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四十二)邓陈苦斗陈静大智若愚 刘王相争王涛抱憾终生
各位实在是不好意思,周天和全言说了一下版权问题,所以拖更了。
这个事儿也给我提了一个醒,在此作者也表示等到第三部分总结的时候会把所有的参考资料全部公示。
—————————————————————————————————————————
上午双打争夺刚结束,晚上单打各路神仙接着开干。
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单打八强和天津男子单打八强一样,一个单打世界冠军都没有。
四分之一决赛金泽洙对阵罗斯科夫,虽然老金的全台正手弧圈火力凶猛,但是是罗斯科夫的反手前冲弧圈也不是吃素的,两个人是局局血拼,球球必争,最终决胜局罗斯科夫以26:24险胜,再次进军世界大赛单打四强。
可怜的金泽洙,输球后直接将他那由珍贵木材打造的日直扔向了天空。

众所周知,乒乓球拍之中最吃原料,价值最高的正是日直,能让金泽洙拿上奥运战场的,绝对是极品中的极品。
能让老金如此激动,也确实能看出来金泽洙有多伤心和多失望。
罗斯科夫可谓是捡了个大便宜,本来他那个1/4区最被看好的是孔令辉,结果金泽洙把孔令辉送去打双打了,而老金进入八强之后体力和状态下降明显,给了他逆袭的机会。
就这样,实力加上稍许运气,助罗斯科夫挺进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半决赛。
至于黄文冠和刘国梁这场,黄文冠的打法确实奇葩,上来打了还没反应过来的刘指导一个21:9。
不过刘国梁当届状态相当不错,适应之后连扳三局进军半决赛。
下半区却闹出了奥运会乒乓球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当然这个和科贝尔没啥关系,塞弗激情有余,稳定不足(塞弗和王涛是那个年代登顶男子单打积分榜第一的人里仅有的两位没有三大赛单打冠军的人),碰上科贝尔这个反手旋转在那个年代是个BUG的主,0:3告负出局。
闹出大笑话的,正是萨姆索洛夫和王涛这场四分之一决赛。
这场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小萨一上来攻势如潮,打了王涛两个21:16。
这个很正常萨姆索诺夫本来实力就不差,年龄又比王涛小10岁,而且身高又有巨大优势(两人身高有近30公分的差距),萨姆索诺夫站着不动就可以打得王涛满场跑,这对一个已经30岁、跑动能力严重不足还有点崴脚的胖子来说是非常吃亏的。
眼看着小萨就要挺进前四,升职加薪,名扬四海,创造历史,走上人生巅峰了,然后……
会场居然停电了!
这玩笑就开大了,那时候萨姆索诺夫才20岁,大赛生涯又比较顺利(该赢的都赢了,1993和1995基本都是略微超常发挥),哪遇见过这种奇葩情况?

过了一会儿,来电了,好,接着打,刚找到点状态……居然又TM停电了!
这下子小萨彻底崩溃了,强烈要求中止比赛,改天重打,结果自然是遭到了拒绝。
已经是老油条的王涛抓住了机会,玩命的调动萨姆索洛夫。
这时候身高臂长的劣势就出来了,你调动人家方便,可人家调动你,你耗费的体力也更多,尤其是自己沾染了DEBUFF的情况下。
最终王涛再次死里逃生3:2成功翻盘。
至于为啥停电?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唐人街探案2里糖厂关灯那一段。
对此,我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可以来形容:这就是命啊!
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四强PK,王涛对阵科贝尔
第一局科贝尔上来就是5:0,接下来一直保持领先,反手变线变得王涛脸都有点绿了。

