯给出了答复——两千多具尸体整齐地摆在市政广场上,大多数是穆柯普斯,也有少部分是人类。洛丝薇斯还特别解释道:有内鬼提前通知幸存的穆柯普斯们,他们逃到了摩比斯的深海之中,因此多花了一点时间。但帝皇的任务已经完成,内鬼也被清除。泰拉裔老兵们很满意,已经离开摩比斯的帝皇也发电表示认可。不过实际上洛丝薇斯实际上包庇了那些幸存者,那些尸体是用来掩人耳目的克隆体。就这样,穆柯普斯成为洛丝薇斯救下的第一个文明。

   又过了几个月,第十一军团在摩比斯上完成了改编,名称也从“巴别之花”改为“黯色蔷薇”,军团即将重回大远征。洛丝薇斯认同父亲的最终理想,也理解大远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她也不认同父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她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大远征。

    以上,德瓦伦尼星系各行星就介绍完了。


《摩比斯星域地理志》(过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