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论赛观后感:一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自杀的人,我们到底是否应该阻止他

2023-03-27 15:40 作者:一起看辩论吧  | 我要投稿

给你我宇宙:

可以去看一部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闲木不会写诗:

毕竟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所以我认为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痛苦的,而他们所付出的勇气远远大于这种痛苦  而人们一边劝绝望的人活下去,一边让充满希望的人慢慢失望.如果死是一种罪过,那么带着痛苦沉重的活着就是人类对他们的一种不公正的折磨.


しろねこ白猫:

我认为不应该,因为我认为他的思考带来的结果,这对于他来说是最优解,我也并不认为我能为他带来新生,我会祝福他,因为我认为他从某种角度上找到了自己的新生,从来不会认为我认为的好 是真的好


立日心大:

当一个人决定自杀时 你根本没机会阻止他

布龟鹿:

当然要救了,我管他什么深思熟虑呢,我才不在乎他活的痛不痛苦,我为了自己的感受一定要救他,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多鱼哥哥不多余:

作为一场辩论赛,正方真的从立论,从战术,从时间安排,多维度全角度的一败涂地。
作为一个社会话题,我本身就是一个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定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只不过我还在等待一个时机,而正方的观点,没有对我产生一丁点的帮助。


大风起逸云飞扬:

反方的点很准确啊,一个人活着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一定有一个比活着跟高的一个意义存在,就是活着的意义,那可能是你的事业你的爱人你的热爱,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那个意义,那不就如常言我活的没什么意思(意义),所以深思熟虑后觉得离开,应该尊重他

今天也在快乐摆烂:

首先抛开题干不看,单纯说自杀的话,感觉想死和不想活的差别是很大的。想死的话,没有阻拦的机会,想活的话,时时刻刻都在等待自己或者他人找到一个活下去的借口。前者拦住了,依旧会换个时间去死,或者因为自杀未遂而生不如死;后者拦住了,在漫长的生命岁月里,会不断地感激当初放弃自杀念头的自己或者提供帮助的他人。


诸葛乾阳:

死亡和生存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一个是决定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一个是面对未知的一切。我尊重每个选择,他们同等重要。

青梅今天学习了咩:

可能我有点丧,但我觉得,我没法主动选择新生,如果连死亡的权利都没有就太可悲了,所以还是不要阻止我了


长眠醒来打个哈欠:

听完了,到反方四辨之前感觉正反双方的观点都差点意思,不过整体听感也是觉得反方比较好,直到反方四辩最后结辨就感觉对了

矢量青璇:

我感觉如果以纯理性而论,自杀就是思考出来最好的选择,很多科幻作品就是,让ai拯救人类,实则算法出来却是毁灭人类

窜天猴ss:

现实是自杀者也分情况,想自杀的你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去救他。高楼天台除了神仙没人救得了,即使偶然被人发现阻拦了,大概率接下来会找到更加没有办法阻拦他的地点。
有些是怀揣着最后一丝坐在边上看别人会不会劝阻他,那么他的生死取决于他当时周围的人如何表现。
也有些也可能只是想通过“我要自杀了”来博取同情,那么这样的人概率就比较低,可能最终只会因为下不来台而做出冲动行为。
有太多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是我上去辩论,我的真诚无法让我坚定的站在“救”或者“不救”的任意一方。

smile袋之:

如果在我面前自杀我肯定阻止,因为你在我面前自杀成功会给我造成心理负担。

江漱尘:

“我尊重你的选择”“我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我突然理解了你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神”“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无法消解的痛苦,那我就祝你晚安”“如果那天紧紧握住你犹豫伸出的手,
能否让你感觉这人世还有一丝温柔,值得你留恋”“我会难过”“我不希望他们和我一样难过”“是我手太笨了吗,我画了好多画怎么也没画出他。”“就此别过”

98270289923_bili:

一个深思熟虑决定自杀的人你阻止不了的

三字公司早日倒闭:

在所有的放弃中,放弃生命是最简单的一件事之一

扑街的汪:

应该 绝对 别管 我自私 如果是我的亲友 我不希望以这种方式离开我 即使他很痛苦 我就是自私


unknown-creature:

