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太阳系的天体系统,可以判断,银河系中有着无数的恒星系
根据太阳系的天体系统,可以判断,银河系中有着无数的恒星系
我们太阳系有着完善的天体系统,而远离太阳的大行星,也发育了完善的行星系统。像木星拥有几十颗卫星,天体系统复杂。只要给予适当条件,天体系统就会存在,就会发育完好。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银河系中,相当一部分恒星拥有自己的天体系统,拥有自己的发育全面的恒星系。大质量的天体,拥有范围较大的天体系统,小质量的天体,拥有范围较小的天体系统。大质量的天体,拥有质量较大的天体围绕其运动,小质量的天体,拥有质量较小的天体围绕其运动。
银河系中心区域,银核区域,比如,银核棒状结构区域,天体分布稠密,天体之间距离很近,天体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系统。这里的恒星,应该没有自己的恒星系统,比如没有隶属于自己的行星。
但在银河系中心之外的旋臂上,这个广阔区域,占据了银河系质量的大部分,拥有上千亿颗恒星。估计在旋臂根部区域,恒星分布也是较为稠密的,难以发育出完善的天体系统。不过,部分恒星还是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少量行星的。这些行星都是这些恒星继承自己之前的,这些恒星之前位于天体分布相对宽松一些的区域,形成了自己的天体系统。虽然随着这些恒星相互靠近,而逐渐破坏了各自的天体系统,但还会有残存的或残存一部分。
在银河系的中部或外围区域恒星分布密度就小多了,除了局部恒星分布格外稠密的地方,剩余的区域,只要不是质量相当的双星系统或三星系统的恒星,都应该能发育出自己的天体系统。就是部分所谓的双星系统,只要质量悬殊一些,比如,两个恒星质量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双星系统,也是可以以大质量的恒星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天体系统的。三个恒星的系统,就难以形成常规的天体系统了,就难以拥有行星了,更不会拥有生命了。比如,科幻小说中的三体人,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科幻内容,尽量不要太离谱。
在银河系旋臂的边缘部分,以及银河系的边缘区域,这里天体较为稀疏,恒星稀疏,这里的恒星可以大概率发育出完善的天体系统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样的情况。距离其它恒星遥远,可以在几乎一光年的势力范围内,由自己主宰,发育天体系统。
只要是稀疏天体区域,恒星之间距离超过一光年,都是很好的恒星系的天体发育系统,都会发育出结构复杂的天体系统。因此,我们太阳附近的恒星,大部分都有会自己的恒星系统。拥有围绕自己转圈的行星,是很常见的。
只要恒星系统发育完善,就会拥有适宜生命产生的轨道区域,很容易有一颗适宜生命产生的行星。同时拥有两颗适宜生命产生的行星,这样的概率会是极低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适宜生命产生的行星,就大概率的可以进化出生命,往往只需要十亿年的平稳时期就可以进化出生命。甚至只需要上亿年时间,就可以进化出生命。当然,生命的继续进化需要更长时间,比如,几亿年的时间,才能进化出较为高级的生命。银河系中的大部分生命进化,会停滞到几亿年的进化水平上,没有了进一步的进化机会。比如,在这几亿年内,往往会遇到意外事件而终止生命进化。星球的毁灭或星球变得不适宜生命生存了,情况会多种多样。只有少数恒星系统的适宜生命进化的行星,可以幸存到现在。其中的绝大部分生命依然会保持在低级水平,一部分行星会进化出智慧生命。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现在无法走出太阳系,未来似乎也走不出太阳系,况且,人类的未来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乐观。我们现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似乎已经接近顶峰,顶峰似乎是普遍存在的,就看我们人类的顶峰是哪里了。我们就是再前进一些,也只是在太阳系内部溜达,出去似乎永远也实现不了。根据我们人类的表现,我们可以判断其它星球的智慧生命,也大致如此,很难表现更好了。浩瀚的空间把我们隔离开了,我们既难以直接见面,似乎也难以相互发现,难以进行信息交流。银河系内部的生命并不孤单,而是数量众多,广袤的空间隔绝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