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三万里——有目如盲,不见长安

2023-07-16 00:19 作者:超爱阅读的东郭  | 我要投稿

最开始了解到有“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是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前,在那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正是因为没有听说过,所以没有什么预期,但当众多出没于诗句、文章、画卷中的历史人物一跃而出现在这部电影的预告片里,久藏于脑海中的诗句在这瞬间也仿佛萦绕在耳边,那如何能让人不产生一点期待呢? 可惜昨日对美好愿景的期待最后往往被今日残酷的现实锤击成一地碎片。在或是抓心挠肝、或是面无表情、或是满头疑惑的度过略微煎熬的看完“长安三万里”之后,有一件我可以确定的事情。 那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追光有能力把自己内里那团烂棉花包装的越发光彩夺目。技艺越发精进,而初心依旧不变,让人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相较于耳熟能详的李白,电影从不怎么为大众所熟知的高适的视角切入,借高适对自己李白的相识相交经历的讲述,介绍二人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的同时也展现了大唐由盛而衰的长卷。 大唐、大唐,巍峨、雄奇、开放、瑰丽,回望悠久的中华历史,大唐如同横亘于天地间的一座高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今人登临这座高峰一览盛唐风采之后,预计也会产生对其余朝代的“小视”之心了! “长安三万里”,“长安”是大唐的中心、是盛世的代表、是所有人追寻的目标,“三万里”则是一个虚指、是所有人追寻“长安”的旅途。这部影片是一扇窗,窗的那边是令人神往的诗人、令人神往的故事、令人神往的长安;坐在窗边的168分钟则是追寻长安的三万里旅途。 “长安三万里”的主题是明确的、视角是巧妙的、背景是绝佳的。可惜食材新鲜、备料齐全、炊具趁手,偏偏掌勺的是个英国厨子,化珍馐成狗屎。 大唐遇上追光,就像柯洁遇上赖均辅——无法失败,但是烂柯杯。 如果不仔细咀嚼,只囫囵吞进肚子里,“长安三万里”还能算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食之无味,但就这题材而言弃了也确实有点可惜。 但笔者仔细瞧了瞧,发现这影片里对盛唐气象的描写,不能说是相差不大,只能说是交集不多。 虽然唐朝和现在隔了一千多年,创作者对唐朝的描写既没有后来者应该有的客观准确,又没有如当时人物情深意切。 不要求会写,那你至少得会抄吧? 依稀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以上节选自杜甫《忆昔》。 但整部电影你对盛世长安的印象可能大多数时候是这个人、那个人在不知所云的宴会上发癫。没错,说的就是你——李白。 未入仕时,宴饮、狂欢、发癫;入仕之后还是宴饮、狂欢、发癫。你这入仕是为了什么?施展抱负就是喝的更多了是吧?让人不能不怀疑这部影片是不是专门来黑李白的。 而高适的存在却像是一根棍子,通过我的视线进入我的脑袋,就那么一搅,轻易就把我的脑子搅成了糨糊。你不知道高适的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 在这部影片中,高适与李白走的不是一条路。李白有的是“诗”,高适有的是他的“高家枪”。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说两人是殊途而同归,也可以说其中一人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另一人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笔者的视角来看,李白这条稀烂的人物线的存在显然不能让笔者认为两人是殊途而同归,那样会把高适也拖进烂泥潭里。但要说高适走在了曲折但正确的道路上,那倒也未必。 就一般烂大街的套路而言,高适这个人设的发展后续应该是在人生起落中终于认清了自己要走的路,凭借“高家枪”在战场上闯出自己的事业。可惜在创作者巧妙的设计中,高适像是没别的路可以走,“沦落”到不得不走这条路。凭自己的本事去打拼一番事业,但却给笔者一种“我高适堂堂男儿居然沦落至此”的憋屈压抑,也算是另一种角度的开眼界了。 遑论并不自认为诗人的高适最后居然能说出“诗在、书在、大唐就在”这种话来,完全沦为了创作者的工具,被拉着在“诗文”和“大唐”中间画了个等号。 倘若这些大诗人、大文豪从棺材里蹦出来,看见这个“有趣的”等式,心里估计要入创作者的老娘。 在某些方面,盛唐因为这些锦绣文章更添几分风采,但盛唐之所以是盛唐,却不是因为这些文章。毕竟,也没听过“盛宋”的说法啊! 诗在,书在,大唐就在。 不是诗文铸就了盛唐,而是盛唐成就了这些诗篇。是因为透过这些诗文能看见一个人民生活安定、丰饶富足的大唐,才可以说诗在书在大唐就在。而不是罔顾事实,指一说十。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这样的创作者,他们漫步在云端,不谙世事,对某些常识无知的可以称得上“愚蠢”,但又蠢而不自知,有一种小布尔乔亚的“天真浪漫”。 关于电影中其它诸多问题,在这最要紧的问题下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故不再多花时间于键盘上。 盛极而衰是一个残忍的词语,在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时我们常常怀有惋惜和同情。盛极而衰又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登上山顶后,只剩下山的路,总是让人无可奈何。 在“长安三万里”中,偶能见盛世长安的,不过一句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求故事的,可以找故事书; 求诗文的,可以找《唐诗三百首》; 求盛唐的,“长安三万里”确是不必。

长安三万里——有目如盲,不见长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