我自己的预设立场是偏正方的,综合辩论下来感觉双方差不多,正方头尾论述比较好,反方更游刃有余边破边立。不过我和正方在总结时有同一个问题:题解小故事是否重要?若是和题干一样需要论述的问题,则我认为反方获胜;若只是题干的一个小例子,则我倾向于正方


一条海鲤:

有些问题严肃地讨论可能得不到答案,不妨换一个方式,比如看看乔治卡林

百鬼夜行かく:

说不定你劝着劝着他就脱下长衫了呢


Fores1109:

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阻止他,又有什么错呢

雪花之滨:

那算是也拥有了莫大的勇气
死都不怕的人,还怕什么

满天飞-:

虚无是永恒的正确,但是创造意义是更正确的正确。有心理疾病就去看医生,如果没有,那一定能找到意义,看书,玩游戏,吃东西,看电影,逛街,社交,甚至帮助别人,太多了。推荐看一下《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里面每个人都挺惨,为什么而活,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没什么大不了,真的,才哪到哪啊


酷掉渣的猫:

就算再有道理,希望也是最高的价值。越是绝望越是如此

悲情爸爸: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能回到他离开的现场,我一定会救。



让我看看你的u咩吧:

个人理解,反方的论点很简单,就是论证“生命只是一个容器,还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正方则是更多的从现实的角度,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题目里的自杀者的“深思熟虑”可能会存在很多受限于当事人认知所做出的错误选择,以及在人类生命和人类追求的意义的天平上所追求的平衡;个人觉得正方结辩的时候说的话和现实比较贴切,很多时候阻止自杀者的原因并不是生命的筹码高于意义,而是施救者自己的天平里阻止的意义本身就大于不阻止,个人角度上,是不想失去亲人的陪伴;社会角度上,是不想出现“破窗效应”,出现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损失。
总结,这个辩论看完受益良多,也越发觉得国内对于死亡教育的路仍任重而道远。


夸耀不幸:

感觉反方同意自杀答辩表达的观点是,他选择了自杀,经过忖度后的结果,我听到了他的痛苦,共鸣他的情绪,认识到他的问题,尊重他自行选择的结果,不是落井下石推他一把或者他的死无所谓,冷漠地单纯把自杀当做自杀率一个数字的结果,更像临终关怀,让人有尊严的对自己的未来自己选择一条路,这终于有一条优先考虑自己,不用在乎别人观点看法,没有负担的路。像癌症晚期生活质量浑身痛,痛到不能入睡,痛到吃了东西都要痛到,吐出来,实在折磨与残忍,再挽留下来让他继续忍受自己无力改变的肉体(精神)痛楚的情况,也难说活着对自杀者是感到幸福的,但是这样挽留符合了听者的助人精神和道德观,可是对于当事人是,如果你真的能帮助我度过难关,我可能就此一生转变,但倘若我一天比一天痛苦,你仍因为你虚假的同情心与正义感让我活下去,我则无比痛恨你的存在。人的本能是活着去感受幸福美好,所以希望我的同类也能延续下去有感受这份美好的可能性,倘若长时间感受到痛楚,活着就不美好了,也不希望自己的同类(某种意义上自己的一部分)继续体验痛苦,做出如同黑白阴阳相对,生的对立面死的决定。天下大同旨在利他从而利己,平等尊重客观考虑别人现状的思想,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利己,满足我对自己关于同类的人性部分的保留,说你要活下去,而是我希望我的同类有力量去做你人生自己的选择,我始终尊重你忖度后的思想。我做的事也总是出于利己主义的事,同时也在希望做一些利他的事这方面去努力。我绝不是为了抬杠码字,只是想像楼主一样分享观点。大抵只是楼主理性,而我自己往往过于感性和敏感,这我是知道的。

你是远的一声叹息:

真的很艰难才能听完。。。
反方大半时间都是代入自杀当事人视角在阐述生命的价值,只有少部分时间是代入救助人的视角阐述生命价值的。
当事人怎么样想,价值如何其实无所谓,题目问的是救助人怎么想怎么做,怎么看待身边有人想自杀,是不是应该在被说服后旁观。整个过程听着就是完全不在同一个话题上。给我打我就直接扔掉反方开篇的flag,先把【价值】抛开。
生命本身没有价值。价值只存在于事物间的各种关系里(物质联系,社会关系等)。讨论价值的高低就是在讨论关系的高低,而题目并没有给你这方面的价值判断依据。
承认当事人有对自己生命选择的绝对裁量权。你要自杀可以随你便。
【正方观点】但我不能随便。因为【我】不是【你】,因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希望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是我生存意志的体现。

