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语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2023-05-14 17:49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十二)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邢昺疏:“孟武”至“仁也”。注释说:这一段是讲行仁道真的很难。说“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鲁大夫孟武伯来请教夫子,他说“你的学生子路有仁德吗?” 夫子认为仁道范围忒大了,不可以随随便便,所以回答说“不知道啊。”说“又问”武伯一直以为子路有仁德,所以虽然夫子回答不知道,他还是再次提问。说“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这句是夫子再次对武伯说子路的能力,夫子说仲由确实有勇武,他可以领导千乘大国的军队,但不知道他是否仁德。一说仁道就不全面了。说“求也何如?”这句是武伯的提问,说“那您的学生冉求仁德如何?”说“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这句是孔子回答武伯问冉求的能力,夫子说“冉求,卿大夫的千户人家城市可以让管理,或者卿大夫百乘之国,可以让他成为家臣。仁德不仁德我就不知道了。”说赤也何如?”这句还是武伯的问辞,说“您的学生公西赤仁德如何?”说“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这句是孔子回答武伯关于公西赤的才华,夫子说“公西赤人长得帅,可以当外交官。让他身上穿华丽的服饰,腰间束华丽的腰带站立在朝廷上,与邻国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但是不是有仁德,真不知道。” 何晏注:“孔曰:赋,兵赋。(《论语》里的一句注解。)”注释说:按照《左传·隐公·隐公四年》的说法“敝邑以赋,与陈、蔡从。”服虔说“赋,军人的意思。以税收来养军人以及出征费用,所以称为兵赋。”其中收税的方法按《周礼》规定“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三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何晏注:“孔曰”至“家臣。(《论语》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卿大夫称家。诸侯千乘。大夫百乘。宰,家臣。”)”注释说:说“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按照《大学》说法“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郑玄注解说“卿大夫之家,有采地的人。”又,郑玄注解说“采地,方百里的大小。”然后又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是以为卿大夫的封地有方百里的大小,住着一千户人家。《左传》说“唯卿备百邑。”《司马法》说“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所以能了知百乘之家,方百里的大小。 何晏注:“马曰”至“行人”(《论语》里的一句注解。马曰:“赤,弟子公西华。有容仪,可使为行人。”)说“赤,弟子公西华。”按照《史记·弟子传》说“公西赤字子华。”郑玄说“公西赤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说“有容仪,可使为行人(外交官)。”按照《周礼》有大外交官、小外交官的职务,他们熟悉接待宾客的礼节,以及安排使臣按期朝见君王、帮朝廷的聘用人才这些事。说公西华适合担任这样的官职。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邢昺疏:“子谓”至“如也”。注释说:这一段是赞美颜回的德行。说“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愈,类似胜的意思。孔子乘课间问学生子贡说“你的才能与颜回比较,谁胜出呢?”说“对曰:赐也何敢望回。”望,就是所谓同一高度对视。子贡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说“端木赐的才能差多了,怎么敢与颜回在同一高度对视呢?”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自己提到为何不敢与颜回在同一高度对视的理由。假设以数字来表明优劣,一是开始,十是最后的结果,颜回是差于孔子的圣人,所以能一听到开头就知道最终的结果,子贡的见识比较浅薄,因而只能一听到开头知道第二步怎么走,子贡自己表明他与颜回相比较,才能只有颜回的十分之二,向孔子说我和他才能悬殊。