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余晖》第四章
第四章
在小行星带外侧,一艘OPA舰船正在进行变轨机动,为了防止被发现,她只启动了一小部分喷气姿态控制引擎与副热核推进器,这些引擎虽然依然容易被探测,但是它们并不耀眼。数十台硕大的电磁弹射轨道架设在舰体两侧的凸起上,在星空中勾勒出一个阴暗的轮廓。而一组半埋式天线组则从舰体上方延申出来,将一道道能操控无数人的性命的命令发向深空之中。 这是一艘由航空战列舰改造的指挥舰。在太空中,舰载武器并不会影响舰载机运作,且武器有效射程与无人舰载机有效攻击距离差不多远,这就使得航空战列舰再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只不过它不再漂浮于水面上、也没有起飞跑道、不是航空而是航天。通过用电磁轨道直接弹射舰载机,可以省去加速阶段所需的燃料;更灵活的机动,不同的指向也使得无人舰载机更难被拦截。同时,电磁弹射轨道也可以用来发射导弹,这就同时弥补了两者的缺点,也让航空战列舰的作战范围大幅增加,用来当作舰队旗舰与指挥舰再适合不过了。 “总指挥,监测机编队探测到有两支舰队启动了主引擎,正在向木星方向加速。”在舰桥里,坐在角落的一名舰载机操作员的声音响起。 “把轨道显示出来。”江枢稍稍思索了一下,便淡定地开口道。 一条黄色轨道以那两个小红点为端点在战术星图上呈现,并且在不断向木星方向靠近着,在枯燥的星图背景下这条弦几乎成为了那根鼓动心理的神经。江枢平静地看着那条线不断变化着曲率,从小行星带中凸起,最后在木星的引力场附近停了下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不打算减速进入木星轨道、或者卫星轨道。这意味着这两支舰队并不会进入到木星轨道里,而是会与木星擦肩而过,并进入到后方空域里。很显然,他们打算偷袭OPA的后方 但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在与木星的最近点时,舰队会因为木星的引力导致改变方向会困难得多,此时对该舰队的拦截将变得十分容易。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两支舰队在掠过木星时进行加速,利用木星的引力制造更大的速度,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航速更快,之后便可以更轻易的攻入敌后方——OPA后方。但并不是穿插进了敌后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了,宇宙如此空旷,本身就没有任何防线可以阻止在无尽虚空里前行的不速之客,但大部分哨站与基地都可以进行隐藏,在不进行大幅活动时发出的热辐射信号与小行星无异,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暂时将热储存在热库中并收起所有散热板,同时它们也可以使用诱饵信号误导敌人,舰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与资源靠近每个可疑信号进行辨别,如此低下的效率还不如在远距离用高精度望远镜观测。所以,与采用夸行星轨道导弹远程打击相比,尽管舰队在探测到哨站与基地后可以更高效的将其摧毁,但这还是太费时间了,在正面战场上并不常用。况且,如果是想要进入后方空域侦查或打击,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用主引擎变轨呢?这就等同于直接告诉敌人自己的行动轨迹。而又为何要选择这么一条容易被拦截的轨道,等浪费一大段时间再变轨呢。 江枢思索了半晌,忽然一个本该快点出现在脑海里的策略被召回:那么……或许他们就是这么想的。碳纳米管拦截网的使用肯定会引起敌方指挥的注意,派两支入侵舰队直接攻击的意图也就很明显了——要么OPA必须调用木星轨道上的拦截舰队进行阻击、暴露新型武器的真相,要么就让EF的舰队飞进OPA的领空,这一来所有木星轨道和卫星殖民地都将受到致命威胁。 放任不管是肯定不行的,让两支敌舰队留在友方空域的后方无论何时都会是个极大的威胁,但后方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拦截他们,动用碳纳米管拦截网或许能够摧毁他们,但却百分之百会暴露,第一次动用这个武器时网状结构被高温等离子汽化了,而这一次不会有这么好运。上次是对面的舰队指挥官操之过急,但这次就不一定能遇上同样的愚人了。 在沉思几分钟后,一个作战计划浮现在了他的脑中。他掏出自己的终端,手指在上面快速滑动了几下,打开了模拟器。