这道题大可以反过来问一下反方,既然已经理据皆服也深明大义,那你作为促膝长谈的人,你会主动捅他一刀吗?(你那么想死老子把你干个痛快)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反方能说出会帮忙捅刀。
因为不同的人,就是不同的人。当事人终归是当事人,听者终归是听者。无论当事人有多么深思熟虑,听者多么被说服,听者都不应该去主动动手结束一个人的未来。
那现在退一步,你不捅刀,你会帮他设计自杀的方案?显然也不会。
再退一步,你不帮他做任何实质行动,你会言语上鼓励他赶紧死吗?也不会吧。
那为什么他那么想死,是他心之所向,你甚至连鼓励一下他都不会呢?你就干站着?朋友要你帮忙你都不帮?

这说明还有别的事情在约束着你,所谓的完美遗书理据皆服依然不够。这个事情,叫做每一个人的求生意志。
即便理据皆服,还有每个人本身的求生意志会约束听者们不应该让他人放弃生命,潜意识会制止同类相残。因为你还活着,所以你也希望你的同类活着,这是刻在dna里的动物性,这是不需要理性的最原始的关怀。
那么再下一步,就是忘掉理据,主动动手去阻止他了,这也是听者的求生意志的体现。
除非反方告诉我,你想反对自己求生的本能,反对对他人生命的帮助。如果是那样,那根本就是反人类。

在我这里这道题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只有当事人有权说自己想自杀,但没有任何一个听者有权说不挽留,因为听者,也按自己的意志活着。


黑糖_糖糖糖糖:

辩论小白,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辩题其实上升价值来说是正方更有利一些,但是正方的立论整个就把辩题带偏了,他们太刻意的去带有利于自己的例子而导致辩论重心跑偏。其实整场下来就两个例子,一个是普遍自杀,一个是无法逆转的自杀。正方打的相对弱势就是因为正方的普遍自杀站在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而反方恰恰选择了站在自杀者本身的角度,正方反复提及正确与否本身就是一个主观问题,而反方的处理更能让听众接受。就以正方的农村老人自杀,我们不应该去讨论什么引申的社会问题,政府,经济结构转型,说这些没用,你这不是阻止了他的自杀,你没有让老人放弃这个念头,甚至微弱的希望也会被这里面隐含的时间跨度磨灭,你要阻止你应该是什么,去告诉他去说服他你的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一年的三千块钱收入,你还可以做很多带来很多,是难以估量的价值,这才是阻止。不去细咬题干给的参考例子,仅仅是当下二字正方就没有解决,或者说正方给的解决方式就是,我拖着你,拖到要么你的价值观改变了要么你彻底绝望了我阻止不住了,他说反方见死不救而他这不也是一种冷漠吗,以偏概全掩藏其中的残忍,闭口不谈带给了被阻止者的痛苦。正方的两个要点,为什么要阻止和当下如何阻止两个点处理的都没有反方精彩,一个升的有些高一个过于理想化 没有谈论反方是一方面我确实更接受反方的观点,一方面是他们说的更能让听众接受。若是深思熟虑就不论正确与否,正确的标准本就是非客观的,理解对方的理由,理解对方的逻辑且确实可以接受,就不阻止。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痛苦而你表示理解不仅是一份尊重,没必要让骨癌患者继续承受痛苦,没必要让文天祥承受灭国之痛屈辱之伤,没必要让农村老人为了没有定数的可能去焦急等待去承受病痛去心怀愧疚,也没必要让殉道者承受自我否认或者失去信仰 这个辩题上升价值不再是阻止不阻止的表面行为,而是对自杀的理解和对他人的感同身受,是否阻止并不意味者鼓不鼓励自杀,相反,在这其中让人理解自杀,学会感同身受,对自我意义的重新审判才是这道辩题的价值。我阻止,是我在理解之后看到了自杀者生命中他未曾想象到的价值,是我认为他生命具有他所能接受的更大的价值。我不阻止,是我理解之后尊重他的选择,是我认为他死得其所,我认可他的付出即便这个付出是生命

辩论赛观后感:一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自杀的人,我们到底是否应该阻止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