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戴昆:做一个耐心的领路人,静待中国设计成长
「设计的真相」专题活动已经采访了数位行业大咖,通过多元化的视角表达,折射出中国设计行业更丰富、更立体、更真实的声音与洞察。但“真相”到底会是怎样的呢?在各位设计大咖的采访中,我们发现“真相”或许没有唯一的答案,而我们之所以锲而不舍探索和寻找真相,也并非只为一个结果,而是为了过程。正如戴昆老师对家居新范式所言,「设计的真相」并不需要无关痛痒的观点,而是需要直击痛点的对话。

直抒胸臆,探讨设计的真相
戴昆老师作为北京居其美业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创基金理事,从业时间已有30年,以独具一格的审美将建筑、室内、产品设计的工作整合形成对当代生活方式的整体诠释,引领和推动了城市居住生活方式变化的潮流。
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资深前辈,戴昆老师无疑是“引路人”一般的存在,不仅设计了大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色彩流行趋势和相关产品设计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开创性地将色彩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表现力的标志性设计风格。
戴昆老师著有《室内色彩设计学习》《新传统》等多部设计书籍,其中《室内色彩设计学习》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专业教材,同时还与国际著名色彩机构 NCS 在中国推出了联名色卡,投入大量精力推动着室内设计色彩运用的专业普及工作。

作为一位从业多年的“前辈”,戴昆老师也是与中国设计行业一同成长起来的,但谈及自身经历时,他却表示自己只是一位比较幸运的“前辈”罢了。
戴昆老师对家居新范式表示,自己从10年前开始就被媒体和同行称为前辈,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接到了关注度更高、媒体曝光量更大的工作,但这也可以看成是时代红利的一部分。得益于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自己和一众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大家可以不断学习、实践,甚至试错、成长,这多少有一点“幸运”的成分在。
但过去多年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确实也让行业多了一点“浮华”。戴昆老师表示,自己从业这30年间,特别是最近这15年以来,因为整个经济形势好,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家都能快速找到机会,但这同时也掩盖了不少矛盾。
所以「设计的真相」这个活动,其实也是希望能让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节奏都缓下来一点,让大家都停下来做一点反思,这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我们设计师自己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因此,提到“真相开杠局”,戴昆老师也非常直白地表示,更期待大家的真情投入,而不是无关痛痒的陈述一些观点。

他说道:“其实我们做设计的人,都有很多痛点难点,或者是困惑。但年轻人要开诚布公地把这些痛点揭开来谈,其实并不容易,我也是从年轻走过来的,我明白很多小朋友都更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强的一面,而不是弱的一面。
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么一个珍贵的机会,将自己不懂的、不确定的,或者看不清楚的东西,拿出来讨论,或者相互求助,而不是呈现一些‘作秀性’的内容,这对年轻设计师的成长会更有意义,也是「设计的真相」这个活动存在的意义。”
审美在变,对美好的追求不变
不难看出,即便是从业多年的戴昆老师,也难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难点痛点,比如设计审美一直在变化,但对设计师而言,难的不仅是如何跟上审美升级,而是如何坚持用设计引导生活。
这其实也是「设计的真相」所揭示的其中一个行业痛点,尽管室内设计在这十年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寻常,但不少消费者仍然会有质疑,为什么室内设计师的收费那么贵,真的有必要请设计师吗?不同设计师到底有何区别……

设计到底是如何引导生活的?戴昆老师是这么看的,要通过设计来引导消费者对他生活品质实现提升,这恰恰是设计师需要用长时间来完成的一个任务。
因为设计虽然能够解决和改善一些问题,但解决和改善的前提是设计师必须洞察并理解到这些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不断的练习这种理解力和观察力。
戴昆老师还举例,我们每次面对不同的业主时,每个业主都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和生活需求,这些需求是需要设计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理解的,而不是光站在设计的角度,提出“我认为怎样合适”这样的观点。
随着设计师与整个社会接触得越来越多,他们就会明白,所谓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就比如门窗这种看上去比较简单的设计,也有开窗方向、开窗大小的区别,这是伴随着每个人的习惯而来的,所以不会只有一个产品就能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所谓的最新、最潮流的产品,只能解决审美的诉求,但它没有办法应对所有人不同的生活需求,这时候设计师的作用就能显示出来了。随着整个家居产业的发展,原则上来说设计师可以用的工具、手段和产品都会越来越多,设计师要如何选择和平衡,就非常考验设计师的能力。
在戴昆老师看来,工具越多,设计师的设计难度反而越大,因为设计师所需要做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否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能力?
戴昆老师对家居新范式说道,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有利有弊的。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出现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快速的发展。
就建筑设计这一行业而言,其从古典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时期,再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并走至今日,行业每一次的飞跃发展都是因为技术的变革和升级。如果没有混凝土结构的产生,没有钢结构的产生,没有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建筑是没有办法往前走的,包括这些年以来的一些建筑风潮等等,其实都伴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而诞生的,所以,技术发展一定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好处,这是不用质疑的。
©重庆望园售楼处(摄影:如你所见-王厅)
但在目前这一阶段,戴昆老师认为外界多少有点过度“神化”了人工智能。站在一个严肃的角度来看,ChatGPT还没有到一个生产力的程度,虽然它可以通过关键词完成一些很通畅的解答和输出,但是当你深入地往下看,这些解答往往是似是而非,也缺乏观点性的内容,所以人工智能当下很有可能并不如大家所想的那么强大。
家居新范式总结下来,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是能够读懂用户内心,同时充分了解这个社会,并对各种设计工具了如指掌,并且有一颗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内心,才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可能,走向他们所期待的美好生活。
让设计征服人心,这是一个过程
当然,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也是需要成长的,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未来的中国设计就会有无法想象的发展空间。
曾有媒体问戴昆老师,为什么他要那么努力,还有给年轻人留机会吗?戴昆老师却表示:“如果我不努力,怕年轻人不给我机会。” 他希望可以让年轻设计师知道,老一辈的设计师是怎么过来的,没有思考、不努力学习的人不可能有前途。

当被家居新范式问道,到底是如何发掘年轻设计师的,戴昆老师表示,业内可能有几百上千万的从业者,新锐人才的涌现是势不可挡的,严格来说不是谁培养、挖掘出来的,而是他们终将会自己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
比如说我们工作了5年、10年乃至15年以后,我们的时间阅历、判断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成长起来,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不可能因为读了一本书,就能完全掌握一个技能,终究还是需要时间的淬炼。

而且戴昆老师认为,未来中国传统文化要融入世界设计,也是要靠当下的新锐设计师的,自身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或者以更高级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要得到自己民族的认可,还要让世界人民认可,这件事情肯定是要几代人来完成。
当下的设计师们都是在这片土地中成长起来的,东方传统文化是骨子里就存在的东西,我们不用刻意去体现,它可能就到了一个真正的状态。因此,我们不用太着急、太紧张去表现什么,因为东方文化已经有数千年的积累,已有无数人认识,它本来就存在,不需要特别的强调。

当然,顺其自然也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戴昆老师也和一些优秀的设计师朋友成立了创基金,去帮助中国教育和青年设计师的发展和成长,他本人也坚持在高校中兼职教授课程,尽可能地成为后辈设计师口中的“领路人”。
戴昆老师还表示,自己还是会尽可能地投入到设计的一线工作当中,不脱离业务本身,才能更好寻找“设计的真相”。他认为同处一个圈,大家可以尽情争吵、争论,用一个开放的、成长的心态看待「设计的真相」,才能更好激发更多的养分,来滋润整个行业,引领行业走更长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