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汉译导读 | 迪尔凯姆《自杀论》| 渠敬东主讲 | 第4集

2022-02-23 21:45 作者:香薷a  | 我要投稿

失范型自杀

跳过第三种的原因:第三种不是特别能反映现代社会的特征



一.认识失范型自杀

1.什么是失范型自杀?

急剧变迁的社会,一个社会非常容易打破其原有平衡状态,社会陷入急剧错乱的焦灼状况。个体就会陷入无限的无论是欲望还是焦虑的心理状态

如当社会发生突如其来的经济灾难,人们必须降低自己的需求、节制自己、进行自我控制。但社会极度发育发展使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无法适应强加给他们的突如其来变化的生活环境,而这种生活的前景又极其严酷。因此这里产生的痛苦、紧张会使一个人陷入无法自拔的状态

老的社会标准被打破,新标准无从确立,约束与限定人的道德规范往往难以建立,陷入彻底失落的、散开的、没有秩序的、混乱一团的状态。人的激情无规则地四处碰撞


01:22



2.人陷入失范状态的心理表征

与激动人心的梦想相比,现实简直一文不值,只能被抛掷于脑后。同样追求事实一旦成为现实也立即被抛弃。人们如饥似渴地追求新奇陌生的乐趣和无名的感官刺激,一经获得便觉得味同嚼蜡。因此人们无力承担哪怕最小的挫折

狂热终究会衰退,激情的奔涌到头来一无所获。此时人们便会看到似乎无穷无尽的刺激诱惑根本上不能构成坚实的幸福的基础来支撑人们度过难关


04:39



3.来源

来源于人们缺乏规范而由此引起的痛苦

社会急剧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表征都可以表现出失范社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动不居的严酷局面。失范型自杀就是在一个社会不能给出一个规范型的安全感,一种对于人的因为追求新奇而产生痛苦感受的心理安慰而出现的特别严酷的局面。


06:13



4.与前两种自杀类型的对比

自我型和利他型还有社会存在的前提,失范型自杀是因为人面对社会不再存在规范、已经被彻底瓦解的危险而出现的一种自杀倾向


08:17



二.三种类型自杀的联系

并非决然冲突,往往以复合形态出现。

*老师建议读者细读复合型自杀的论述结构,来充分理解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产生的自我反映

1.自我型与利他型

一战中呈现的一种极端自我与一种极端放弃自我而陷入绝对军国主义的狂热战争分子的状态

2.自我型与失范型

现代意义上的焦虑与抑郁的病灶

3.利他型与失范型


09:38




三.自杀率与社会

一个较稳定社会的自杀率(即自杀人数与社会总人数的比例)一定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一个社会的自杀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或特定人群里突然升高,就可以说这个社会开始出现了病态的征兆。这是涂尔干通过社会学分析指出的社会真正存在的自身规律。

涂尔干对自杀的讨论把自杀的个体现象转化成一种社会现象加以分析。他认为,我们从以上的事实里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自杀率只能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解释。在任何时候,社会道德规范都是自杀的原因或动因。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被认为自杀首要原因的个人经历的影响只不过是借助自杀者的社会道德观实现。它本身只能算作社会存在或社会存在的道德秩序的一种回声而已。

社会自杀率的稳定性可以说明社会存在和它的道德团结的稳定性的一种表征


11:53



四.理解自杀率

奎特莱:认为把握社会自杀率需要平均人(把社会进行道德平均)或看到社会的“平均人”的状态来理解自杀率的稳定性

涂尔干:不认同奎特莱。认为社会存在的本质影响自杀率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每个个体的平均状态。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一种自成一体和自成一类的情况,不能把社会的集体存在的方式与个人的平均形式混为一谈。平均人的道德状况是平庸的,他们身上只能看到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而不能看到道德原则之所以能成立的根本原因。社会的构成并不是由社会的诸多个体的平均形态决定,社会的构成有其最根本的存在基础。


14:47


















汉译导读 | 迪尔凯姆《自杀论》| 渠敬东主讲 | 第4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