但我们前面说过科贝尔的正手实在是感人,王涛没怎么跑比分就变成了10:10。
好在科贝尔也不傻,知道王涛移动力不足,主动退台拉弧圈,再就是用自己的反手猛甩王涛的正手位。
20:15科贝尔拿到局点,好在这时候到了王涛的发球轮了。
风水轮流转,科贝尔上来打了王涛一个5:0,这次也被王涛打了一个5:0。
双方各得一分之后,科贝尔一个下网,王涛一个弧圈,23:21,王涛逆转获胜。
仿佛还没从第一局的打击之中走出来,第二局科贝尔的表现如同梦游,被王涛打了一个21:7。
实话实说,科贝尔能打进亚特兰大的四强纯属占了抽签的便宜,这一大比分落后,科贝尔也没办法,而且科贝尔的拧拉虽然克制发球好的,但是不克制速度快的,面对死里逃生打出了状态的王涛,科贝尔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最终王涛3:0战胜了科贝尔,进军决赛。
另外一场罗斯科夫对阵刘国梁,罗斯科夫打刘国梁这种这种前三板逆天的选手是相当不吃香的,你反手弧圈再暴力,刘国梁三板打完谁和你拉弧圈。
平心而论,罗斯科夫奥运会的状态和1995年世界杯有得一拼,前三板的控制不错,反手的暴力弧圈冲得金泽洙都没脾气。
可惜这届奥运会,最疯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国梁。
最终3:1,刘国梁击败了罗斯科夫,同样进军了奥运男单决赛。
男单赛场天天都是闹笑话,女单赛场则是天天出新闻。
女单四分之一决赛的对阵是:邓亚萍对施特鲁择,刘伟对金英姬,陈静对陈丹蕾,乔红对何智丽。
施特鲁泽对邓亚萍没有任何办法,0:3输得干净利落;冲击力凶猛但是还欠火候的金英姬也跨不过刘伟这道关,第二局20:22告负之后,斗志也折了一大半,0:3出局,结束了自己亚特兰大的征途。
下半区被陈静评价为“只是个业余选手”的陈丹蕾(说真的,我真不知道陈丹蕾哪里得罪陈静了,陈静说起来那么不给面子)也对陈静无计可施,0:3告负。
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和何智丽和乔红的对决上。

乔红等待这一天实在太久了,广岛亚运会之后何智丽就和中国选手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说去参加的比赛最后爽约,中国不打的比赛她出来打,中国参加的比赛她放弃,对于一心想复仇的中国队尤其是亲身经历了广岛的邓亚萍和乔红来说还有比这更难受的吗?
乔红后来描述说看见八分之一决赛,何智丽陷入苦战的时候也希望杜贞实把何赢了,那样自己就没那么大压力了,但是还特别希望自己能上去报仇,所以最后还是给何智丽加油。
这也看得出乔红实在是个好脾气,换了邓亚萍和陈静我估计不去就算不错了。
尽管如愿遇见了何智丽,但是乔红还是心里发虚,和陈静对乔红有些怵一样,乔红对何智丽也是犯怵的,何智丽一向是打阵地战,乔红自己也是,但是乔红自己的防守并没有何智丽好,她自己的进攻又没有陈静那么强力,打不穿何智丽的防守,所以磨着磨着自己就经常是个输。
后来乔红回忆道:“井浚泓,陈静和何智丽三个人中我最难打的是何智丽,她防守好,我又力量不足,感觉自己没什么东西可以赢她。”
就在这种忐忑不安中何乔大战开始了。
已经进军四强的邓亚萍这时候也少见的对别人上了次心,跑去安慰乔红说,你的发球比何智丽好,前三板也比何好,大胆去打,敢于上手,一定能赢。
邓亚萍说的倒是实话,不过我估计邓亚萍可能平常没这么安慰过人,乔红还是紧张,乔红的主管教练——曾传强老爷子后来回忆,赛前要进场了乔红又跑回来了,问怎么办才好,可见这场球乔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所有人都关注这场球,已经战胜了陈丹蕾,确定一个四强名额的陈静也是如此,她内心当然希望何智丽打上来。
一来,她也想证明自己不比何智丽差,当年自己夺得奥运女单冠军也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二来,快攻打生不打熟,碰上个对面对你一清二楚的,就算自己技改成功,碰上乔红胜算也就是个五五开。
运动员相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和想尽量碰一个好对付的对手并不矛盾。
何智丽的准备也很充分,不但是技术上的,连精神上的都有,当年广岛亚运会上给她发功的巫婆也被她带到了亚特兰大(反正小山家的人都去了,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可见她对亚特兰大的重视。

