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为什么“难养也”?关键是分寸感:态度要淡,距离要远
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一句话: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里女子和小人泛指“小人物”,其实不是贬义的意思,毕竟按照孔夫子的意见,世上的人大多数都是小人,君子也是从小人修炼而来。
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远和近的问题。
你如果跟他们距离近了,那他们就会对你无礼,而远了的话,他们又会对你怨恨。

小人为什么“难养也”?
首先,小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意思就是一些很普通的小人物,或者说是一群平庸之辈,他们的特点就是欺软怕硬,趋炎附势,恨人有笑人无。
这里“小人”的内涵又比古代丰富了许多,我们在社会上遇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有“小人行径”,就是我们自己,也会有“小人之心”的时候。
越是浅薄的人,就越喜欢把自己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习惯性俯视别人,热衷于议论别人的缺点,四处寻求建立优越感。
不然的话,他们就活得一点价值感都没有了。因为他们的评判标准,所以他们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又会一边低头哈腰,一边害怕被人瞧不起。
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无论你是比他们弱还是比他们强,不管是你疏远他们还是亲近他们,都很麻烦。所以孔子说这种人“难养也”。

关键是分寸感:态度要淡,距离要远
我经常去某个理发店理发,跟老板很熟,买了充值卡,充了不少钱,平常大家聊天都跟朋友一样。
但我发现我们的关系虽然比较近了,但他的服务却越来越差了,理发的时候也比较敷衍,他可能觉得反正是熟人,好坏都能担待,无所谓。
只有新顾客和不熟的客人来的时候,他才表现得十分热情,理发也很认真。
这样一来,我就不愿意去找他了,宁愿走远一些找别的理发店。后来他还发信息问我怎么不去理发了……
这就是我得到的一个教训,不要随便跟人拉近关系,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分寸感是关键,态度不妨冷淡一些,距离宜远不宜近。

与人打交道,可以谦虚,但绝不要自我贬低
中国人普遍都谦虚,但有时候往往过于谦虚,比如有的人其实很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嘴上却说自己没什么,甚至还要贬低自己。
如果你当真了,他又会怨恨:我只是客气而已,你算什么东西!
所以很多人都有虚伪的一面,他们只是想要表达自己有谦虚这个美德,实际上自己是很强很厉害,你不能小觑我。
与其如此,你不如一开始就正常的姿态,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自己,堂堂正正做人,为人处世光明正大,不示弱,不会通过自我贬低来抬高别人,来显得“谦虚”。
只要你在社会上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别人对你就会很客气,很尊重,他们会认为你有实力,一看就不是可欺之辈。

既不要盛气凌人,也没必要讨好谁
越是自以为是的人,越觉得自己有很多了不起,所以喜欢斜着眼看人,经常是盛气凌人的做派,把惹人厌当成别人的“羡慕嫉妒恨”,自作多情,自娱自乐。
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习惯性“讨好人”的人,往往都是弱者思维,他们觉得说好话是惠而不费,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实际上别人看你这样,根本不会把你当回事。
要知道众生平等,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水平,谁不比谁强多少,谁也不比谁弱多少,彼此根本没有必要讨好。
所谓不忮不求,不卑不亢,你既不嫉妒谁,也不贪求别人什么,如此就能无欲则刚,在别人面前就有底气,既不傻笑也不抓耳挠腮,别人也不会看轻你。
总之,人这辈子首先是为自己而活,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算是没有白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