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ice to Meet You》(Jessie J自传)-第六章

2023-06-18 05:53 作者:平手与白日夢大師  | 我要投稿


译者注上图配文:“第六章 爱与恨
‘跟着节奏走,旋律会带你回到我身边……’
《爱的受害者(Casualty Of Love)》”


第六章:爱与恨

 

大家爱我,大家不爱,大家爱我,大家不爱,大家爱我,大家不爱,大家爱我,大家不爱……



世界上我最崇拜的人就是爸妈。他们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支持我,一直陪着我,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教会我什么是爱。他们结婚35年了,直到现在都还是会出去约会。看着他们就觉得温馨,我就是成长在这么一个以爱为基的坚强家庭中。

对我来说,爱是什么?这还真是个问题,我也已经学会要保护好自己的情感,让爱变成一个私有物了,因为这不是别人的事,冷暖自知;在这一生中,人必须得懂得怎么收好那些私密的东西。我也还在努力寻找让爱立足的平衡点。过去几年里,我对自己了解了很多,也更成熟了。我觉得在自己这代人中,人人都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和体验“爱”,甚而至于大家开始“绑架”它。

我觉得,“爱”这种东西是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它便存在着的。它只是一种很顺其自然的感觉。我记得我爸跟我说,“如果妈妈或我不愿改变自己,那我俩根本不可能在一起。”我也觉得这是一种彼此之间的理解和适应。人永远没法和另一个人某人完美相适,也不可能有这种人给你,因为我们永远在进化、变化和成长。生活不会停滞不前,爱也不会。

我想有这样一个未来:某天,在顺其自然的那个日子,把爱迎入我的生活。那份爱会是我应得的,我也会以爱的方式去爱——再没其他多余的事。能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是件大好事。当时机成熟时,爱就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音乐是让我能释放自己、谱写真我的东西,所以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只需要正确去爱,好好去爱。



媒体(压力如山)【324】

【324译者注:原文press,作名词也可译作“媒体、报道、评论”等,此处可能是JJ的双关语。此为译者理解】

 

我记得头一回在杂志上看见自己照片,那感觉太怪了!当时我差不多就是“妈,快看,我上了RWD杂志【325】!”这么兴奋吧。我记得每天都能在车站去BRIT学校的火车上看见那张广告。

【325译者注:此处可能是指英国的RWD magazine,此杂志在我国内知名度低,极为冷门,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哈克尼区金斯兰路的E2,8DG。目前似乎是以网站形式继续开放(www.rwdmag.com)】

我给自己做了个剪报,里面收集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杂志报道和报纸文章,时常翻它,只为提醒自己昨天和今天都是多么惊叹和不易。其实其中的负面新闻不算多,但讨厌的是它们总比正面新闻炒得更热。

我还记得第一次被媒体刻薄攻击时的事儿——这种事很难习惯。他们搞你可从不事先商量。当大家开始对流言蜚语信以为真,还用听来的小道消息来批评你时,基本就已经很难控制住了,绝对糟的很。然而当一些关于你的真实、积极的事情被报道出来时,还是能压过那些消极假消息的,感觉就好点。

我一直都保持本色亮相,也努力让粉丝们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大家起码还能一眼分辨出那些消息和新闻的真假。虽说有时候也不那么容易。

过去两年里,我从世界各地的杂志和媒体那里获得了不少热度与支持,挺让我兴奋的,看来大家大多还是对我在音乐界做出的成绩广有赞许。

职业生涯刚起步那会儿忙得很,英国媒体也都很支持,让我挺欣慰。从最佳着装到最差着装,从好评到差评,一切转变都令人讶异,现在也依然。当音乐方面已经没得写了的时候,你就会看见各种关于我的瞎编乱造的鬼话此起彼伏。不过我们都爱他们……个鬼!