也难怪,八年前身为世界第一,世锦赛女单冠军,亚锦赛女单三连冠得主的何智丽,竟然无缘奥运会,八年之后年过三十她才得到机会,我想谁都会重视。
一、二两局乔红都打得很被动,前面说过乔红虽然也是以阵地战见长,但是并没有专门打防御型弧圈得何智丽有优势。
不过乔红最大的优点就是兢兢业业,一分一分的打老实球,不该有的想法绝对不有,何智丽第一局11:4领先之后却慢慢的失去了优势,18:21先负一局,第二局更是一度19:14领先,但急于扳平的心态让她放弃了自己的拿手武器—防守中突施冷箭,反手主动进攻,心态的失衡使何智丽连丢7分再负一局。
到了第三局,两局在手的乔红已经占据了心理制高点,处处压着何智丽打,21:16拿了下来。
女单四大种子顺利会师半决赛,而下一次奥运会的四大种子顺利会师半决赛已经是十二年之后的北京了。
女单半决赛刘伟对阵邓亚萍,乔红对阵陈静。
和哥德堡世乒赛一模一样,大家伙儿以为的龙虎斗打成了一边倒,一边倒打成了龙虎斗。
两场半决赛是同时开打,开赛前邓亚萍对乔红说你进决赛应该没问题,乔红自己也这么觉得,最难对付的何智丽自己都3:0解决了,对胜多负少的陈静基本不存在任何难度。
却不曾想,对面的陈静已经不是了以往的陈静,基本不存在并不等于完全不存在。
实话实说,乔红的乒乓球生涯里就骄傲了这么一次,骄傲的幅度也真不算是大,邓亚萍这辈子可能也就也就鼓励了别人这么两次,第一次让乔红有了充足的自信,第二次让乔红有了一点骄傲。
第一局刚开局陈静还是用的很常规的正手半高抛发球,有长有短,左右结合,试探进攻。
双方各自一轮发球过后,陈静6:4领先,之后陈静发球,第一个球乔红得分,6:5。
这时候陈静开始亮绝招了,正手高抛发球,然后侧身抢攻。

听上去很简单很传统的套路,然而每个人的发球抢攻都各不相同,这个发球乔红不熟悉,总是吃亏,接下来的抢攻力度,也是陈静前所未有的。
陈静以前是算球流快攻,靠速度取胜,打起球来动作相当优雅,而新练出来的这招侧身抢攻,从引拍到击球到之后的顺势挥拍,张牙舞爪,非常不陈静。
四个高抛发球,三个最终得分,9:6,接下来的乔红发球轮,乔红还没从意外打击中恢复过来,被陈静接发球反客为主,而在相持之中更是罕见的落于下风,5球里面丢了4个,7:13。
陈静发球,接着来,又是两个高抛发球,乔红吃了一个,陈静抢攻一个,15:7。
正常的高手对决,打到这个比分,这一局基本没有问题了,陈静也收起了高抛发球,乔红也无心恋战,第一局陈静21:9轻取,七个高抛发球一共得了五分。
第二局乔红先发球,她也加强了发球抢攻,力争先上手。
第一局的溃败,虽然一大原因是被陈静的高抛发球打懵了,但除掉陈静的发球得分,其余的回合里面,乔红还是输多赢少。
以前乔红和陈静的比赛,基本上是乔红退一步,用正手和近台陈静的反手对攻。
形成相持以后,乔红可以伺机打陈静的正手,陈静是打快攻的,自然不愿意退台,正手又来不及施展盖打,这就很被动了,这时候乔红再注意一下陈静的反手,小心她的突然袭击,陈静就无力回天了。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陈静练出了正手的加力弧圈,你打我正手,我退一步,发力打球的下降期拉回去,
乔红丧失了左右开弓的优势,相持不占便宜,也得靠主动进攻抢分了。
一轮发球下来,效果很好,4:1领先,陈静以牙还牙,再次祭出高抛发球,乔红依然是不适应,比分被陈静扳成了5:5。
下一轮发球,乔红略占优势,8:7,然而陈静的高抛发球之后抢攻的套路抢得乔红仍然是疲于奔命,10:10双方再次战平。
之后双方咬得很紧,轮流得分,乔红对陈静的新招开始适应,三轮发球下来,双方打成了17:17,乔红还有最后一个发球。
小球时代的比赛,最后一轮谁发球谁就占很大优势,接发球一方,力争要把比分打到18:17然后换发球,17:18的话就很被动,16:19以下的那基本和输差不多了。
乔红关键的最后一球,竟然直接发球出界,白送一分,陈静18:17领先。

