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企业因研发费用止步于科创版IPO!
近日,据上交所官网最新显示,因上海晋飞碳纤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晋飞碳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晋飞碳纤科创板IPO以闯关失败而告终,原因是研发费用低于可比公司。

作为一家拟登陆科创板的公司,晋飞碳纤的研发规模及成果备受关注。报告期内,晋飞碳纤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14.47万元、1184.35万元、1510.22万元和811.97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23%、6.37%、6.34%和6.11%,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96%、5.92%、5.73%和5.62%,整体呈现逐渐下滑之势。
和同行业公司相比,晋飞碳纤的研发费用也处于较低水平。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6月,光威复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006.78万元、27420.66万元、23239.39万元和12317.21万元,研发费用率为10.75%、12.87%、8.89%和9.07%;同期恒神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768.15万元、9270.74万元、9715.39万元和4579.36万元,研发费用率为47.44%、17.09%、10.72%和9.06%(研发费用中已剔除股份支付费用)。
因研发费用或内控体系确实止步于IPO的企业,在今年就已有三家,除了晋飞碳纤,还有阔别科创板十年二闯的拟IPO企业—福特科因在企业研发内控缺失的问题,再次止步于科创板IPO;特创科技也因研发真实性问题IPO遭否。由此可见,企业研发部门引入全面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完善研发项目的管理,规避研发活动的风险,提高研发产出的效益、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研发内控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点:
1、研发人员管理制度
公司须建立研发人员管理内控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等,明确研发人员的薪酬标准和绩效考核流程,并且对研发人员的岗位划分、岗位职责、岗位任职资格及权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公司研发人员的核算范围是指担任研发、技术岗位的相关人员,其中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主要人员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部门的员工;实际从事研发活动时,根据研发活动的需要,存在借调其他部门员工参与研发项目辅助工作的情形,并设置研发备查簿对研发项目的投入及工时等进行分配和管理。
2、研发项目工时管理制度
公司须通过研发人员工时分配表,严格区分其他人员参与研发项目的工时和非研发活动工时,并据此将其他人员薪酬按实际参与研发项目的工时分配至研发费用。
各月末,公司归集当月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并分别统计上述人员的研发工时和非研发工时以作为分摊基础,将上述人员薪酬分摊入研发费用及其他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按照研发项目统计研发工时,各个研发项目的工时由研发中心统计,每月由研发中心负责人进行审核,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复核工时记录,核算薪资后提交给财务中心,财务中心按照工时记录将研发人员薪酬分配至各个研发项目。公司严格按照制度核算研发薪酬,具有完整可靠的相关记录。
3、研发项目用料管理制度
研发项目产生用料需求时,由研发中心发起采购申请,列明所需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对应研发项目名称等信息,经研发中心负责人及总经理审批后,根据具体采购内容不同,采购执行由研发自行采购或采购部统一采购,而后发往研发中心仓库,少数情况下会直接发往中试现场,研发领料人员为研发相关人员,领料人凭审批通过的领料申请单到仓库领取物料,仓管员根据发料情况填制材料出库单。
财务人员对研发领料列表、研发领料出库单及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审核检查,根据当月研发领料金额计入研发费用总账,并根据各研发项目实际领料情况分别登记研发项目台账。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如有相关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科德小编将全力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