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探讨#E
我很少会用这样的标题或者这样的语气在这里阐述我近日的思考。或者是说我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去审视自己的时刻。
长话短说。加以再多的铺垫也不足以去讲这些。先引入陈奕迅的Shall we talk中的歌词:
“陪我讲,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谁怕讲,谁会可悲得过孤独探戈。难得可以同座,何以要忌讳赤裸。如果心声真有疗效,谁怕暴露更多,你别怕我。”
其实我很不喜欢给别人带来麻烦。我希望能给别人的是我的优秀的点而不是我的其他什么关于利益关于钱财,甚至是求我做事之类的关系。所以,假如有人说我搞砸了什么,我只能一直忏悔我自己为什么没能做好。
我不希望过多的偷窥他人世界。但是我的好奇心又一直推进着我去看。就像我以前所想的那样,我想着讲出我的心声,那或许会能得到回应。但当我回头看的时候,这些心声却施加在对方身上,造成压力。这又跟我前面那点所造成矛盾。
我说,我融入一个群体最快的方式是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去了解他们的黑话。但是有些时候怎么去了解都是一个问题。我想和一个人做friends的时候,其实我更希望能了解他/她更多,这样我会更好的去拟合他/她。倘若我不能了解更多,我会苦恼于此。
谈及距离感,我确实没什么距离感可言。我十分的自来熟。但是这同样是我最难以舍弃的一点。我因为自来熟而获得了很多,但也因为自来熟导致招来了不少的,对其他人的或多或少的难以承受的伤害。
综上,我其实审阅我自己。愈发的发现我是人际交往苦手。
更有意思的是,我听到别人说:“没必要(怎么怎么样)”,“再说吧”。我对此的理解倾向于一种拒绝。一种保护性的拒绝。哪怕说这个事情与我无关,但是从我嘴中说出来被别人这样回复,我反而会陷入一种沉默。——一种我失去分享欲的沉默。
实际上,我很享受跟他人聊很多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或者是那些我知道有但是我了解不深或者未曾了解的种种话题,对我来说,只要勾起我的兴趣,那我其实就会自然的讲出很多话。
我并不想在此举出例子。非要举例的话,我只能举:两个人坐在一起面对面吃饭,可以看着手机不说话不抬头只吃饭——哪怕他们从前是能聊的起来的人。
我也说,我以前是Emon,那个不成熟的我随着时间的迁移已经远去了。我给我最初定的“食盐”这个名字才是我最开始也是最本源的我。至于英文上的称号,那也仅仅只是称号罢了。
我开始用新的方式去对待一些人,或者说这种方式目前仅仅只是一种Preview。假如说这种方式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更大更严重的影响。那我就成功了。而这个更像是我将要去用的全新的距离和感情去对待所有人。他,他们,所有人,都可以不再是我所认识的人。因而距离将会成为以后的我的主打。或者从表情和处事中流露出来的那份我所拿捏过的尺度,会让大家更加舒心。
接下来其实是Fluent的称号。只有更多的沉默,更多的对自己说话,更多的依托责任和兴趣推动的我。
我不清楚这是否正确。或许它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我还是想先试试。以往给其他人带来的伤痛和压力已经足够多了。
有债有还。我已经无需再为陌生的其他人担心更多或者处理更多与自己无关的事,除非它已经推到我的肩膀上。
说到这个,其实要讲到机会。这个留到以后再说吧。这边可能也不会再更新了。
我知道这篇文会被一些人看到,我也希望他能看到。随着另一位专栏的停止更新,我也想着停止撰写这样的文去向我的好友阐述,去剖析我自己。假如只是我自己讲单口相声的话,那可真的是有够无趣的。
Ending于2023.6.10.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