发完这球之后,乔红自己都傻了,呆呆地站在那儿啥反应也都没有。
陈静发球,她看到乔红站位比较靠前,发个长球奔乔红的反手。
这球乔红要么早有准备,立刻侧身抢攻,陈静反手挡回,乔红占据主动,连续进攻陈静的反手位,陈静被迫退台挡了几拍后,冒险侧身正手反拉弧圈失败,18:18。
陈静发了个不转的短球,乔红中计,搓球过高,被陈静直接拍死,19:18。
依样画葫芦,下一个依旧是正手短球。
陈静早就做好了抢攻的准备,不管回球质量如何,她都要进攻了。
然而乔红这个回球质量很高,低低的不出台,陈静的侧身抢攻无法发力,简化成了挑打。
乔红反手快拨陈静侧身后形成的空档,反而占据了主动。
乔红和后面登场的刘国正一样典型的两面均衡型弧圈,没有特别厉害的绝招,但什么都会。
几个回合下来,陈静再次陷入了阵地战,最后陈静回球出界,19平。
下一个发球,正手位下旋球,不长不短,连陈静自己都不知道这球会不会出台。
乔红要么判断精确,要么孤注一掷,更可能是后者,从球一出手就当成出台球处理,直接上手拉弧圈,拍到球到,果然出台了,一个高质量的高吊弧圈回了过去。
陈静惊呆了,这球你也能拉起来?匆忙中没能压住这个强烈旋转的弧圈,回球过高,19:20,乔红在陈静的这个发球轮次拿到了3分,后来居上取得一个局点。
最后一个发球了,陈静稳定下情绪,仍旧是高抛下旋打正手。
这次乔红的回球不是最好,但也绝对不差,除了邓亚萍以外,没人会当机会球来打。
然而陈静也同样孤注一掷了,侧身发力前冲弧圈,打出全场比赛最精彩的一击,球似流星,划个大斜线落在乔红的正手台内角上,乔红只能目送。

20平后乔红发球,抢攻取得主动,逼迫陈静退台后放个短球,然后快拨一个大斜线,陈静只能望球兴叹。
眼瞅着乔红就能扳回一局了,无奈陈静手握高抛发球这个类似作弊的大利器,同样手段再来一个,乔红无可奈何地又回球过高被拍死,21平。
下一个球双方形成相持,陈静退台后正手弧圈对乔红反手推挡,陈静的正手力量比以往要大,乔红没能压住,回球出界,21:22。
陈静发球,不长不短打乔红的正手。乔红重施故伎,再次赌这球出台。
古人云久赌必输,球只出台了一点点就往下落,缺乏足够的距离,乔红挥拍落空,陈静23:21险胜第二局。
两局在握,但是陈静对自己这个发小也是很清楚,绝对不能放轻松,仍然是高抛发球结合侧身抢拉。
但是乔红一开局的状态不错,将陈静拉入阵地战模式,连得5分,将比分反超为3:7,不过陈静也还以颜色连得四分,将比分扮成7:8。
随后两人比分交替上升,前20个球打成9:11,乔红领先。
这时候换陈静发球了,第一个球乔红得分9:12,仍然是乔红领先。
这时候陈静觉得局面可能要崩,考虑了一下,果断出绝招,接着发高抛,接下来的4分里拿到3分,将比分追到12:13。
乔红在自己的发球轮里只得了3分,没能把比分再度拉开,14:16。
陈静发球再得3分,17:16反超,最后两球双方各得一分,18:17。
话说乔红这场比赛打得实在憋屈,陈静只要一祭出高抛发球,5个球里面最少也能赢3个,这样轮到乔红发球的时候,必须也要拿下3个才能回本,压力就很大了。
这时候乔红也是各种紧张,连连失误送分,18:17乔红自己的发球轮,发球后对攻占据主动,逼迫陈静退台,乔红连续攻球,陈静勉强接球,放出一个网前半高球,乔红却急于求成发力过猛,居然打偏,球出边线。

