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列了一些有意义的“游戏”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给游戏正名”。
猛一听,是不是感觉:

实际上咱们呢,只是想抛出这样一个观点:
游戏,能表达更多的东西。
1、《信任的进化》。

相信不少童鞋都玩过这款游戏。
本作品改编自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于 1984 年的著作:《合作的进化》。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一个经典案例。2012年的AVG游戏《极限脱出 善人死亡》中,就以贯穿整个情节的“信任和背叛”来演绎了这一点。

而这款《信任的进化》,则更加彻底地讲述了这一主题。
简单说,摆在我和你面前有一件事情。对这件事而言,如果你我双方都合作,那对双方都会有利。如果你我都不合作,那么双方都保持原样。而如果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则会出现“非合作方获利、合作方受到损害”这种情况。
玩法很简单,只需要玩家作出简单的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这几种拥有不同性格的人当中,哪一种人会笑到最后?

游戏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并以此衍伸到了“很多时候人们为什么彼此不信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
玩了这个游戏后,即使是之前对这一领域不甚了解的人,也会对其有很深的体会。
游戏链接:https://sekai.co/trust/
2、《多边形的故事》。

这第二个游戏,和上个游戏一样同属于Nicky Case系列。该系列用生动形象的图形界面,传达了很多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博弈论等方面的内容。
言归正传,《多边形的故事》讲述的是看似无害的选择怎样能导致一个不和谐社会。
游戏的玩法也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拖拽操作,让所有多边形都变得高兴即可。多边形高兴的条件,也被高度精简成了几条简单的规则。

而就是每个多边形的看似小小的愿望,最终导致的结果却很出乎人以聊,也很让人无奈。
游戏链接:http://ncase.me/polygons-zh/
3、《微积历险记》。
有关注咱们的童鞋,一定看过咱之前的一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8528111
简单说,这是一款“让玩者能在游玩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游戏”。
目前已经被列入腾讯功能游戏计划中的一环。正如我在文章中所提到的,游戏本身“实际上是用一个个的谜题串起来的AVG游戏,而谜题本身,就是与微积分相关”。重复强调一次:游戏“强交互性、动态图形化”的天性,使得其在让玩家理解某些复杂过程概念时具有极其优越的效果。
顺便赠送一个链接,看看知名游戏网站kotaku是怎么评价这款游戏的:https://kotaku.com/i-learned-calculus-with-a-video-game-and-it-was-surpri-1797982791
游戏的demo下载链接:https://triseum.com/variant-limits/
4、《列车》。

这是一款非常特殊的“桌游”。设计这款游戏的目的不是用来商业化,因此,该游戏只有独一无二的一份“拷贝”。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
每回合掷一次骰子,要么将尽量多的乘客(用黄色棋子表示)塞到你的列车模型上,要么将列车模型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目标是将乘客送到一系列地点,这些地点名印在被称作“终点”(terminus)的卡片上。 这些卡片同时也可以触发事件以加速你的列车前进,切换轨道,阻止其他玩家的前进,接管其他玩家的列车,或者使车辆脱轨。

是不是感觉就是个普通的“太空棋”?
而玩家一旦到达轨道尽头,终点卡片就将翻转,卡片的背面写着诸如Auschwitz、Dachau、Kulmhof之类的字样。表明玩家将那些“乘客”送到了这些地区。
这些都是啥?

没错。整个流程,实际上是玩家亲手将犹太人送往不归路的过程。
而游戏的整个实物布局,处处也都存在着有意留下的痕迹(如碎玻璃窗=碎玻璃之夜、卡片上印刷的符号等等)。
实际上,这款游戏试图探索的是人们的“共犯”(complicity)心理。“人们是否会盲目跟从规则?”“人们在面对真相时是否会袖手旁观?”
在我之前的回答中也提到过这款游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44161/answer/473578445
5、编程类游戏。
例如《程序员升职记》、《极客战记》、《深圳I/O》等一帮子游戏。
这种游戏类型本身,其实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早在Flash年代,就出现过一些不出名但极出色的编程游戏,比如硬核到爆的编程游戏《机械工厂》(Manufactoria)。
参考游戏地址:http://www.u77.com/game/3652

这个游戏出现时间较早,而且写代码不需要指令,只是通过搭建传送带、运送机器人、判断机器人的颜色就可以实现出特定功能。
但是别被表面所欺骗,这个游戏的难度在所有的编程类游戏中也算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不懂一点二进制的知识,到游戏中期就会举步维艰。
比如你可以看看这样一个问题:
红色表示1,蓝色表示0,那么比如红蓝红蓝,蓝红蓝红,怎么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当然,近些年出现的编程游戏要友好得多,比如画面生动又充满笑料的《程序员升职记》:

这个游戏和真实世界的编程联系就比较紧密了。我们的专栏特别推荐了该系列的两部作品《程序员升职记》和《70亿人》,如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65783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502304
欢迎关注文章的作者、长期从事编程教育事业的马老湿。
其实说到编程游戏,美国早已走在了我们前面。

编程教育功能性游戏的先行者《极客战记》(Code Combat)。该网站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初具规模,提供了Python和JavaScript语言的游戏化学习。关卡设计优良,画面也十分吸引人。据报导,《极客战记》已经被北美13000所学校、超过31000名教师所使用。
2018年网易已将本作品引入国内。
一般来说,编程类游戏都属于小众游戏,而这一点也有例外。
电子游戏历史上最火爆的游戏之一《我的世界》也为编程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的世界》特有的“红石”系统,可以为方块提供特定的运动逻辑,虽然看似简单,却为这个风靡全世界的游戏加入了“可以编程”的功能。

上图是用《我的世界》结合计算机原理,搭建出的一个巨型计算器。
关于编程游戏的例子还有很多,编程游戏天然和电子游戏是一家人,目前已经成为“功能性游戏”中非常重要和庞大的一个种类。
对编程类游戏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以编程类游戏著称的厂商Zachtronics,该厂佳作繁多。代表作有黑客模拟《EXAPUNKS》,图形炼金术《OPUS MAGNUM》,嵌入式编程《深圳I/O》、《TIS 100》,以及著名的3D图形逻辑编程游戏《无尽工厂》、《SPACECHEM》。只要说到编程类游戏就离不开这家厂商。
6、百科全书类游戏——XX模拟器。
咱们在Steam上以“simulator”(模拟器)为关键词来搜搜看。

截至2019年3月8日,Steam国区总共是5264个结果。当然还有很多不带关键字的模拟器游戏。
《汽车修理工模拟器》《厨房模拟器》《厕所模拟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来的。
当然,这当中有为数不少的噱头党、标题党。但相当一部分模拟器,确实都无愧于这个名字。
很多人都有过“对特定小范围领域特别了解”的经历。比如“我对《猫和老鼠》系列如指掌,曾逐帧分析The Cat Concerto章节中Tom的按键与实际钢琴演奏的配合程度”“你拆机无数,对市面上主流主板能熟悉到每一个针脚”。
而这些游戏,就是对种种特定细分领域高度专精化的产物。
如果你想去了解某个领域,或是刚好对某个领域情有独钟,那说不定就刚好有对应的模拟器能对你的胃口。
结语
虽然在9102年的现在,游戏早已经过了“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年代,但很多时候,游戏仍然会被拖出来作为背锅侠。
实际上,电子游戏“强交互、高度动态图形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用来表达某些信息。因此,游戏在传递情感、涉及到趋势演变的过程等内容时,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显著效果。
以后谁要是再听到“游戏就是来骗钱的”之类的言语,用这篇文章怼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