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与“虎”式坦克的一次交战

源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447617
题图:《兄弟连》剧照。
注:本文编译自ChristianMunich所著的《US encounters with Tiger I tanks in the ETO, a closer look》。

今天我们来聊聊“3次论”,也就是“美军曾三次遭遇‘虎’I”这个老梗。
正如大多数人所知的那样,由于“虎”II的出现,“虎”I于1944年8月停产,这就使得“虎”I成为了欧洲战场的罕见野怪。停产之后,大部分仍留存在西线一线部队手中的“虎”I都在诺曼底战役中损失掉了。
这一情况引出了一个十分著名的都市传说,即 —— “美军只遇到过‘虎’I 三次”。这一都市传说源自于Zaloga的一次访谈,具体内容详见下面这篇文章:
《优秀的通用化钢铁骑兵——对Steven Zaloga关于谢尔曼坦克的访谈录》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84569388
当时,Zaloga说他只能确证美军曾三次在欧洲战场上遭遇了“虎”I坦克,以此为基础,网友们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版本的“3次论”。许多人混淆了Zaloga原话的定义,将作为限定词的“欧洲战场”扩大至整场战争,将“‘虎’I坦克”的范畴扩大至所有“虎”式变型车。但实际上,美军在意大利遭遇了许多次“虎”I坦克,在欧洲战场遭遇了许多次“虎”II坦克。
再次强调一下,Zaloga的结论说的是欧洲战场上的“虎”I坦克,他的观点完全没错,美军的确很少在欧洲战场上遭遇“虎”I坦克。
来自MaxRavenclaw与hauptman003的一些看法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做了一些简要而快速地文献发掘。
hauptman提到,他怀疑德军第301遥控爆破装甲营(Panzer-Abteilung (Funklenk) 301)曾与美军坦克部队发生过交战,他的这一看法是正确的。
在盟军的“女王”行动(Operation Queen)期间,第301遥控爆破装甲营曾被德军投入到相应战场中作战,该营在此期间肯定与美军坦克部队交过手。
让我们将目光放到1944年11月19日,根据施耐德(Schneider)在TIC I中的记录:
在默尔岑豪森(Merzenhausen)地区,第319遥控爆破装甲连(Panzer-Kompanie (Funklenk) 319)被配属给第301营,该营第1连与第319连共同对美军发起反击,第1连的“虎”式击毁了4辆“谢尔曼”坦克。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第301营在1944年11月20日发生了什么。,根据施耐德在TIC I中的记录:
美军对默尔岑豪森发动进攻,第301营第1连与第319连再次发起反击,但后者损失较大,第1连的“虎”式击毁了数辆盟军坦克。
由此可知,1944年11月19至20日之间,第301营被部署在默尔岑豪森地区,并与美军发生了交战。
根据地图,被部署在默尔岑豪森周边的美军装甲单位是第747坦克营,当时该营在施莱登(Schleiden)一带作战,被用于支援步兵单位。
根据美军第747坦克营的记录:
在施莱登以东约1000码的位置,坦克遭遇了来自敌方自行火炮火力猛烈的攻击。后撤500码后,坦克撤入了掩蔽阵地。一辆坦克的车长迪福中士(Sergeant Deaver)侦察到有1辆马克VI型(Mark VI)坦克正在驶近。迪福中士下令让坦克向这辆马克VI型开火,然而所有打向它的炮弹都被它弹开了。朝这辆马克VI型打了大约15发炮弹之后,迪福中士换上HE对这辆马克VI型的履带悬挂开火,成功迫使其停下了脚步。在总计朝这辆马克VI型泼了30发炮弹之后,迪福中士终于将其部分地引燃了,火势迫使德军车组放弃了他们的坦克。
讽刺的是,我在早前就已对这次交火做了记录,因为这里提到了“无法击穿(impervious)”的“虎”式。在缺乏资料进行交叉对比的情况下,我认为这辆“虎”式应该是德军第506重装甲营的“虎”II,该营同样被部署在默尔岑豪森周边,还参与了2天前发生在位于该地区以北的普芬道尔夫(Puffendorf)的战斗。