这个超低级失误,一上一下就是2分,比分变成了17:19。
这顿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接下来两球乔红一个正手弧圈失误,一个反正前冲失误,17:21输掉了第三局。
陈静20年来第一次战胜乔红,时隔八年再次杀进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女单决赛。
输掉比赛之后中国队教练包括乔红自己都说是大意失荆州,轻敌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乔红有些轻敌不假,但是陈静技术实力的大增才是乔红的根本,后来陈静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她技术实力的顶峰,我个人是同意的,因为我本人认为小球时代女子正反反生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的巅峰也就是1996亚特兰大的陈静了(当然颜值也是巅峰)。
当然,陈静的侧身还是有点问题的,明显能看出来陈静的侧身幅度有点大,也有点艰难,具体程度大家可以参考一下2015年世乒赛的丁宁。
陈静3:0拿下乔红的时候,邓亚萍和刘伟刚打到第三局,前面两局平分秋色,而且比分很是接近,23:21刘伟赢了第一局,邓亚萍21:17扳回一局,第三局这时候也打到了12平。
形式变的微妙起来。
女乒历史第三大疑案,亚特兰大谜团正式开始。
首先出问题的还是刘伟邓亚萍那边。
这时候刘伟的双反弧圈神功大成,技术实力高于陈静,甚至不在邓亚萍之下,但是隔壁乔红这么一输,刘伟瞬间有点发懵。
后面的故事就有不同的说法了,一种观点来自老球迷的回忆邓亚萍在回国之后的描述是:“我和刘伟就在旁边场地上打,没想到陈静3:0获胜,我们都看到了那边的情况,后来,刘伟就输给我了。”回国之后伍邵祖也提到了这件事,他描述的就是刘伟主动让球给邓亚萍的。
另一种说法是,刘伟否认过单打让球给邓亚萍,邓亚萍也否认过该说法,就是刘伟自己真打打不过的。
首先这个事儿和教练没关系,众所周知内战场边是没有教练的,国乒这上面的黑历史实在是闹得沸沸扬扬,这个时候谁敢出面?
按照时间来看,陈静乔红比赛结束的时候应该是刘伟邓亚萍半决赛的第三局,这局刘伟和邓亚萍打得还是挺激烈的,但是最后一局刘伟直接输了一个9:21。
个人认为刘伟知道乔红输给陈静之后也在权衡,由于当时在比赛,她并不知道陈静是怎么战胜的邓亚萍,而此时她和邓亚萍是一个均势,假设自己打进决赛,赢了一切好说,万一输了自己岂不是落了一个晚节不保(刘伟和乔红已经确定是最后一次大赛了,回国办一下手续马上就去日本打联赛),而如果自己送邓亚萍一个人情,无论输赢,她都没啥损失。
还是那句话进决赛固然是个荣誉,但万一输了决赛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就这样邓亚萍21:19拿下第三局之后,21:9再一次横扫刘伟,再次进军奥运会女单决赛。
女单决赛就在新老两代天后陈静和邓亚萍之间展开。

