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多所院校专硕学制调整至三年!
关于考研有一个离不开的话题,那就是选择学硕和专硕的问题。学硕招生人数少,学制长;专硕招生人数多,学制短。
而在近期有部分高校的专硕学制延长,不少同学选择报考专硕的原因还在于其2年的学制,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时关注院校信息。
最新院校动态
1.华中科技大学
在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发布的《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学制及拟定学费标准》,以及《华中科技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由原来的2.5年的学制变更为3年,并且汉语国际教育、电子信息、机械、材料化工、资源与环境等十余个专硕、非全专业,全部改为3年制。(金融没改)

2.武汉大学在武汉大学2017年发布的《武汉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以及2021年发布的《武汉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法律(非法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艺术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

3.东南大学
我们在东南大学2019年9月发布的《东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以及在2021年9月发布的《东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中,经过对比可知,东南大学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国际商务英语笔译方向以及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学制由原来的2年变更为3年学制。
4.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发布的《2022年哈工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须知(招生章程)》中,在关于培养模式改革的说明中有明确表示“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3年,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科的基本年限。将基本学习年限由2年调整为3年的学科,在过渡阶段实行。”

5.济南大学
对比济南大学在2020年发布的《济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在2021年发布的《济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年的时间将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从2年更改为3年。

6.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在2021年7月发布了关于2017级及以后研究生的学制与学习年限的说明通知,其中有说明 “研究生的学制:硕士生三年,博士生四年,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生五年。优秀硕士生可以提前半年毕业,优秀博士生可以提前一年毕业。”

7.电子科技大学
在2021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出,金融(025100)、(全日制)工商管理(MBA125100)专业的学制为2年,其他专业学制为3年,具体以入学当年培养方案为准。

8.河北师范大学在《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专业学位中的电子信息、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法律(非法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美术、艺术设计、音乐、广播电视、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学制为3年,其它专业(领域)学制均为2年”

9.郑州大学
从2021年郑州大学发布的《郑州大学202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的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学科教学)、法律(法学)、金融、应用统计、保险、社会工作、应用心理、翻译、旅游管理硕士等,其余专硕均实行3年学制。

专硕学制延长的原因
自2017年起,专硕的招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学硕,并在这之后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在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相关通知中有提到:
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


其中原因有:
为了缓解学生就业的压力,提高培养质量。大部分2年制的专硕研究生,一般会在第一个学期密集地上理论课,第二个学期就得准备开题。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含金量的科研成果,这显然是会给学生较大压力,并且短时间做出的科研成果质量自然也不会太高。
所以高校延长专硕的培养时间,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硕的报名人数;另一方面,能更契合院校对于专硕的培养理念和要求。
选专硕还是学硕
1.学术考虑
有的同学喜欢研究问题,并且立志于做学术研究,那么你可以选择学硕;如果你只是想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并且想要尽早进入到社会中的话,可以选择专硕。
并且如果你是一位在职人员,读研无非是想要在工作上能够有所突破,专硕是再好不过的了,专硕是偏向于实践内容的,很适合想尽早步入社会和职场人士。
2.经济情况
另外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时间问题。专硕的学费一般情况下都是比学硕的学费还高的,(尤其是金融的学费)不仅如此,奖学金还少、有的甚至不会提供住宿,所以选择专硕还是学硕要对未来的花销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考量。
3.规划
并且,学制延长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要考虑这个时间和你的未来规划是否有所冲突,再做选择。
最后,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仔细去研读学校的招生宣传材料,考虑招生的情况和具体的研究方向再进行综合的选择。不论如何,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考研当中,要想脱颖而出,最终靠的还是“过硬”的成绩,所以加油吧!
地区招生情况
1.华北地区

2.华东地区

3.华中地区

4.东北地区

5.西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