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p2p理财暴雷事件梳理

最近警方通告了一些app非法吸引公众存款的事情。其中有一部分是小米手机中推荐的app。不少受害者都表示是因为相信小米才把钱投进去。那么事情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来梳理一下。
目录
事件还原
名词解释
事件解读
小米有怎样的责任
事件还原
小米vip和小米运动里面有大量的p2p软件的推广。类似下载得经验,得优惠之类的广告。很多小米的用户下载并且投钱了。6月开始一大波p2p暴雷,小米推广的秋田财富,2025等一批app都在其中,引发了一波雷潮。除了小米用户,其他用户也很多。目前涉及的公司超过200家,数万人赔的血本无归。浙江上海成为重灾区。具体金额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目前事件还在处理中。


名词解释
P2P金融:P2P就是Peer to Peer的简写。2的英语是two,跟to发音一样。意思是点对点。P2P金融就是P2P信贷,互联网信贷。通过互联网比如网站,app,向大量用户提供小额的借贷服务。包括用户借出和贷入。中国p2p平台规模早就突破万亿大关。虽然出事的平台是几十几百家的数量,但是总的占比依然是小数。
暴雷:就是p2p的平台经营不善,无法履行应尽义务比如还款。可以理解成公司倒闭或跑路。雷潮就是大量的p2p平台集体暴雷。目前除了已经暴雷,和跟暴雷平台差不多的平台需要警惕以外,正常经营的p2p平台依然很多。并不需要人人自危,一棒子打死。
事件解读
1。什么样的平台容易暴雷?什么样的陷阱需要警惕?
一般看到广告说的太好,就很可能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无门槛返现,高息理财,保本保息,提供其他优惠。利息超过10%的可能性很小。想贪小便宜就容易吃大亏。说的越好,越难实现。用户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p2p平台,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好处,又如何去实现。一旦做不到,就会出现问题。这些是最明显的骗术。中国人哪有几个蠢的。你能钻空子,就有无数人可以钻空子,谁愿意被钻这么多空子呢。
还有不明显的,比如许诺高息,然后很多试过的人确实按时收到了利息。如果拿不到本金,对方还是可以随时跑路。按时发利息不代表按时归还本金。只发利息的也很多见。一切看似保险的东西都不能盲目相信。只要许诺的利益太大,平台实现不了,就很容易出问题。千万不要贪。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了也砸不到你。比盈利规模还大的福利是不可能存在的。
2。我们遇到应该怎么办?
如果使用p2p平台,利息也没有高的离谱,各方面看起来也不错,我们就需要关注自己的本金能不能按时归还。最好是不要买期限太长的,这样风险比较低。平台短期运作都正常,说明现金流正常。长期如果也正常,风险就比较小。当然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哪怕大银行也有倒闭的可能性,只是概率有大有小。
一旦发现本金没有按时归还,或者已经确定自己是受害人,第一时间报警,去律师事务所寻求法律援助。很多人会先发帖子,或者在网上反应问题。网友不是万能的,只要你涉案金额达到立案要求,就先报警再说。处理不了那是后话,不能还没处理就放弃了。这是大忌。也不要先去纠结是在哪下载的。是亲戚朋友推荐还是手机平台推荐,那些都是后话,第一时间报警,责任首先是p2p平台的,你的钱是平台卷走的,不是推荐人。找其他人都没用,没有人担得起责任。推荐你的人不可能出现问题替你承担损失,推荐平台也往往不管。不管从什么渠道知道的p2p平台都一样,成为受害人,你首先要找卷走你钱的第一责任方。
3。如何杜绝此类事件?
国家的监管固然重要,但是现在互联网用户太多,出问题的地方也太多。这么多环节都存在监管不到位,现阶段希望国家管理到位是不靠谱的。我们可以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途径还是识别高风险,不要贪便宜。p2p可以说没有任何成本,谁都能用。如果那么容易赚到那么多钱,社会还有人工作么?加强自我防骗意识是最优先的。
其次就是加强监管。我这里说具体的也没用,相关部门看不到也不会听。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垃圾广告是如何盛行的。大公司的平台经常出现这些广告。不管是百度,优酷,还是这次事件的小米,都投过非常粗制滥造的垃圾广告。投放广告的平台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简单的审核,也不能让这些夸张的东西如此盛行。注册就送钱,玩游戏就能赚钱,哪有那么容易赚钱。不要求完全识别,起码不能出现这么多低级坑人的广告。很多中老年用户防骗意识淡薄,家里又没个亲人,他们也只能相信大公司的广告。社会现象难以解决,但是大公司不能什么广告费都收啊。
小米有怎样的责任
现阶段而言,小米还没有明确的责任。广告投放不需要对广告内容负完全责任。广告投放应该尽量筛选内容,但是没有义务识别每一个广告商会不会以后倒闭或跑路。
但是不代表小米就一点责任没有。这些p2p公司投放广告的时候就可能存在违法行为,具体要等进一步调查。这种推广背后应该有利益的互换。可以起诉p2p公司加广告公司。最后法院确定是什么责任,就是什么责任。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作为一个手机公司,都应该为自己的用户负责。这么多p2p平台出现问题,怎么都不应该置身事外。哪怕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也应该尽可能多为用户服务,而不是只拿用户捞钱。
受害人都很可怜。从小米下载的,当然希望小米能给说法。但是小米没有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他愿意提供当然好,不提供你也没办法。我的建议还是先报警,先找律师,先走正规的流程,尽快的去处理问题。很多人会找感情最近的人。米粉就找小米。遭遇了违法,最先要找的一定是执法机关。我能做的非常有限,也很荣幸收到了很多人私信的询问。希望受害人的损失降到最低,各方都能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多多改善自己。我们不可能期待天下无贼,只能做到百贼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