我还记得第一次被跟拍的经历,真离谱,你根本不能抬头,只能低头快走,绝对不能停,否则镜头就会蜂拥而至怼你脸上。他们很擅长拍你那些“眼睛半闭”的丑照,除非你一直低头或者十二万分努力睁着眼,不然根本就防不胜防。

第一次被五辆汽车和三辆摩托车同时跟踪偷拍时,差点吓死我。那是《价签(Price Tags)》第一次得奖之后的事儿,狗仔队开起车来真不当人,他们超速、闯红灯、使劲敲我车窗。当时我真的哭出来——那时还是深夜,下着大雨,我只想尽快回家,但他们死堵着路就是不放我,除非我下车摆好姿势让他们拍照。朋友说:“这还真是没有回头路。”【326】感觉这种时候就越觉得是(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326译者注:原文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now。直译为没有回头路,可能是在双关JJ的事业和当时被堵路的情况】

狗仔队们瞧着就跟铁杆粉丝没两样——但他们粉个屁。作为女人来看,你要是把这些狗仔们的相机撤走,那就只剩一群躺你脚边瞄你裙底的无赖了。可就因为他们端着个相机,便可以堂而皇之的自称是为了“工作”。真不知道这些行为为啥就没人管。我知道他们是想拍我的衣服,拍我参加活动的照片……这都是他们所谓“工作”中的一部分。可我业余生活里也照样会被骚扰。真的非常困扰。毕竟我身边的人可不都喜欢被人乱拍啊,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想随便以那个面貌示人,就真的很糟糕。我想正是这些经历教会了我,人必须要有私人空间,不能向外界暴露的那么彻底。我以前就是太过于展露自己了,现在绝不那么做了——做人必须要有所保留,每个人都应该守住隐私。

不知道为啥某些媒体老想抹黑别人,而不是报道别人正面的成功的一面。他们先把你炒热,然后再拼命诋毁你,还把这当成游戏人生,可这分明是别人的人生。我总觉得,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不幸去世时所得到的关注与爱,其实是她活着时便应得的,尤其是来自媒体的关护。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也是如此。

媒体左右着大家看待他人和看待艺人的方式。可你又没法干涉媒体写东西。因此当它抛出那些负面报道或假新闻时,总是让人挺沮丧。所以当媒体真的以真实视角去描述积极向上的东西时感觉就很好,你会觉得即使大家没有见到你本人,却也依然关注着、了解着真实的你。

我能列出一千件我想澄清的事儿,不过其实只要我自己知道真相就足够了。我在Purple PR【327】有个很棒的公关团队组合:卡尔·费什(Carl Fysh)和艾玛·菲尔波特(Emma Philpot)。从第一天合作他们就教会了我很多。谢谢!:)

【327译者注:Purple PR于1997年成立,是英国公关公司,2022年初被Together group收购。在专业性方面算是时尚公关行业内公认的标杆】


天后【328】

【328译者注:原文diva,直译为——女主角; 著名女歌唱家】

“天后”啥意思?至少在我成长过程中的理解,“天后”就是高高的发型、浑厚的嗓音、华丽丽的衣服、长长的指甲、传奇般的曲目、惊艳的妆容和伟大的职业生涯。还带着一丝丝公主般的举止和气质(偶尔啦)。

当我想到“天后”这个词时,我总想到戴安娜·罗斯(Diana Ross)【329】、雪莉·贝西(Dame Shirley Bassey)【330】、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和蒂娜·特纳(Tina Turner)【331】等艺术家,还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家里镜子前对着他们有样学样。我会找来家里最艳的衣服来模仿她们,随着她们的歌声响起,自己偷偷沉浸在老妈的珠宝首饰里面,口红涂的满脸都是。不过现在长大了,听到人们在你的名字后面加上“天后”二字的话,往往就是变味儿的负面新闻。

