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第一讲:梅西耶《书房中的圣哲罗姆》
大家好,这个系列是记录上博《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大家讲解每一幅参展的艺术品。主要目的一是做个自我看展的总结,二是让没有机会去现场看展的艺术爱好者也能有亲临现场的感受。我本身是学艺术的,也是美术培训老师,但我的观点只是基于我个人知识储备,有些可能比较主观。我不是什么名家名师,想听更加专业的职业评论可以百度,网上应该有更多可以参考的资料。
这个讲解顺序是完全按照展览布局,从我进馆到出馆所看到的顺序来的。咱们废话不多说,先来说一下第一幅作品。

安托内罗·达·梅西耶《书房中的圣哲罗姆》(画于1475年)
背景介绍(关于作者)
这是进入画展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幅画在石灰木板上的油画。作品创作于548年前的威尼斯,名字叫《书房中的圣哲罗姆》!这一度被认为是凡艾克的作品,后来才确认作者是安托内罗·达·梅西那,是早期文艺复兴著名的画家,根据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家瓦萨里的描述, 是梅西那将油画技法引入了意大利。但这个说法遭到一些艺术史学家的质疑!包括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艺术顾问也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根据《召唤记》记载,他的老师科尔安东尼奥(Niccolò Antonio Colantonio)早在大约在1445年到1455年之间,就已将北方的油画技术传播到意大利,并且,他也画过《书房中的圣哲罗姆》这一个主题的油画,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画,这就是他老师画的。

不管怎么样,梅西那肯定是油画在意大利传播的第一批引路人。 此外yang·凡艾克也画过类似的主题,还给主人公戴了一顶奇怪的帽子,乍一看还以为日本浪人呢,因为完成时间是1442年,而早在一年前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就追随上帝去了。。。。所以严格来讲这幅画应该是他助手或者他的兄弟兰伯特完成的!

还有巴洛克画家亨德里克也画过,同样标配有狮子、帽子,书架,瓶瓶罐罐和科学仪器等,反正同类型的主题在当时是经常被拿来创作的。

圣哲罗姆是谁?
我们还是回到梅西纳的作品来,这个画面主要表现正在书房里看书的圣哲罗姆,圣哲罗姆是谁呢?? 他是活跃在公元四世纪的一位罗马天主教的教父,非常博学多才,精通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其实他的名字叫哲罗姆,国内很多翻译成杰罗姆,而“圣”就是宗教圣徒的头衔,表明他的身份是教徒。和我们尊称某某法师一个道理,我们习惯把尊称放在后面,比如弘一法师,海灯法师,但欧洲人习惯放前面,什么Mr.王,Teacher刘之类的,所以就叫圣·哲罗姆。
这个教父一生都在宣扬禁欲主义的理想,也饱受争议和诽谤,为了图个清静,离开罗马前往伯利恒,伯利恒是巴勒斯坦南部城市,耶稣的诞生地,这里自然成为了修道的首选地;圣哲罗姆与驯化的狮子、鸟雀为友,建立了修道院,并把《圣经》从希腊语翻译成通俗拉丁语,为罗马天主教认为唯一可信的拉丁语译本,他在油画里常常被描绘为红衣主教的样子。
个人观点
整幅作品也就两个巴掌大小,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精致。场景看上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大是因为下有长廊,上有穹顶,外有空旷的田园远山;小我指的是空间私密性很强,半包围一体式的桌子看来非常简约,半圆形的椅子甚至可以说是宜家的风格。我想说作者对构图肯定是深思熟虑的,中心A点非常明确,周围暗部的画面处理的很通透。拱门长廊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我画了一张视觉流程图来解析一下观众的眼睛是如何被作者控制的。毫无疑问第一眼就是A点,圣徒在阅读,点名了作品的主题。然后被下面的鸟吸引,眼睛往下看到B的位置,然后散开。门口的两只鸟背对背站立,使得原本聚集在圣徒身上的焦点一下又向两边拉开,不经意间造成戏剧性地冲突,让画面充满了张力。

