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事|AI绘画:拥抱变化,无惧挑战

2023-06-13 15:24 作者:某狗画师的发疯小号  | 我要投稿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成长突破

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上的一个美术竞赛中,一幅题为《空间歌剧院》的画作获得了一等奖。这幅画气势恢宏、细节精致,乍一看似乎出自一位技术精湛的画师之手。然而,获奖者后来透露,这幅作品是他用AI(人工智能)绘图技术制作的,整个过程耗时80小时,调整了近千版。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AI绘图的讨论由此在全球互联网上蔓延开来。

事实上,此前AI绘图技术就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酝酿,但早期AI绘图的效果非常粗糙,有明显的缺陷,因此并未引起大众的关注。而近几年,一种新的AI模型问世,才使得AI绘画技术突破了以往的瓶颈,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许多AI生成的作品从构图、线条和色彩上都能与人类的作品媲美。 AI绘图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美术创作观念,也在颠覆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相比人类画师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磨炼画技、构思作品,AI技术在短时间内就能自动生成一幅完整画作的能力,无疑极大地减少了艺术创作所需的成本。 AI绘画技术的突飞猛进让许多业内人士感到担忧甚至恐慌,他们认为,在未来,当AI绘图被广泛应用在游戏设计、动画电影、商业插图等诸多领域,美术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艺术创作也将由AI主导。

可作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传统绘画会被抛弃吗?

中国写意画家喜欢留白,留白象征着天地自然,有深邃的时空感。因此画面得以透气,不死板,虚实结合,让人感到气象万千。“画留三分白,生气随之发”,于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道可道,非常道”,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艺术标准是程序员永远无法转化为算法告诉AI的。 齐白石曾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道理也可以化用到AI上,那便是“用AI者生,似AI者死”。齐白石60岁前模仿他人的虾,62岁始养虾观察写生,看虾进退、急缓、斗殴,至80岁后才炉火纯青得到世人认可,正是人类这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在真正的艺术面前,AI不过高山仰止罢了。

虽然AI有着比人类更强的学习能力,甚至方方面面都远远超过,可是“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比起AI的学习,人类所思考出来的东西更具有创造与想象,其中赋予的细腻情感是AI所没有的,是更有温度更具灵魂,与其担心AI的超越,不如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杞人忧天是无用的,我们应成为AI的主人,而不是被AI所支配的提线木偶,在此,必须充满自信,接受变与不变,迎接一切新挑战。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由AI绘制的画作获得头奖这件事情,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种悲剧。AI没有情感,无法写出震撼人心的文字画出激起灵魂共鸣的画作这种老生常谈也不必过多獒述,专注于“即使每个人在AI技术的帮助下都能成为‘画家’,那些卓越的艺术大师也终会在‘大浪淘沙’之后更加熠熠生辉”

如果没有生生不息、丰厚滋养的根与魂,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人民日报

最害怕三尺瑶琴将古韵传千古,伯牙子期却不知在何处;最害怕千秋风流去,经典无知音;最害怕灵魂于流俗处颓唐,高雅于岁月长风中埋葬。 龙应台尝言“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筛子,泥沙被淘汰,金块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经典”。流俗无异于指间流沙,全无质感,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时间淘汰,刹那芳华是敌不过永恒闪耀的黄金的。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沉溺流俗享乐不过为这个升平富足的盛世培养了一批懦夫,唯有勇敢的触碰感情上的不舒适区,钻读貌似枯燥乏味实则蕴含大智慧的文化作品,才能洞察人生百态,品味红尘道场。

愿经典尽头,你依旧是不负时光的少年。

时事|AI绘画:拥抱变化,无惧挑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