【329译者注:戴安娜·罗斯(Diana Ross),1944年3月26日—,美国歌手、演员】

【330译者注:又译雪莉·贝西(Dame Shirley Bassey),1937年1月8日—,英国歌手、演员】

【331译者注:蒂娜·特纳(Tina Turner),原名安娜·梅·布洛克(Anna Mae Bullock),1939年11月26日—,瑞士籍美国女歌手、演员】

于是乎……现在我打算在此披露那段头一回被人叫“DIVA”的秘辛传闻。*撩发打响指,八卦就开始*。

当时我在澳大利亚。自打从美国开始,辗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广我的《价签(Price Tags)》,差不多过去将近四个月了。我平均每宿只睡四个小时,所以可想而知,当时情绪和身体都很疲惫。念家非常。

而且我连身干净衣服都没有,对于任何女艺人来说,像走红毯这种活动那都至少得准备个把月才行。可我当时根本没啥拿得出手的衣服,当下的情况要么手边抓到啥穿啥,要么干脆光着屁股涂个人体彩绘就直接上。

所以我仿着古克·温(Gok Wan)【332】那些模特的样子,用AA【333】的泳衣改了一件红毯礼服(没错儿,事实证明没有最糟,只有更糟),然后套上黑色连衣长裙,再套个人造革的假毛皮束腰外套和紧身裤,整个人瞅着跟根儿铅笔似的。

【332译者注:古克·温(Gok Wan),英国华裔时尚设计师,主持人】

【333译者注:美国正装(American Apparel),简称AA牌服饰,由Dov Charney创建于1986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主要经营休闲服饰系列、T恤、内衣、配饰、包包】

当时刘海已经过长了,于是我决定剪掉。这里送给大家一条忠告:当你压力山大、累得半死、而且只剩二十分钟为你的红毯出镜做准备的时候,敢剪刘海,必然翻车。这车翻的,我刘海才刚剪一半,发现这里露出眉毛的话只会给这身不搭调的奇装异服继续添油加醋,搞得像个谐星。于是又盘算着,干脆再弄个性感烟熏眼得了,没准能把别人的注意力从这身扮相上分散开。这就是我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折腾的事儿,你敢信?可惜我没那个未卜先知的本事:之后走红毯,别人打扮的都像公主,就我活像个要施法的巫婆子。

虽说现在我侃侃而谈的,但当时真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忙着做造型、头发和化妆、根本不眠不休,因为我能猜到,一会儿镜头会从各个角度蜂拥而至,给你带来铺天盖地的压力。太难了——这对任何女孩来说都不容易。突然在那一刻,我崩溃了:“我做不到!”我记得自己一屁股坐在浴室地板上,抓着自己的刘海歇斯底里嚎啕大哭。就像《东区人(EastEnders)》【334】中的一幕*盼着剧中的佩姬(Peggy)【335】带上一套卷发器过来救我*。当然没人来救我,成败在己一举。

【334译者注:《东区人(EastEnders)》又译“东伦敦人”,是一部英国电视肥皂剧,1985年2月17日在英国广播公司1频道首播,持续至今。讲述了在伦敦东区居民的故事】

【335译者注:佩姬·米切尔(Peggy Mitchell)是《东区人(EastEnders)》剧中角色,由英国女演员芭芭拉·温德索(Barbara Windsor,1937年8月6日—2020年12月10日)扮演】

我给妈妈打电话,她说别激动,大家都会有这种时候。让我别哭了,深呼吸,然后重新搞。于是我不哭了,继续化妆,穿着泳衣准备上红毯!(没关系,欢迎尽情笑我)


毕竟这也是工作,我不想拿“没时间”来推脱,毕竟这种事常有。所以我特别礼貌地问,能否缺席一下这个红毯活动,这样起码能在表演前歇一会儿,因为我宁愿为了唱歌养精蓄锐,也不想在其他事情上劳心费神。然而人家说:不行,必须参与。