画面中的细节非常多,很多地方充满着戏剧性冲突,书架上随意摆放着敞开的书籍也有合上的书籍,一些器皿也像是不经意间的随意摆放,尽管衣着红袍的圣哲罗姆全神贯注在看圣经,非常有仪式感,但下面鞋子一正一斜放置在台阶下面。让人感觉既正式又随意。他身后有一个凳子,上面放了一顶红色帽子,这顶帽子在之前介绍的扬凡艾克的画里出现过。右面走廊里有一只狮子,正在朝圣哲罗姆走来,据说这只狮子是他在野外遇到的,当时受伤不能动,圣哲罗姆就帮助他拔掉了爪子上的刺,从此狮子便跟随他,成为了他的老铁。

画中的隐喻
说一下隐喻,画面前方的台阶上有孔雀、鹧鸪和一个装满水的铜碗。孔雀代表着永恒和灵魂的不朽。人们认为孔雀死后尸体不会腐烂。《圣经》中的孔雀象征着财富和繁荣,通常与皇帝和国王联系在一起。鹧鸪是圣经中具有双重象征的鸟。被用来象征上帝和真理,但也可以被用来代表撒旦和欺骗。在圣经旧约耶利米书第17章11节有这样一段话:先知举例说明非法获得的财富是不稳定和短暂的。有些人把这句话解释为:贪婪的人一定会像鹧鸪一样失望,鹧鸪总是孵化不是自己下的蛋,那是不按正道得的财,到了中年以后那财物都将离开他。言外之意,就是不是自己的财物,终归是要失去的。所以在这里,我认为作者极有可能是想隐喻贪念。所以我们看到孔雀面对着象征纯洁的生命之源,而鹧鸪却背对着纯洁,想必也是一种罪恶。

我们看到阴暗处有一只懒散的猫,好像在睡觉。猫在宗教文化中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它们被视为独立、自由、神秘、神圣、智慧和机智的象征,同时也被视为邪恶和恶魔的象征,这些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猫的不同看法和价值观。通常在修道院中,猫是属于很重要的角色,常常用来控制老鼠和虫害。至于画家在画里放置一个打瞌睡的猫,我觉得应该是想添加一份安宁、独立、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我们把视角转到窗外的风景。我们可以看到有人骑着马,有人在河边散步,还有个红衣少年看着两个人在划船,细节非常多,现场看的时候真的很精致,应该是用很细小的画笔慢慢雕琢出来的。我看到网上居然有一些人大言不惭地说这个油画技法没啥了不起,还说现在任何美术学院的学生都可以画出来,拜托,那可是1475年啊,那时候没有相机,没有任何电子辅助设备来帮助画家记录画面,要知道黄昏时分也就两三个小时,稍纵即逝很快就天暗了,他必须完完全全靠肉眼,凭借记忆和想象力来完成作品的,哪像我们现在只要拍张照片,回家慢慢照着画就行了。 我相信他一定花了很长时间观察黄昏的景象,画了无数草稿、还不停地完善构图(后面我会讲为什么表现的是黄昏的景色)。而且请大家注意,作者还表现了一些不存在的人,那就是赶羊群的牧人,因为右边有群羊正进入视角,那么有理由相信不远处肯定有一个或者几个牧羊人正朝着羊群走来。白色的围墙是教堂一角,还有一处花园,再远处就是一些连绵的山脉,而整个外景其实就是作者最热爱的西西里岛东北角的梅西那,因为那是他的家乡。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对这座城市的深深怀念,经常会以海峡和梅西那港为背景。在这幅作品中,根据河流和山脉走势,学者们已经确定为Monte Santo di Camaro(卡玛洛山)。我们可以透过左窗和右窗脑部山丘平缓的曲线,想象梅西纳的全景。我特意查阅了梅西纳的地理位置,以及现在的梅西纳风景,虽然5百多年过去了,还真的有几分相像,就是树茂密了点,房子多了点而已。

去农村住过的朋友一定知道,燕子一般都是在早晨或者黄昏的时候出来觅食的,根据牧羊人往山下赶羊群的这一细节,这画表现的应该就是临近傍晚的景色,英国国家美术馆研究员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整个画面我个人解析就是这样的,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对像圣哲罗姆那样的守护神般的精神领袖的崇拜,更是对人类的知识,神圣的知识、自然的知识一种敬畏之心。以上仅仅是我自己个人拙见,如大家有不同看法但说无妨。
我们下次将移步下一幅作品皮耶罗·德尔·波拉尤奥洛的《Apollo and Daphne》,我们下次再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