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研能力何时才能突飞猛进?抓住时机最重要 | 英论阁Enago SCI/SSCI/EI 论文润色

2023-03-02 15:46 作者:英论阁科研作者服务  | 我要投稿

科研路上每个人的成长方式都不太一样,有的人是线性成长,每段时间的成长程度都差不多,而有的人则是指数级成长,在过了某个阶段之后宛如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科研水平能力和成果都突飞猛进。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没有天降奇人给你打开任督二脉。一般而言,在科研生涯里的以下几个阶段,最有可能体会到突飞猛进的开挂状态,而在不同的阶段通脉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分享一些针对不同阶段的开脉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抓住最佳时机快速提升科研能力。


初进实验室的菜鸟阶段

这个阶段还在学习各种实验技术,最好的开脉方式就是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方法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熟练掌握了技术,才能够在后续的自己的课题里大展拳脚,事倍功半。而如果一开始基本功不行,做起实验来自然磕磕绊绊,做出来的结果也是各种莫名其妙读不懂,很容易影响士气和信心。

因此在初进实验室的时候,要尽可能去学习师兄师姐做实验,也要尽早上手自己做。切忌成天拿个本子在里面晃来晃去无所事事,时间花了又没啥收获。虽然看实验重要,但是看实验十遍顶不上自己亲手做一遍。如果没有自己的样本,就尽量向师兄师姐提出自己帮忙,能蹭一点是一点。初期就是要不怕犯错,大胆尝试,做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主动思考的开题报告阶段

很多人不是很重视开题报告,觉得只是走过场而已,其实在这个阶段能独立想出idea和设计课题的人,往往以后路会走得更顺。虽然找个前辈帮忙能够节省精力与时间,但是却会错失独立科研思维能力的锻炼机会

诚然,在学生阶段,无论是当老板的提线木偶完成任务,还是自己独立思考设计完成课题,两者最后结果可能差不多,甚至后者必定要走很多弯路踩很多坑,但是前者毕业了以后一旦无人指引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而后者毕业后甚至可以当半个老板了。而独立想idea和设计课题基本上是吃科研这碗饭的最重要技能,没有之一。而在学生生涯里最有机会锻炼这个能力的时机,就是在开题报告阶段。

因此,不要一开始就等着老板给课题,可以大量阅读本课题组研究方向的经典论文和最新发现,并且通过做笔记、归纳分类,最后把它们整理成一条/几条线索,形成你自己的科研idea

有了想法以后要多跟老板以及高年级师兄师姐探讨,不要怕被嘲笑课题不够好,要牢记你现在想课题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的一部分,早期也许只能想出很幼稚的课题,时间久了可就不一定。一旦你想出来了几个课题,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科研思维,就会发现自己阅读文献与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变得不一样。通过这样不断地锻炼,可以让你思维过人。


成熟的科研汪阶段

这个阶段已经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对于设计一些小课题发几篇小文章也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如何再进一步却有些许迷茫。到了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写综述的方式锻炼自己,而且尽量写大综述(可以参考nature reviews系列的篇幅和写法,不是说写完了必须得投上这个系列,但至少要做到能hold住这个程度的文章)。这一点国外的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参考,他们通常会在一年以后的小答辩里硬性要求一个25-30页的综述,作为能否继续学业的标准之一。

写综述其实是一个强制自己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精读本学科100-200篇论文的最好机会,同时,因为综述本身有自己的逻辑架构,因此也能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不是读了半天就是泛泛而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当你把近200篇文章的发现整合成一个个知识点,再系统性连贯在一起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现自己仿佛是在从高一个维度看这个领域,很多疑惑似乎都迎刃而解,很多答案也都呼之欲出。因此建议至少2年左右要写一篇这种大综述,每写一次都是一次打通任督二脉的好机会。

除了抓住上述时机外,也要多听听其他科研人的经验和心得,才能少走弯路哦~我们为您准备了全国顶尖高校资深教授送给青年科研人的肺腑之言,不仅有科研技巧,还有心得体会,帮助大家走出成长之困、在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第一批文章现已上线,请复制粘贴地址:https://www.enago.cn/academychina/sn-landing-page/ 免费阅读


️科研能力何时才能突飞猛进?抓住时机最重要 | 英论阁Enago SCI/SSCI/EI 论文润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