于是我迟到了三十分钟,你要是看见我那一片狼藉的房间就会觉得这还算是快的了。但我也听见更衣室外起码有十来个人在那儿埋怨和嘴臭——可不是我发神经有幻听,他们说话的动静真的传过来。一个女声:“其实我根本不爱听她的歌,现在还得这么等着她。”然后又一个声音:“呵呵,毕竟人家可是‘天’‘后’啊!”我怒气冲冲地打开门,强忍着泪水和骂人的冲动说:“Hello,我准备好了。”绝大多数时刻我都要好好保持冷静。

于是那俩背后嚼舌头的女的一下肉眼可见的友善起来。还夸我说:“哇,衣服好棒!”“终于见到本人啦!”我为自己的迟到道了歉。当我走过红地毯时,我闭上眼睛回想起小时候对着镜子唱着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歌的自己。那才永远都是“天后”这个词对我的意义。


获奖清单

 

阿尔奇瓦商业电台2012年度PPL突破奖 英国年度艺术家

 

2021 BBC之声 冠军

 

2011年BRIT奖 评论家选择奖

 

2011年BT数字音乐大奖

最佳新人奖;最佳女艺人奖;

最佳歌曲奖(《价签(Price Tags)》)

 

2011年COSMO【336】 年度音乐艺术家

【336译者注:时尚COSMO美容大奖,被誉为“美妆界奥斯卡”】

 

2011年首都FM奖

流行音乐先驱奖

 

2011年度魅力奖

明日女性奖

 

2012年度魅力奖 英国独唱艺术家奖

 

2011年度时尚芭莎【337】女性奖

年度突破奖

【337译者注:《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杂志于2002年创办,与美国《Harper's BAZAAR》杂志进行了版权合作,定位为成熟、高品味的职业女性时装杂志】

 

2011年MOBO大奖

最佳新人奖;最佳英国艺人奖;

最佳专辑奖(《做自己(WHO YOU ARE)》);

最佳歌曲奖(《爷们般做事(Do It Like A Dude)》)

 

2012年MTV视频播放奖

《价签(Price Tags)》2x白金版

 

2011年流行音乐奖

最佳新人奖

 

2011年Q音乐奖【338】 

最佳视频奖(《爷们般做事(Do It Like A Dude)》)

【338译者注:此处可能指《Q》杂志音乐奖。这是英国乐坛的年度盛事之一,由权威音乐杂志《Q》主办】

 

2012年银色音符奖

最佳英国艺人奖

 

2011年城市音乐奖

最佳女艺人奖

 

2011年度维珍传媒【339】

最佳新人奖

【339译者注:维珍媒体(Virgin Media),英国电信运营商】


译者注上图配文:“一条废腿”

《爷们般做事(Do It Like A Dude)》升到榜二,《价签(Price Tags)》是榜一,我开始从其他同行那儿听到这些。粉丝们也都来推特上说,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340】、米西·埃利奥特(Missy Elliott)【341】和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342】都来粉我了。

【340译者注: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1981年12月2日—,美国女歌手、影视演员、词曲作者】

【341译者注:米西·埃利奥特(Missy Elliott),1971年7月1日—,美国演员、歌手,曾获得美国音乐奖最佳饶舌/嘻哈女艺人】

【342译者注: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1994年3月1日—,加拿大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

突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琢磨我的音乐似的。发现自己崇拜过的人开始琢磨自己,感觉很棒。能从自己憧憬过的偶像那里听到这些消息当然感觉很棒。就连埃里卡·巴杜(Erykah Badu)【343】都发推特给我。我只是盯着屏幕呆呆的看着。感觉太神奇了。

【343译者注:埃里卡·巴杜(Erykah Badu),1972年2月26日—,美国教师、兼职歌手】

正是这些成为我全力以赴的意义,因为只不过是一首单曲登榜可不算成功;我想为更多的成功而加劲,所以这一下又给了我更多的奋斗理由。



脚丫子为重

 