有些意外的是坐场外的依然是张燮林而不是陆元盛。
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来张燮林对于陈静比陆元盛更了解,二来这种比赛压力太大一般都是谁级别高上场抗线。
我个人找到的资料显示邓亚萍和陈静一共交手了三次,都是邓亚萍取得了胜利,但是比分上赢得也不是很多,1986年全锦赛女团决赛输邓亚萍陈静主要是犯了轻敌的毛病,至于1989年全锦赛女单决赛和中国公开赛女单决赛,之所以打邓亚萍不占便宜主要也是因为陈静汉城奥运会之后状态一直不咋地。
这场奥运会女单冠军之间的较量吸引了无数目光,但是没想到前两局邓亚萍打的一路顺风,第一局陈静是一直在落后,从未能超越,虽然也不乏把邓亚萍打得很狼狈的球,但是总体上并不占上风,而且不知为何陈静第一局仿佛心不在焉一样,至少吃了四个发球。
众所周知邓亚萍的发球水平在超一流选手之中并不算是出彩的,以陈静的前三板水平吃发球吃成这样多少有点奇怪。
第二局开局两个人都有点掉线,陈静用了高抛发球结果就得了一分,邓亚萍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只得了一分,双方打成5:5平。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和半决赛相比陈静思路显得没有那么清晰,状态也没有半决赛那么好,处处被邓亚萍牵制。
不过第二局陈静开始逐渐进入了状态,双方比分一直也咬得很紧,陈静的发球轮结束以后来到了17:18。
不过这次陈静没有半决赛那么好的运气了,一个擦网,一个旋转判断失误,邓亚萍21:17干净利落的赢下了第二局。
第三局陈静的高抛终于发挥出了威力,几度领先,不过邓亚萍也不是好搞得,将比分迫近至15平。
这时候看台上就出现了几个TD闹事儿,比赛被迫中断了好几分钟,赛场局面一度混乱,几个TD最后被警察用担架抬了出去,看台上的萨马兰奇脸都黑了。
比赛就是这样,状态正佳要乘胜追击的时候可能一停就找不到感觉了,而落后的说不定趁机缓一下能理清楚思路,挽回局面。
这里替陈静说句公道话,其实重新开打之后邓亚萍的状态其实没受太大影响,反而一直比分上占据优势,自己的发球轮打了陈静一个3:2,距离胜利只差3分了。
不过陈静也是彻底找回了感觉,坚决从邓的正手突破,先压正手接着回反手,邓亚萍对陈静的的正手弧圈球明显信心不足,只敢用反手的长胶去拨打,连着被压了两个反手,被陈静反超为了19:18。
不过陈静接下来的表现其实也不好,两个正手弧圈一个失误,一个下网,让邓亚萍拿到了局点。
场边的张燮林还挺激动,被人发了一张黄牌。

