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存管数据分析报告-预计2028年将达到1,068.98百万美元
恒州博智调研出版了一份关于冻存管数据分析报告: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冻存管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8至2022年,预测数据为2023至2029年。
冻存管主要用于生物材料的低温运输与储存。冻存管一般用于实验室细胞的低温保藏。一般在生物和医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但在食品等其他行业实验中也会用到。
欧美发达国家生命科学研究及其相关产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此全球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主要市场需求以欧美为主。亚太地区,尤其以中国、印度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随着生物技术产业方面新增投资的不断增长,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
从市场供应角度,国际知名生物实验室用品综合服务商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以Corning、Thermo Fisher、VWR、GE Healthcare、Merck KGaA、Sarstedt和Eppendorf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以其强大的研发及品牌优势长期主导着全球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行业的供应。
据QYR最新调研, 2021年全球冻存管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447.00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068.98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41%。2021年中国冻存管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129.77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390.27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32%。

北美是全球的主要消费地区,2021年收入占全球总量的34.11%,达到1.52亿美元。其次为中国,占全球市场的29.03%,达到1.29亿美元。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外旋管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28年收入份额将达到52.66%。同时就应用来看,医疗机构占据最大的份额,2021年销量份额达51.12%。
我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供应商起初以贸易商居多,绝大部分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依赖进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命技术产业的欣欣向荣,专业的实验室耗材生产供应商应运而生。国内生命科学实验耗材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工艺略显粗糙,自主研发能力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度较低。近年来,我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供应商已有少数几家企业的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顺应国际耗材水平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研发与自主设计能力,逐步加强市场与客户需求跟踪能力,部分企业已依托自有品牌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
据调研,中国冻存管市场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rning和Azenta Life Science等欧美国际知名企业组成,他们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及品牌优势长期主导中国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耗材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特别是冻存管等高端实验耗材市场;第二梯队主要由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硕华生命科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巴罗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国高端生物实验室耗材企业组成。他们大多采用管帽双色注塑一体成型工艺,能够提供代替国外品牌的多码合一冻存管,但在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与欧美跨国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三梯队主要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工艺略显粗糙,自主研发能力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大多为普通冷冻管。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版行业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