于是乎,现在有了冠军单曲,职业生涯渐入佳境,专辑《做自己(WHO YOU ARE)》正热。我也已经开始为夏季演出摩拳擦掌了,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节日祭都跟我预约了。然而紧接着便出了事故,所有计划全泡汤。

当时让我站在一个旋转平台上。当平台开始挪动时,我一个不小心失去平衡,摔下来。我的左脚扭成内八字,可大腿还是正的,于是当场裂开,发出可怕的“咔嚓”声。那个动静太膈应了。猝不及防,太过吓人。事前我还立flag说:“我敢打赌没准我得从这上边儿跌下来摔断腿啥的。”

掉下来的瞬间,我就知道要完。“我脚踝断了!脚踝不行了!”我在地上就这么喊着。

当时正巧爸妈跑来看我拍广告,所以还算幸运,起码摔了之后能有他们拉着手。他们跟我一样吓个半死,我只是集中精力坚持着千万别疼晕过去,当时那条牛仔短裤真是太不舒服了——当时的记忆都迷迷糊糊的!

我当时坐在地上,有人帮我脱鞋,四个男士帮我把脚架高,因为整只脚已经又紫又肿,像一个迷你版的恐龙巴尼【344】(我可真是大祸临头还不忘念叨这些鸡毛蒜皮)。

【344译者注:巴尼冒险记(Barney's Great Adventure),1998年3月30日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主角巴尼是一只胖嘟嘟的紫色恐龙形象】

大家叫救护车,才开始把我往急救中心送。可我不想打止痛药,车上医生还奇怪为什么。其实我只是讨厌针头,所以我还妄图揪掉它,当然没有得逞。哈哈,我最终还是妥协了。

救护车上没道理可讲,他们对你干啥都是合理合法,于是我就这么被推进医院,周围人开始用手机不停拍我,我疼得只能在那儿坐着。我非常讨厌这种的。我最不想被人把出丑、哭鼻子的视频传到网上。这种事情永远习惯不了。

护士过来说,得拍个X光才能进一步确定伤势。X光拍完,真是一顿苦等。医生两个小时后才给出结果(来段儿哀乐!)。宣布如下:

“没看到任何地方断裂,判断应该只是严重扭伤。另外能给我老婆签个名吗?”当时也算喜忧参半,喜的是似乎伤的不算太重,忧的是不知道该不该信这个大夫。


以前也扭伤过脚踝,但这次的感觉明显就不一样,不过老实说,我只想尽快逃离。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关进了动物园——甚至一些护士都围在一边冲我拍照。人们盯着我大喊大叫,我只是默默地等着自己的止痛药。之后医院给了我一个单拐和紧巴巴的短袜,然后才送我出去。你们真该瞧瞧我第一次学拄拐的样子,跟《斑比(Bambi)》里的某个角色挺像【345】。

【345译者注:JJ此处可能是指的《小鹿斑比(Bambi)》,这是奥地利作家费利克斯·萨尔腾创作的童话作品,于1923年出版。故事中都是动物形象,其中有一个角色是鹿王子罗诺,他身材魁梧但左腿上有一块厚厚的毛皮疙瘩,是当初被人追捕时被打碎了骨头导致的,所以它后来总是问别人,“是不能看出我有点儿瘸?”】

不过事发第二天,我还是如约到首都夏季音乐会报到了,为75000名观众表演,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温布利体育场表演。

我让现场随行医生帮我检查脚,明显他在这方面是专家。他只看了一眼就说:“这绝对不是扭伤,应该是韧带严重撕裂。”(之前还跟他说没啥事儿呢。)他建议我直接回家养着。我当然没听。而且没记错的话,我当时回答说:“养踏马!这儿可是温布利,我以前也坐着在这表演过,大不了再来一次!”