当时张燮林也不在意,还面带笑容,表示无奈,不过一会儿他老人家也就笑不出来了。
不过陈静接下来依然贯彻压邓亚萍反手的战术,邓亚萍自己还打丢了一个关键的正手弧圈,陈静挽回一个赛点之后22:20扳回一局。
我个人印象里除了1990年亚运会女子团体决赛发挥超神的洪次玉以外,邓亚萍很少被对方挽回赛点的,可能这么输掉第三局之后有些慌,第四局上来打的很乱,陈静则是坚决执行了第三局后面的战术,就是利用自己左手打右手的优势,先用自己的反手压邓亚萍正手,接着正手拉回邓亚萍的反手,被陈静逼住反手位的邓亚萍找不到什么方法去施展自己的正手盖打和弧圈,相持起来身高臂长的陈静比个矮腿短的邓亚萍有更大的优势,慌乱之下的邓亚萍甚至连陈静无奈之下反手的一板被动削球都打丢了,尽管最后邓亚萍扳回了几分,但是陈静还是21:17将比赛带进了决胜局,邓这局光发球自杀就送了陈静4分。
时隔八年女单决赛的比分再次来到2:2,不过和八年前不同,这次国乒麻烦大了。
当时台湾与大陆关系并不好,场内的美国观众都大多数为陈静加油(半决赛和决赛我基本就只听到了陈静的加油声),当时台湾方面希望作为国乒首金的陈静能为他们夺下奥运首金,第四局场间休息的时候,国乒高层急忙去找台湾商议国歌国旗事宜。
很简单的道理,说句不好听的丢冠军事小,大不了大伙提前退休,或者上地方上养老,要是出了政治问题,怕是大伙儿回国之后没一个有好果子吃。
决胜局前5个球还算正常,陈静的发球轮后邓亚萍3:2领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陈静怎么打怎么没有,进攻成功率接近0,防守也顶不住两板球,很快邓亚萍得分就过了10,之后陈静基本是怎么打怎么没有,5:21输掉第五局。
这场球尤其是第五局的议论很多,因为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陈静到了决胜局像换了一个人。
首先我驳斥一下张燮林的观点,张大帅认为陈静之所以输球是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台湾那边开出的夺冠的奖金是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5万,亚军一半,陈静想拿前者,于是决胜局心态爆炸。
个人感觉这个理由有点扯,陈静又不是没见过钱的人,当年的十八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又不是没拿过,在台湾打球这么些年又不是没攒过钱,对于他们这种顶尖运动员来说160万和320万没啥区别,那年头房价也不高,这个数也够在北京上海买个两套房了。
不过张燮林有一点说的挺对,陈静确实背上了包袱,但一不是因为奖金,二不是因为因为想赢怕输。
前面说过广岛亚运会之后对于当年让球的事情讨论比较多,当时公认的受害者是焦志敏和戴丽丽,即使当时声明狼籍的何智丽,也有不少人说她也是受害者(这个肯定,堂堂世界第一,前一年的世乒赛女单冠军无缘奥运,说出去滑天下之大稽),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受益者就是陈静,本来没资格打奥运会的打了,本来实力不是最好的把奥运会冠军拿了,这让陈静很是不爽。(其实李惠芬也占了便宜,不过李惠芬这时候退役了,而且人家只拿了亚军,所以不为大家瞩目)
而且当时有人评价说陈静的球是很一般的,汉城奥运会冠军说明不了太多,陈静复出不完全是因为这样的评价但是给自己争口气证明汉城奥运会的金牌不是水货的念头肯定是存在的,虽然哥德堡世乒赛陈静拿了女单亚军但是毕竟没遇国乒的一线主力,陈静是憋足气要为自己正名的。
我曾经和墨小七讨论过陈静属于典型的风险厌恶型人格,既有自知之明,同样顾虑重重,场边观众的胡搞打乱了陈静的计划,她也没想到邓亚萍第四局的发挥如此的失常,这样一来如何打第五局这个问题就摆在了陈静的面前。
而比赛打到这一步于公于私她也都有得交代了,对于台湾,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足以报答;对于自己,她证明了自己并不比邓亚萍乔红差;对于国乒,她这让了一步给足了国乒的面子和里子,日后自己重回大陆,乒乓球圈子也不会为难自己。
自己想得到的都得到了,不该自己得到的,陈静是不会去抢的。
高手对决,谁除了赢之外的东西想的越多,谁就越容易输。
但这上面都只不过是我个人的推测,第五局陈静的思想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只有她自己知道了,而她对此也一直三缄其口我们只是旁观者的位置上去猜测而已。
但对于我们来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半决赛和决赛前四局都是精彩绝伦的表演。
对邓亚萍来说,这场胜利达到了她乒乓球生涯的至高顶峰,而对陈静来说,一枚奥运会银牌的价值也不亚于汉城的那枚金牌,陈静也就是从这场球之后摆脱了压在她心里多年的苦闷和委屈,真正开始了享受乒乓球以及享受乒乓球带给她的多彩的人生道路了。