说“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夫子听到子贡说自己的见识与颜回悬殊,所以说的确是不如颜回。弗,不如得很深的意思。夫子既然回答了子贡的确不如颜回,又怕子贡惭愧,赶快说“我和你都不如颜回。”这话是在安慰子贡受伤的心,夫子想让子贡了解其实没必要因为才能不如颜回而惭愧.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邢昺疏:“子曰”至“得刚”。注释说:这一段是明确什么是刚。说“子曰:吾未见刚。”刚,指为人正直 真正的通达礼义。夫子因为当时所处的世道人人伪善谄媚,所以他说没见到正直而且通达礼义的人,说“或对曰:申枨。”有人听到孔子说这句话,他对孔子说申枨是个为人正直 真正的通达礼义的人。说“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夫子对这个人说,正直并真正的通达礼义的人没什么欲望,申枨此人情感丰富有很强烈的欲望,情感丰富有很强烈的欲望的人,肯定在私底下谄媚,怎么可能是个正直并真正的通达礼义的人? 何晏注:“包曰:申枨,鲁人。(《论语》里的一句注解。)”注释说:郑玄说“就是孔子的学生申续。”在《史记》中说“申棠字周。”在《家语》里说“申续字周。”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汝是。” 邢昺疏:“宰予”至“改是”。注释说:这一段是劝勉他人学习。说“宰予昼寝”,孔子的学生宰我大白天在睡觉。说“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是孔子在谴责宰我。朽,腐烂的意思。雕,雕琢刻画的意思。圬,抹墙用的抹子。夫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琢刻画成有用的器皿或其他有用的东西;烂泥砌成的墙,很容易就毁坏了,不可能用抹墙用的抹子将烂泥涂饰到华丽美观。这两句话,是夫子用来比喻人在学习仁道,应该看轻尺璧而注重寸阴。现在宰我懒惰,大白天在睡觉,虽然孔子很在认真教导,但是宰我这样的学习态度最终什么都学不到。说“於予与何诛”诛,谴责的意思;与,说话的词句。夫子说,我何必去谴责宰我呢?意思是宰我已经不值得谴责了,不值得谴责是最深的谴责。但宰我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都非常好,孔子这么严厉地对他进行谴责,通过这件事来建立学习的规矩,看不起宰我是因为他不是那种真正在学习的人,而是懒惰学习的人。说“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与也是说话的词句,因为宰予曾经对夫子说自己会勤苦地学习,现在却在大白天睡觉,说明宰予说出的话与行为相违,所以孔子谴责他说“一开始我和他见面,听到他讲的话随即相信他也能做到,以为此人的言行都相符合。现在我再与他见面,虽然也像之前听他说话,但要更加注意他的行为,等他讲的话与行为相符合时,才相信。因为我发现宰予在大白天睡觉,讲的和做的相违背,改变了我对听言信行的态度,今后要察言观行才能相信。” 何晏注:“孔曰:宰予,弟子宰我。(《论语》里的一句注解。)”注释说:按照《史记·弟子传》的说法“宰予字子我。”郑玄说“鲁国人。” 何晏注:“王曰:圬,镘也。(《论语》里的一句注解。王曰:“圬,镘也。此二者以喻虽施功犹不成。”注释说:《释宫》说“镘谓之圬。”郭璞说“抹墙用的抹子涂泥”李巡说“涂一名杇。涂土之作具也。”但是圬也是讲涂抹,因为涂抹泥浆称为圬。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邢昺疏:子贡”至“及也”。注释说:这一段是明确子贡的志向。说“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加,陵的意思,指侵犯。诸,于的意思。子贡说,我不希望他人以非道义的手段侵犯我,我也不希望自己以非道义的手段侵犯他人。说“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尔,女的意思,指你。夫子说,让他人不以非道义的手段侵犯你,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孔子说“赐也,此事非女所能及。”夫子说,你无法阻止他人以非道义的手段侵犯自己。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矣。” 邢昺疏:“子贡”至“闻也”。注释说:这一段讲夫子的仁道甚深微妙难以全部了知。说“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章,明白的意思。子贡说,夫子书中所讲述的威仪礼法的文章用词精美,里里外外讲得极为明白透彻,可以听人诵读可以自己眼睛观看,依着文章去学习,所以说“可得而闻也。”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是指天之所传授的道理,人接受后而生的。自然化育,元亨日新,就是天道的道理,必须通达。子贡说,就如夫子所讲的天命之性,以及元亨日新的天道,这些道理甚深微妙,所以“不可得而闻也。” 何晏注:“性者”至“闻也”(《论语》里的一句注解。