我直接登台,脚上套了一只Claire’s 套袜(我超爱它)【346】——直到今天大家都还以为那是个什么舞台扮相,但并不是,实际上我就只能穿袜子,因为脚实在肿得厉害。还挺可怕的,当时吃了不少止痛药。其实我甚至记不得表演过程了——当时就是晕晕乎乎的。我记得观众们一起唱着《价签(Price Tags)》,听着的时候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346译者注:Claire's是一家为年轻女性、青少年提供时尚饰品和珠宝的世界领先级专业零售商,总部位于美国】

这还真是难忘今朝【347】,后面雇了些舞蹈演员来替我,还准备了个王座让我坐在上面!这次没留下半点儿遗憾——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演唱会之一。观众们体谅和关照我的方式真的太暖了。

【347译者注:原文it was very lastminute.com。“lastminute.com”是英国在线旅游和休闲服务中间商,每周访问量超过165万,能提供食宿行程等服务。Lastminute直译有“最后一刻/永恒时刻/随时都在”等意思,可能是体现网站能够在最后紧要关头帮用户订到所需服务。此为译者理解】

我的下一个任务是重新包装我的豪华版《做自己》。我有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搞点儿新材料出来,夏日音乐节之后第二天,我买好洛杉矶的机票,约好去和克劳德·凯利(Claude Kelly)还有Dr.卢克一起写歌。本来说不坐飞机的,但大家都让我必须坐。所以我只好把右脚的鞋还有我的Claire’s 套袜打包好。哈哈。

我飞往洛杉矶,当落地时,脚已经肿到了两倍大,又青又紫,看着就像是怪物史莱克的脚。这次碰面感觉就像跋山涉水;我了解自己的,我能克服感冒、疼痛和胃痛,但这回真不是一般疼。我在工作室里给脚敷冰,但啥用都没有。我越来越担心,随着时间过去也没好转,我才觉得这还真不是扭伤。

抵达洛杉矶几天后,我花了点儿时间跟他俩一起听惠特尼(Whitney)和普林斯(Prince)的经典老歌,好让自己振作起来。我说我想做一首有感觉的歌,比如《与谁共舞(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348】或《吻(Kiss)》【349】,之后卢克开始弹吉他,那段后来成了《多米诺(Domino)》的高潮部分。特别神奇,给《多米诺》作词的过程十分的自然而然,不过录这首歌倒是挺挑战的,因为我只能坐着,把腿放在冰上唱完整首。那画面太搞笑了,但我尽可能专注于歌词与旋律,好让大脑淡化痛感。这首歌感觉没什么“性感和自由”,不过它是我至今录过的最好的合作曲目之一,真棒。

【348译者注:《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惠特妮·休斯顿1987年演唱的歌曲】

【349译者注:《Kiss》,普林斯·罗杰斯·内尔森(Prince Rogers Nelson)在1986年发行的单曲】

飞回家的过程也是十分艰难。我在洛杉矶呆了一个星期才回去,脚又疼又肿又青,回来后我跟经纪人说,工作先放放吧,我真得先挂个号瞧瞧去。我也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

于是我去哈利街【350】挂了个专家门诊。我脱下袜子给他看了看脚。他就看了一眼说:“行吧,咱还是重新开始吧,就当咱们刚扭伤一小时。”那天我做了X光片和CT,这专家说情况已经挺糟了,毕竟这个伤拖得时间太久。他看完扫描结果之后准备宣判(再来段儿哀乐!):“踝关节,骨折两处,需要手术治疗。”我听完是又惊又气,气的是当时为什么就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为什么不及时采取措施。

【350译者注:哈利街(Harley Street),伦敦市中心街道,很多私人医生在此设门诊】

那天晚上,医生又打电话给我,语气相当严肃:“你要是今后都不打算正常走道儿的话,这手术做不做都行。”听得我七上八下的。可如果我当时提前治疗,没有去洛杉矶的话,《多米诺(Domino)》还会诞生吗?这也算是这个双刃剑般的行业里的弊端了吧。

