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月27日【常识下午茶】

2022-12-27 10:59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 (单选)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深空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大约9个月后,“天问一号”将在(   )表面着陆,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行星探测时代。

A.月球

B.火星

C.金星

D.木星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科技成就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科技成就。

第二步,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探测器顺利升空,将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任务将开展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按计划飞往火星。

 

 

 

2. (单选) 关于物质组成及其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挥发和水垢形成均是化学变化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氮

C.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电子

D.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化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质组成。

第二步,自然界中多数是有机物,有机物是由碳元素以不同数量不同链接方式组合构成骨架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故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垢是在高温状态下,水中的碳酸根与钙、镁等离子相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因此水垢的形成是化学变化。

B项: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占约48.6%。并非是氮。

C项: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并非是电子。

 

 

3. (单选)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其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第二步,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极限是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指北纬30°至北纬60°的地区,全部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所以阳坡光照时间长,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阳坡是指面向太阳的山坡,阴坡是指背向太阳的山坡。北半球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南坡为阳坡,北方为阴坡。南半球相反。阳坡的动植物种类比阴坡要多,雪线也高于阴坡。

 

4. (单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表述不准确的是:

A.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三步走”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C.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关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17年十九大把“美丽”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内容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A项的表述没有“美丽”二字。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C项: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于2017年召开,二十大预计于2022年召开。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正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D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 (单选)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的光泽由光的反射率决定

B.金属的颜色由可见光的选择反射决定

C.抗菌金属利用活性氧或金属离子灭菌

D.根据金属的防腐蚀性,金属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金属的密度来区分重金属和轻金属,标准是4.5g/cm3,大于4.5g/cm3的是重金属,小于4.5g/cm3的是轻金属,而非以耐腐蚀性为分界标准。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光泽是由其对可见光强烈反射产生的,金属的光泽由光的反射率决定,正确。

B项:金属原子以最紧密堆积状态排列,内部存在自由电子,所以当光线投射到它的表面上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后很快放出各种频率的光,这就使绝大多数金属呈现钢灰色以至银白色光泽。而金显黄色,铜显赤红色,铋为淡红色,铯为淡黄色,铅是灰蓝色,是由于它们较易吸收某些频率的光,可见光会反射这些频率的光。可见,金属的颜色由可见光的选择反射决定,正确。

C项:活性氧是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可以导致蛋白质肽链断裂,经过弱酸水解为氨基酸和双羧基化合物。抗菌金属的离子从金属表面层析出后,与细菌接触,通过与细胞的作用损伤细胞膜,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或损坏其DNA,破坏细菌细胞的正常组成和繁衍的平衡,达到阻止细菌生长繁殖或消灭细菌的目的,正确。

 

 

6. (单选)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所在省(区)不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A.莫高窟

B.避暑山庄

C.五台山

D.孔庙、孔府以及孔林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主要考查黄河流经区域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属于海河流域,而不是黄河流域。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属于黄河流域。

C项: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属于黄河流域。

D项: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属于黄河流域。


12月27日【常识下午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