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注释说:说“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按《中庸》是说“天命之谓性。”注解说“天命,就是依天道出生的人,就是所谓的性命。感木,神则仁;感金。神则义;感火,神则礼;感水,神则信;感土,神则智。《孝经说》‘性,人的根本特性,这是衡量人自然体性的准则。’”说人是依他们对自然的感受而生,所谓的贤愚吉凶分别,有仁有义,都是天付命遣使的结果,其实就是自然天性,所以说“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说“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按照《易·乾卦》的说法“乾,元亨利贞。”在《文言》说“元,是众善的首位。亨,众美的聚合。利,义理的和合。贞,事物的主干。”说天的体性是生养万物,这是最大的善,最大的善莫非让万物生长。元是让万物生长的根本,所以说元是众善的首位。嘉,是美的意思。说天能通畅万物,使大地成为众美的聚合,所以说众美的聚合。说“利者,义之和也。”说天能利益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和同。说“贞者,事之干。”是说天能利用中正之气来成就万物,使万物都得到主干的供给。这里是在明确天的德行,天是无心的,怎么造作了元亨利贞四种德行呢?天是无心的,怎么取了元亨利贞四种名字呢?这是圣人借元亨利贞来说人的行为做事,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功德,能体现天的四种美德。在这里说到的元亨,只是大略提到。天道,是生生相续,新新不停,所以称天道日新。因为是自然而然,所以也称为道。说“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说人的自然本性,也是天的自然之道,但是人都不知所以然而然,因为天道的甚深微妙处,所以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邢昺疏:“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注释说:这一段是讲子路的志向。子路之前听夫子讲说仁道,但在行为上没能做到完全符合,他害怕自己以后学仁道还是没办法做到完全符合仁道。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邢昺疏:“子贡”至“文也”。注释说:这一段是讲“文”这个称呼是对一个人的美谥。说“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说“文”是对某人的赞美,子贡问孔子“卫大夫孔圉有什么善行,以至于得到文的称呼。”说“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是夫子对子贡讲孔文子的善行。敏,疾的意思。下问,向下属请教。夫子说,孔文子为人聪明,能快速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很好学,凡是他不了解的事物,他不会因为向下属请教而感到没面子,有这样的美好的行为,是值得赞美并称呼为文。 何晏注:“孔曰”至“谥也”(《论语》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文,谥也。”)注释说:说“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是按照《左传》里的说法。说“文,谥也。”按照《谥法》里面所说的“勤学好问称为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邢昺疏:“子谓”至“也义”。注释说:这一段是赞美子产的美德。说“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孔子评论郑大夫子产,在侍奉主上与指使下属有四种美德,下面有说。说“其行已也恭”,一,说子产的一切行为不违忤物理,一贯的谦恭有礼貌。说“其事上也敬”,二,说子产在侍奉在自己之上的人以及君王、亲属,不但谦恭有礼貌而且忠心耿耿。说“其养民也惠”三,子产对老百姓很好,尊重并喜欢他们,经常拿自己家中的财物来救助和接济有困难的人,致使自己家里没有任何财物而过着贫困的生活。说“其使民也义”四,义,是宜的意思,说子产差遣下属,都是遵守礼法,绝对不会妨碍到农务。 何晏注:“孔曰”至“孙侨”(《论语》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子产,郑大夫公孙侨。”)注释说:按照《左传》的记载,子产,穆公的孙子,公子发的儿子,名侨。公子的儿子称为公孙。襄公三十主持郑国的政治,所以说郑大夫公孙侨。公子发字子国,公孙的儿子以父亲的字为氏,根据后面的说法,或称为国侨。

《论语注疏》何晏注,刑昺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