在施耐德的TIC I中,第506营在该时期的战斗记录如下:
1944年11月17日:第506营与第9装甲师在普芬道尔夫附近发起反击,盟军密集的阻拦弹幕导致3辆“虎”II中弹起火损毁,该营第3连的库尔特·坎内贝格(Kurt Kannenberg)参谋军士的坦克被击毁,坎内贝格被追授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1月20日:盟军主力部队对盖尔昂斯维勒(Gereonsweiler)和埃德伦(Ederen)发起进攻,第506营被配属给第9装甲师,阻止了盟军先头部队的推进,但两座城镇均告失守。
让我们继续来看美军第747坦克营的报告,检查一下该营的坦克损失记录:
步兵直接向作战目标推进,坦克则是沿着施莱登-阿尔登霍芬(Schleiden-Aldhoven)公路前进,以便翻越反坦克壕沟。转向南面之后,坦克部队在9时30分抵达小镇。步兵从西南方向进入小镇,而坦克部队则是从北面进入小镇。敌军坦克从奥博梅茨(Obermerz)方向及尼德梅茨(Niedermerz)的西南方向对我军开火,我军有3辆坦克失去战斗能力(knocked out),剩余的4辆坦克撤往施莱登以补充燃料,更换炮弹。
在施耐德的记录中,提到美军有几辆坦克被摧毁(destroyed),而根据第747坦克营的报告,德军的火力来自西南方向。遗憾的是,施耐德并没有明确地指出第301营所在的位置。
在更北的地区,美军第2装甲师(2nd AD,2nd Armored Division)正从西面向前进军,该师有几个单位所在的位置距离这场与“虎”式的交火并不远。
根据美军第702坦克歼击营在11月20日的报告:
1944年11月20日,A连(缺少1个排)协同A战斗群(CCA,Combat Command A)的A特遣队(TF "A",Task Force "A")在埃德伦地区作战,通过炮火掩护及侧翼射击的方式,A连摧毁(destroying)了1辆马克IV型坦克、1辆马克V型坦克及2辆马克VI型坦克。在普芬道尔夫至埃德伦的进攻作战中,3辆M-36坦克歼击车被敌军火力命中并被摧毁(destroyed)。
【译者注:关于二战美军装甲师编制中的Combat Command与Task Force的关系,可参考 《如何评价二战德军的战斗群编制? - torbai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202767/answer/479816473》一文,有条件的读者可直接查阅 Combat command - Wikipedia 词条 链接: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ombat_command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在报告中,第702坦克歼击营直接提到了默尔岑豪森的情况:
22日,美军第2装甲师的B特遣队攻占了默尔岑豪森小镇的局部区域,在城镇的东北部分,该部队曾遭遇德军依托马克VI型“虎”式坦克所组织的顽强防线。第702TD营被投入此次进攻作战中,负责掩护B特遣队的侧翼,21日,第702TD营摧毁(destroyed)了1辆马克VI型坦克。
显而易见,这些记录的最大问题在于“虎”I和“虎”II坦克都被美军划分到马克VI型坦克的类别中。
此外,11月20日,美军第67装甲旅在更往北的区域作战并攻占了格伦塞勒(Geronsweiler)。
最后,11月22日,根据施耐德在TIC I中的记录:
第301营与第3装甲掷弹师共同组建防御,第1连的3辆“虎”式部署在洛恩(Lohn)和普茨洛恩(Pützlohn)之间的高地上,击毁了2辆“谢尔曼”坦克。
普茨洛恩和洛恩位于尼德梅茨以南1公里处,而美军第743坦克营被部署在该地区,在报告中,第743坦克营提到他们遭遇了来自洛恩方向的反坦克火力,这极有可能与第301营的“虎”I有关。
总而言之,德军第301遥控爆破营的“虎”I肯定曾在“女王”行动期间与美军有过接触。我撰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证宣称击毁数与实际损失数的关系,只是为了给读者呈现美军与德军双方的作战轨迹并证明“虎”I的确曾在该区域与美军有过交火。
至于“虎”I曾和美军有过多少次交战?我并不清楚确切的次数,只不过现在这个数字肯定大于3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