对于乔红陈静这两位师出同门的世界单打冠军,我在LOFTER上写同人的时候有人问过我该怎么用一句话形容这两位。
我想了很久,用了同人文《经年》里的一句话:
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OK,含情脉脉到此结束,男单决赛正式开片。
刘国梁对阵王涛,八一德比上演于亚特兰大的男单赛场。
说真的,这两位能站在决赛赛场都是死里逃生,王涛不用多说,八强赛打萨姆索洛夫要不是停电又是一个八强。至于刘国梁,先是差点没能去亚特兰大,又是和天克自己的孔令辉分在一个半区,半决赛的对手又是自己去年世界杯上输过的罗斯科夫。
但决赛的那个人,刘国梁是躲不过的,那就是被他称作“第二怕”的王涛。
王涛对刘国梁的克制非常令人称奇:刘国梁老是吃王涛发球。
世界发球最好的选手之一的刘国梁,非常怵王涛的发球;而相反,王涛却不怎么怕刘国梁的发球。
虽然快攻选手打生不打熟,但是两人应该都不吃,怎么能刘国梁狂吃王涛,王涛却不吃刘国梁呢?
不过刘国梁也不是没赢过王涛,胜负充其量也就是个四六开。
然而和女单决赛比,男单决赛,真没有那么好看。
首先双方球速太快,两个快攻选手在近台你来我往,球快得跟子弹一样,我看视频有时候都看不清几个球,很难想象现场观众在场外能看到些什么。
其次双方近台纠缠,不像陈静邓亚萍那场经常对轰,基本就是台内变线,生胶快弹和正胶快速推挡。
再就是王涛的发挥实在是有点失常。
正手反胶拉不过刘国梁,反手弹击命中率又感人,脚步没人家快,状态没人家好,至于发球……
前两局打得就相当激烈,刘国梁开局三板斧迅速进入状态打了王涛一个21:12,随后王涛充分发挥了经验优势24:22顽强扳回了一局。
两位快攻选手都很明白一个道理,这种大赛决赛快攻打法前两局一局都赢不下来,那这比赛就基本不用看了。
而第三局,刘国梁上来发球虽然不占优,但是在相持中是占尽优势,王涛不是提得上速提不动转,就是手跟得上脚跟不上,刘国梁则是大胆退台,主动抢攻,两个发球轮后取得了12:8的领先。
接下来刘国梁在总体上依然保持领先,但是王涛也逐渐进入状态,双方打成了17平,刘国梁还剩一个发球。
发球没得分,得分依然是相持,王涛反手弹击出界,自己也是大喊了一声,面露苦笑。

接下来王涛的发球轮中,王涛在刘国梁吃了一个发球的情况下,自己三个反手弹击出台,让刘国梁拿下了第三局。
第四局王涛也反应过来了,对着刘国梁的反手位猛攻,虽然不乏被刘国梁打回头的经典,但是总体优势也逐渐偏向了王涛,取得了15:10的领先。
不过刘国梁的战术很简单,针对王涛移动比较慢,还不愿意退台的缺点,退台猛拉,硬是把比分扳成了14:16。
不过接下来我们亲爱的刘主席犯了想赢怕输的问题,吃了两个发球,自己打丢了一个,又被王涛压了一个反手。
21:15王涛将比赛拖进了决胜局。
男单第五局和女单第五局一样,陈静怎么说还顶了一个发球轮,王涛一个发球轮都没顶住
一上来就被打了个1:12。
王涛不是不想追,可是亚特兰大最疯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刘国梁。
最后刘国梁以20:5的绝对优势拿到了赛点,王涛小小挣扎了一下,以6:21这样极其罕见的比分输掉了整场比赛。

对于王涛为什么这一场决胜局输得那么惨,各种传言也是满天飞。
有说法王涛进了决赛以后,觉得自己打刘国梁问题不大,于是带着一群小孩通宵打扑克,结果没睡好,第五局精力不够。
这个我觉得比较扯,虽然王涛对刘国梁的总体战绩占优,但是去年世乒赛可是输了,王涛心再大,他主管教练李晓东也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吧。
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正常说法,刘国梁亚特兰大打得太疯,王涛打到第五局体力不足,迅速落败。
毕竟王涛当时已经29岁了(改没改岁数不知道),在奥运男单历史上这个岁数绝对名列三甲(马琳的年龄有问题算是公开的秘密),刘国梁却只有20岁,虽然王涛的打法不是很吃体力,但是碰上当届状态爆表的刘国梁,死撑四局之后,第五局迅速落败也不为奇。
这也是王涛最后一次进军三大赛单打决赛了,一年后的曼彻斯特世乒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王涛0:3不敌盖亭,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生涯。
而对于刘国梁来说,这次奥运会他在一号种子孔令辉早早出局的情况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再现了当年陈静以三号种子夺冠的奇迹。

而对于蔡振华而言,他苦心经营七年,终于让男乒登顶奥运男子单打的冠军,自己的隆中策也算是大功告成。
1996年,上一代的巨星们还在华山论剑,下一代的新秀们已经急不可待了。
—————————————————————————————————————————
各位,以后真不能跨海口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前后后写了两万两千字,硬是把我写吐血了快,看在这个份上大伙儿给我一个三连吧,求求你们了。
对了,UP主接下来的更新会一定程度的放缓,因为UP主要准备参加LPL七周年征稿大赛,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更新不易,UP叹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