这台终端直接连接到舰队网络,有权限调用每一台舰载计算机,因此有着极高的算力,当然,就目前而言指挥舰上的量子计算机已经足够使用。将几串数据输入模拟器后,便得到了一个舰队的分布方式。 “命令第六,第九舰队按照以下轨道、时间与阵型,立刻起航,暂停第六舰队的舰船补充计划。”他边说,边用终端划出了两条轨道,其中一条直指EFSS舰队,而另一条却与EFSS差了一些距离,但起航时间却要早于另外一条。这也就意味着,第六舰队将比第九舰队更早抵达预定位置。 “第九舰队携带尽可能多的导弹,额外装备EMP弹头,加速时注意隐蔽,使用热核引擎;让第六舰队在启航前尽可能多地编入大型炮艇和装甲巡洋舰,同时革新号额外搭载80枚碳纳米管拦截网弹头”江枢又补充道。 “明白!”通讯员熟练的将这些命令编入信息里,随着发送按钮被按下,这条命令随即被天线发向了深空之中。 ——————————————————————— 在“革新”号上的一个小隔舱里,舰长坐在一个终端前,正准备撰写日志,对一个舰长来说记录日记是一件必要的举动。他的手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新建了一个新的文本,写下了开头,却没有再次动手。 他的手微微抖了几下,却始终没有打下一个字。 他想起了那艘在太空中化为一团火球的装甲巡洋舰,启航前他还在和那艘船的舰长互开玩笑,然后不出三小时,就变成了太空尘埃,连句遗言都没留下。 但他没有感到悲哀,没有愤怒,他只是感到很不现实,一切都是梦幻。 确实很奇幻,上一秒还并肩作战的人,仅仅是一阵闪光就消失了,连让人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甚至他到现在也还是有那些人还活着的错觉。 他无法相信几百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没了。那些死去的人,每个人一生的跌宕起伏都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却在几秒之内成为了无人知晓的历史。他想起了第四次世界大战,那时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在战争里,以前他总觉得死人不过是家常便饭,然而真正到了战场上却发现事情和他所想的大相径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原本已经离战争很远了,但现在却突然要让他们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换谁都会觉得不适应。 可,看看那些蜷缩在太空城里,连吃上正常食物都是奢求的难民,他必须要适应。如果他因惧怕而止步不前,那些人便会在压抑之中死去,而他,最终也会这么死去。现实不会给予人们任何怜悯,他们只能沉默的等待死亡,别无他法。要想活下去,只能靠他们自己。哪怕他连自己为之奋斗的希望——超空间引擎是不是真的都不知道。 不过,只要有一点希望,也要奋斗下去,希望永远只会留给拼尽全力活下去的人,即使一切都只是个上帝的玩笑。 其实也无所谓,如果自己为之付出那么多代价的希望不过是个泡影,那其实都是一样的,到时候都得死。或许死于真空衰变还会更舒服些,至少不会有痛苦;至少,死之前,他知道他已经尽了全力了。 终端的滴滴作响将他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他稍微调整坐姿,将发来的信息迅速读了一遍,那是刚刚发下来的任务简报,命令第六舰队起航前去拦截体量几乎是自身三倍的两支EFSS舰队,而能支援他们的仅有远离正面战场的第九舰队。 没有怨言,他随即整理了一下军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舰桥走去,也许他会一去不复返,可为了最终的胜利,他必须这么做。 就算是不为了OPA,他也要为了他自己,为了那些在饥饿、疲惫与绝望之中行将就木的人而这么做。 ——————————————————————— 在天王星的赤道轨道上,两个同心圆环建筑正处于阴影之中缓缓自转着,较小的那一个是重力区,而外围的那个更大的圆环,则是全太阳系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在这个巨环的中心,则是一座恢弘的太空站,八条巨大的通道将这两个结构连接起来,每条都有15公里的长度。而在其周围,则漂浮着各式各样较小一些的建筑。这便是外围行星联盟的科研中心——天王星科研站。 在科研站重力区的一个房间内,一个白人男性正趴在桌子上,而他的面前,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稿纸,面前的计算机则发出暗淡的白光,似乎与面前的男性一样昏昏欲睡。 