医生给我约了下周四的手术,还跟我说,术后恢复怎么着也得有个四到六周。这可就猝不及防了,我日程里哪还给看病留时间了,所以我知道,这下又得让大家失望了。之后不得不取消了很多预定活动,还有很多私人活动。真的伤心。我老是想“为啥偏偏赶上这时候?”但后来我开始调整内心,我觉得自己已经算是相对幸运了,毕竟当时没有伤到更要命的地方。我必须先为手术做好准备,不要老是患得患失,尽快恢复才是首要任务。

我和管理层开了个非常严肃的研讨会,商量该怎么接洽“JJ要缺席各大音乐节”这个消息——这事真得考虑的面面俱到才行,因为有时人们会歪曲事实到处造谣。

这也是我再次说服自己的机会,我要证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会阻碍我前进的脚步。结果,我这次只出席其中六场演出就行。我这也是尽我所能了,虽说我都推掉也无可厚非即使我都不该这么做。

手术很可怕。我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全身麻醉。当我被麻醉时,心里飞快地唱着《做自己(WHO YOU ARE)》,脑子就像在医院里播混音一样。然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直到我苏醒过来,痛感立刻袭来。我一下哭了,但握着妈妈的手。庆幸自己还是挺过来了。

医生进来解释说,情况比他预想的要糟——当他切开我的脚踝周围时,发现骨头碎渣已经脆的跟巧克力棒似的(或者巧克力呕吐物),根本修复不好了。所以不得不重新挪动了整个踝关节的位置。怪不得这么疼。于是我又接受了融合骨移植,就是在脚踝装了一块金属板和四颗螺钉。医生,我这脚踝骨简直被修得金光闪闪啊。

术后还暂时下不来床。我也不喜欢大白天看电视,但我不得不保持平躺了大约两周,左腿被吊起。如果我妈不在那儿陪着,我都没法吃东西和换洗。脚踝疼得动弹不得。妈妈照料的细致入微,爸爸和姐姐们,还有好朋友们都来帮过忙。真是患难之中才见真情。

当我宣布取消各大演出时,媒体们的态度还算比较理解和宽容的。我的很多粉丝也是。但和往常一样,你也会遇到黑粉,挺讨厌的。有人在推特上留言说:“你个碧池不就蹄子断了就唱不了歌了?又死不了。”种种“表演”真的没眼看。我从不奢求每个人都能关心我理解我,但我希望大家至少知道我也是爹生娘养的大活人,想瞬间就恢复过来怎么可能呢。

自从我的脚痊愈后,日程已经堆积如山,弄得我都几乎没时间去复查。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但求自己还能多顾及一点自己吧【351】。

【351译者注:原文get some TLC,此处大概指tender loving care,悉心照料】


家庭

为重

 

家庭是很神奇、很妙,但又实实在在的这么个东西。家庭就是我的支柱,我的一切。我身边所有人都知道,作为一个女儿/妹妹/小姨子/Jess姨妈/孙女,等等这些身份和我作为Jessie J是同等重要的。除了唱歌和工作,我生活中还扮演着这么多我喜欢的角色。

我有两个外甥和一个外甥女,他们是我的全世界。我超级爱他们。他们平时不轻易来公司看我,不过他们好不容易来一次时,我却觉得挺可惜,因为没法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他们身上。我喜欢和他们一起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假扮成恐龙。那时我只是他们的Jess姨妈,而非Jessie J。

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总觉得自己的家人是多么有趣和平凡,有他们作为我的家人,我又是多么幸福和走运。我和家里人的相处方式和逗趣风格都很随性。认识我的人总说,“你为啥是这样的性格啊?”,结果他们见到我爸妈姐姐还有姐夫之后才觉得,哦还挺合理。我们大家如此相似;我们只是喜欢一起开心,逗彼此开怀大笑。我们估计是你遇到过的最理智也最疯狂的家庭。

《Nice to Meet You》(Jessie J自传)-第六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