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镇奇谈》漫谈:未来不存在,科幻怎么写

2023-02-17 18:00 作者:故事研习社  | 我要投稿

作者丨C20 


人们总会在辞旧迎新之际,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并以此来关照当下,心存希翼。在过去的 2021 年,一定有一些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见过的人会在您心中悄然留存,念念不忘。在这篇研习文中,笔者想聊聊对一本科幻小说的印象及对科幻写作的一丝不成熟的感悟。


2020年 8 月份,科幻作家七月的新书《小镇奇谈》出版上市。鉴于其作品《群星》所带来的惊喜,就兴冲冲地找到《小镇奇谈》的责编戴老师要了图书资料,希望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并有了在研习社推书的想法。


《小镇奇谈》封面


相关资料很顺利拿到,但当我问戴老师,除了资料外还有什么能给到我的,比如我能不能做一下七月老师的访谈?没想到,一向有求必应,热情如火的他很冷静地回复了我一句标准的川普,「你先看看书撒,再确定你要的是啥」。


「嗯,这次戴老师有些不一样诶?」


看了豆瓣的新书资料,直觉上《小镇奇谈》也没什么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介绍,「三线背景下的宇宙狂想,90 年代复古怀旧回忆杀,一群少年的拯救之旅……」,甚至在看到陈思诚、潘海天、今何在这三位大咖的推荐语后,有了一丝警惕——作为前图书编辑,太熟悉这些推荐的「套路」了。


笔者是带着疑问和警惕读完《小镇奇谈》的,阅毕,脑海里冒出一句话:是我大意了。


「2018 年的 5 月 12 日,母亲的十周年祭日,我决定要写这么一部小说…那天,我驱车回到汉旺小镇,在那里待了大半天,作为 5·12 地震核心灾区,小镇旧址已经完全荒废……我走在里面,像是回到了某个不可名状的世界……我记起很多零零碎碎的过往,想要把它们写进小说。」


以上,是七月在后记中写下的文字,一瞬间击穿了笔者。在《小镇奇谈》里,七月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小说中几个人类少年拯救小镇、地球、宇宙的故事——在他的潜意识里,因不可抗力被毁掉的汶川老城及逝去母亲,在《小镇奇谈》中被拯救,存活了下来——这既是对现实遗憾的一次补救,也是作者遵从内心回头观望的一次勇敢之旅。


科幻,本质上和其他类型文学没有什么不同,不能因为其所谓的高门槛及和科技前沿的亲密度,就对其远观。科幻小众,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小,有可能是你从来没有真正接近它、了解它——这句话,其实在笔者心中由来已久,不过一直怯于说出口,之所以这次要说出来,是因为,《小镇奇谈》让我看到了「用科幻写现实,用科幻写中国故事,写东方的科幻」。


这种念想一直在中国科幻作家群中薪火相传,只是这一次,七月用科幻的方式勇敢地回望了 14 年前的民族灾难,实属难得——他在后记中写道,「我本打定主意不去写这些可怕的记忆,但还是不知不觉地回想起来。」


这些年来,发生在生活中的许多事,一直拨动着科幻创作群体的神经。前段日子,北京新冠感染者岳某寻子的事情曾引起全民关注,人们在朋友圈惊呼这是《北京折叠》的真实再现,我和戴老师及编剧朋友也聊到此事,话题当然是沉重的,但用科幻的方式关照现实一直是科幻从业者们骨子里倔强,用科幻写中国故事也一直是科幻作家们的坚守。


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科幻虽然是舶来品,但只要学会发掘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眼去看世界,用自己的一切感知神经去深入周遭,科幻是必然可以引起大众共鸣的,所谓小众的壁垒也必然被打破。



科幻相对于其他类型文学,它有一个「上升至星空,下沉至现实」的优势。科幻并非无事可

写,也并非只有星辰大海。


用科学和幻想包装故事,一个科幻故事写成之后,你可以试着剥去科学(科技)的外衣(去科学化),剩下的,仍然是用文字表述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文学上的殊途同归。吃透这一点,对于初次尝试科幻写作的新人来说永远重要,永不过时。


笔者曾有幸参与过 2021 高校科幻星火学院的一些导师工作,和不少大学生科幻作者有过沟通,也曾和一些科幻作家及编辑就新人写作有过交流,新人们对科幻的创作热情相当踊跃,科幻习作的交稿率非常高,彼此的交流也非常活跃,这是一个极其可喜的现象,但有一部分作品有个通病,类似于「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并没有对周遭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写出来的科幻小品文略浮于表面。


当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是天才和大家,这也是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谁一开始不是个新手呢?重要的是,坚持写的同时,需要思考故事创作的目的,或者说一篇故事的题眼和灵魂是什么,厘清这一点,更多去和现实碰撞,才能踏实进步。


当然,科幻文学,不仅仅是现实主义文学,也是一种浪漫主义文学。在《小镇奇谈》中,我们仍然能看到浪漫的影子——探索精神、少年们的虎虎生气、旧时光所带来的回忆杀。


比如科幻作品中经常用到的「平行时空、多重宇宙」,本身就是对浪漫最好的诠释,无数优秀的科幻作家在「密集撞梗」的情况下,写出了各具生动的故事,不胜枚举。科幻几乎无边界的弹性,实在是创作爱情、友情、亲情的「加持神器」。


《星际穿越》剧照


《小镇奇谈》中有一些科学概念的运用,这对理工科背景的七月来说不是难题,但对于文科背景的科幻新人,可能就有点焦虑的意思了,其实所谓的「因门槛过高而望门兴叹」及「我这个故事里的科学设定是不是伪科学的担忧」大可不必,先大胆写,先迈开步子,这是最重要的。


正如笔者前文所述,科幻文学不过是思考的东西和科技有关而已。也不必抓住什么科幻作品中的预言性不放(不少科幻新人总是问笔者这个问题,真的让我很困惑),那只是概率问题,在基数那么大的科幻作品中,总会有那么一些预测准的被大家记住。不去讲预言,就不是科幻故事了,就没人看了?


写在最后,还是要点题,仍然和《小镇奇谈》有关。


七月把汶川地震的过往写成小说献给了母亲,也献给了我们每一个读者。这种内心情感的迸发是创作者的根源,又何止于科幻文学的创作呢?作家原本就是更敏感的个体,试着放大接受外界讯息的信号,并尝试真正的吸收酝酿,没准下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出自平凡的你,无需考虑文笔的优异,无需考虑是否能靠这个故事挣二两碎银,把内心想表达的写下来,就是身为作家最大的荣光和责任。


关注「故事研习社」,看专业又好读的写作干货!


新春盛宴小说征文正在进行中,欢迎来稿!获奖名额不限,最高奖金万元。



《小镇奇谈》漫谈:未来不存在,科幻怎么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