突然间,那人猛地惊醒,手忙脚乱的的整理桌上的资料,从那一大堆资料里抽出一叠,又在操控版上猛戳几下,调出一个数据界面,随即拉出键盘,迅速敲打了数回,将一个原先列在屏幕上的方程组改的面目全非,最后对将资料上的数据与方程组一起输进了处理软件里。 那人屏息凝神,紧盯着屏幕上的"正在处理",结果很快出来了。那人看着上面的结果,似乎喜出望外,立刻伸手去拿仍在一旁的终端,用手在上面用力一划打开了电话界面,然后立刻选中了置顶的联系人,拨通了电话。 “什么事……”“我想到了!”没等电话的另一头对他打断其睡眠的无礼行为做出抨击,他便高声喊道。 “你想到什……等会?你真想到了?说说看!”对面也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原本不耐烦的声音,因激动颤抖起来。 “是这样的……”他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是这样的,先让我讲一下大致背景,你可能不太了解。” “你讲。”对面的声音也愈发兴奋。 “我们都已经知道,超空间就是超对称里面的超对称粒子所在的场,根据超对称理论,任何粒子,无论是玻色子子还是费米子,都有对应的费米子或玻色子粒子,这些粒子就是超对称粒子,而超空间,就是这些粒子所存在的地方。超空间与普通空间有一道壁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长期以来无法探测到这个空间。但,们仍然可以通过超对称变换,将本存在于普通空间中的费米子与玻色子送到超空间里去,这就使得普通空间与超空间能进行交互,实现了将存在于普通空间中的物质传输到超空间中。在费米子所处的格拉斯曼空间里,空间变得更加容易被弯曲,弯曲超空间所需的能量与弯曲普通空间所需的能量相比简直低到不可置信——你知道的,超空间里玻色子和费米子的角色会互换,这也是为什么超空间里主维度不是三维数字空间。这就能让原本在普通空间中完全不可行的阿库别瑞引擎在超空间中成为了可能。通过更改曲速泡的形状,我们可以做到不用负物质就能缔造曲速泡。尽管因为这个特性,超空间内会有一些空间紊乱,但是曲速泡的强度完全可以挡下来。”那白人男性一口气说了许多,将他的胸腔里的空气消耗殆尽,他只好稍微喘了口气,又继续说了下去。 “问题在于,大质量物体在进行超空间变换的时候,需要与周围的希格斯场进行交互,因为希格斯玻色子也是其中一种会从玻色子变成费米子的粒子。而进行变换所需的能量很可能会诱使希格斯场的能量达到临界点,引发真空衰变,这是地球那边的说法。而根据我们的计算,想要通过这种方法引发真空衰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希格斯场进行交互时,大部分能量会溢散到超空间里去,交互的能量越多,溢散的就越多,也就是说,想要用这种方法诱发真空衰变,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我们之前没有办法证明这一点,想要证明给地球佬看,就必须建造出一艘超空间飞船来进行测试,这是无法被那些地球佬所接受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发动战争,摆脱EF的管控,为我们争取一条生路。” “但现在,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完全没有风险的实验验证到底谁的理论是正确的。我建立了一个模型,可以通过采集玻色子以及量子级别的质量进行超对称变换所得出的数据,推演出大质量物体进行超对称变换的具体情况。也许,也许这个模型还不是那么完善,可是没关系,只要加以修改就一定能得出一个完全可靠的模型。这样,就能终止我们和EF的战争。我要做的很简单,我想我们可以先从玻色子的超对称变换开始,我们要设计一个装置,能把大量玻色子进行变换,方便我采集数据。” “好!”电话那头似乎意识到了这意味着什么,的声音也彻底变成了激动的呼喊,“我现在就去搞这件事儿,我会想办法尽快把你要求实现的,你这回可真是立了大功了!你去做一个详细的报告,越详细越好,一会会有讨论会什么的,只要基础理论没有问题,我会马上成立一个项目组的。”“明白!” 挂掉电话,那白人男性坐了下来。长出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便看向了舷窗外面,眼里浮现出欣喜与希望。 顽固的地球人或许会指责他的实验理论都是谎言,但是当真正的事实摆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出于对任何一个领域的考虑都会选择屈服。 他看到了,那无尽的星辰,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