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生即伤害?生育比谋杀更残忍?【反生育主义】

2023-06-08 12:16 作者:bartMCedit  | 我要投稿

我反对此视频中的一些观点,并对结论感到怀疑,原因如下:

* * * * * * * * * * * *

开始处,预设了一个双人对话:

    <a>理性的说者(即视频的主讲解者);

    <b>不理性的庸俗的说者。

        (我做出这个判断的共识是抽烟和骂脏话都是不符合道德的)

我认为作者通过<b>来提出以下主张:

    对主张生育的人表达不屑/蔑视。

但是,提前预设的对话却暗示了以下内容:

    (a)主张生育的人是不理智的;

    (b)主张生育的人是虚荣的(戴墨镜,耍酷);

    (c)主张生育的人是不注重言行的(说脏话)。

这实际上犯了诉诸人身的谬误,其定义如下:

    诉诸人身,指借由与当前论题无关之个人特质,如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作为驳斥对方或支持己方论证的理据。

    诉诸人身又称作“对人不对事”、“因人废言”或“因人设事”、“以人废言”。

    最常见的诉诸人身属性是“A提出一个主张x,B断言A有不受欢迎的特质,因此B得出结论说论点x是错误或不可被接受的。

(选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8%B4%E8%AB%B8%E4%BA%BA%E8%BA%AB)

而在此视频中的表现为:

    因为主张生育的人不理智的、虚荣的、不注重言行的(a)(b)(c),所以他们的主张不可取。

同时,这也带来问题:

    此视频的开头没有以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而是提前加入不合理的预设进行人身攻击——

    而这,并不利于讨论/辩论。

* * * * * * * * * * * *

论证时正方的观点掺杂的其他的理论,脱离话题/辩论主题:

    (a)恩人论;

    (b)生育与谋杀无异。

(b)不仅是脱离主题的表现,还是偷换概念的谬误,其定义为:

    偷换概念是蓄意改变谈话中“关键词的概念”,也就是语词的涵义。

(选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7%E7%BE%A9%E8%AC%AC%E8%AA%A4#%E5%81%B7%E6%8F%9B%E6%A6%82%E5%BF%B5)

而在此视频中的表现为:

    ∵谋杀一个人是未经对方允许强行提前结束对方的生命→

    ∴不论是否谋杀,对方总是会死[1]

    ∵生育一个人未经本人允许强行把孩子降生到世界上→

    ∴此新生命在未来必然会死[2]

    ∵[1],[2]

    ∴生育是谋杀的行为[3]

谋杀强调:

    (1)蓄意;

    (2)使他人最终死亡。

生育强调:

    (1)让一个原先不被法律认可为人的物体变成法律认可为人的物体。

前两者强调的内容互斥,所以(在某种程度/评判体系/参考系上)不相似/不等同。

同时作者还孤立地看待生命过程,认为所有生物都会死(的确是事实),却暗示/隐喻出生命过程的无意义性(争议性/带考究)。

* * * * * * * * * * * *

中途,作者认为:

    ∵生育会带来生老病死[1]

    人们反感这种现象[2]

    人们有权利反对生老病死(实际上存疑)[3]

    ∴人们应该拒绝生育[4]

但是,由于自然语言的歧义性,实际上[1]的主张暗示了:

    生育导致死亡。

这实际上并不正确(P.S.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 McCrady,1857]理论上性成熟个体的生命周期能从水母型直接重返水螅型,而跳过死亡的过程)。

生育与死亡没有必然联系,为了阐明我主张的关系,我认为以下的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的一部分(真子集):

    衰老、被捕食、营养不良、疾病、窒息、自杀、他杀、饿死、脱水、意外事故、刑罚、过敏、药物过量、受伤。

(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对于直接原因的定义,探讨定义,尤其是词法定义时,必须考虑其是否恰当/过强/过弱/无意义)

* * * * * * * * * * * *

我注意到关于未出生的好处和坏处,分歧巨大,有过多的歧义,因此我并不在此讨论。

(提醒,并不是我退缩,而是考虑到价值观与个人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难以达成共识)

* * * * * * * * * * * *

对于未经允许就生育了人,所以生育者不道德这个想法,我认为有问题,即:

    对于一个未出生的人,是否有权利/意志/能力拒绝出生?

首先,这个问题是否是一般疑问句,即是否只允许回答:

    是-(异或)-否

(注意:a或b == {a, b, a b};a异或b == {a, b})

因为我主张,如果不真实存在x,那么在真实言语之中讨论x的定义/属性/状态/性质是无意义的。

例子:

    <a>帕拉卡喜欢吃苹果吗?(实际上不存在这个人)

而我主张回答:

    <b>(上一句话)不适用/无意义,因为帕拉卡这个施事者不存在。

一个未出生的人,依据经验显然没有意志去有效思考,没有办法做出有效回答。

(有效回答并不包括胎动之类无关联的事件)

自然,但讨论到一个未出生的人拒绝出生,就注定无意义。

而随后所有的讨论,都会因为无效的前提而变得无效。

(即使偶然地,结论正确,也不能说这是完美/良好的论证/讨论)

* * * * * * * * * * * *

结论:我认为此视频有过多的谬误和非理性的部分,并不认为是一种辩论/讨论,更像是强加的观点。

(当然,如果这个视频的目标就不是辩论/讨论,那就是另外的谬误——诉诸情感

出生即伤害?生育比谋杀更残忍?【反生育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