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段-主观题-解答题

2021-10-07 18:55 作者:素材一记录时间记录你  | 我要投稿


  1.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教育的阶段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现代教育的新特征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它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9.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西欧双轨制:双轨制的一轨自上而下,另一轨从下而上

(2)美国单轨制:从小学直至大学

(3)苏联型学制:是“Y”型学制

10.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建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1.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2.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
格因素。
(2)学生因素: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1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3)树立教师威信;(4)发扬
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

(1)确定活动主题;
(2)指出活动依据(指导思想);
(3)确定活动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确定活动时间;
(5)确定活动内容;
(6)确定活动过程;
(7)明确活动要求。

1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造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17.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教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3)教师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习习惯的合力;
(6)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分层进行,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教师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18.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2)逻辑—数理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5)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力:指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
(9)存在智力:指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的特征

(1)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2)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
辑推理。
(5) 逻辑思维

20.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1)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

(2)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
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1.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
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22.  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结构;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23.家校合作的途径

(1)家访(互访);(2)建立通讯联系;(3)定时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

24.班集体的形成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2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班级日常管理;(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26.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
(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老师应该提高文化素养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段-主观题-解答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