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末那众合丨乌尔善《封神三部曲》之“饕餮”概念模型创作分享

2023-07-22 16:15 作者:末那末匠  | 我要投稿

【饕餮篇】来通过道具设计制作的流程细节,来与大家聊聊那个我们早已认识、却始终神秘的商周时期。

【上通鬼神下震诸侯  饕餮纹狞厉守朝歌】

饕餮最初期只有剧本中一个非常简单模糊的形象设定,即为镇守在朝歌城外的两头巨兽像;
早期接到设计任务的同事按照《山海经》中饕餮的记载“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做了初稿,选择了偏窄的体态线条和更生物化的面容表现;
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修稿调整之后,初稿偏兽类的表达语言还是离威严肃穆的镇国巨兽形象有些遥远。

于是饕餮阴差阳错成了末那众合【封神】概念设计工作系列里耗时最长的收山之作,也成为我们系统研究学习商周青铜器艺术的意外之喜。

不同于雷震子的是,虚空架构的巨兽饕餮甚至没有一个初始皮肤,我们只能回归到整合角色最原始的需求来寻找符合它的该时期的造型语言:
(1)王城之外守护镇国,整体浑厚凝重;
(2)对四方诸侯是威压的象征,是政治与权力的发声;
(3)巨大的兽型,除去静态塑像还需考虑动态形体视觉效果;
(4)在商周的人文环境中,饕餮亦是与可通鬼神的介质象征。

总结提炼可得,饕餮的造型语言不但需要满足【实用性】和【时代性】、浓厚的【宗教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我们大量资料的翻阅查询参考比对,发展鼎盛于商周的青铜器以它浑厚凝重、繁缛富丽的造型语言;和兽面纹饰“尊神”的意识体现成为了塑造饕餮的不二之选。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风格狞厉、装饰华美。
如果说雷震子的诞生是提取传统元素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叠加了更多的生物属性让传说“活着”,
饕餮就更倾向于我们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通过商周时期的造型语言窥探了那个年代的神明。

敲定了以青铜器为载体造型大方向,接下来就回归到具体的设计塑型阶段:

我们以商晚期的觥、尊、卣(虎食人卣、虎鹄觥、鹄尊、羊尊、象尊等)的型制提取了雏形,保障基础造型的浑厚凝重;

头部主要参考了湖南出土的皿方罍上装饰的兽面纹,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特征加以想象形成,面部巨大夸张装饰性强,代表了神秘力量与威严、也象征了统治和权威;

商周时期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的无奈恐惧和敬畏,使得人类期盼神力的庇护,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与神灵交流辟邪免灾,而在青铜器纹饰中偶尔出现的人形纹样,也仅处于被动地位——比如我们在饕餮口中设计的人面——兽面纹则是全部装饰的中心: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本族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纹饰细节保留了商代后期装饰以饕餮纹为主纹、回纹为底纹的艺术特征;
以云雷纹、涡纹、环带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乳钉纹等为主,再以立体浮雕的夔龙纹、凤鸟纹、牛纹、人面纹等区分形体结构强化造型,构成繁密复杂的三层图案,也是商代铜器常见的三叠法刻花装饰手法;静态时纹理清晰结构精美,动态时错落有致,解决了青铜材质银幕视觉动态效果生硬的问题。

初版我们给饕餮设计的是诸侯国的颜色集合,但由于视觉效果太散感觉失去了重心,最后还是采取了商代崇尚的白色为主色,少许金绿等作为点缀。

饕餮巨大的体型和繁杂的纹饰细节,注定了这是一个反复推翻不停雕琢的过程,既要符合当时的审美逻辑,又要满足银幕上的视觉效果,在四个雕塑师紧锣密鼓配合的情况下,从绘制设计稿到雕塑完成前后依旧耗费了四个多月。
当中的精密与细致自是无法描述(此处插播一个硬硬的软广——饕餮原版铜塑即将同步上市,可购置回去慢慢研究~)但完成的那一刻除了轻松、更多是唏嘘。
我们站在前人肩上依旧如此困难,两千多年前的他们是凭借怎样的想象与毅力,留下了如此璀璨又精妙的文明与艺术呢。

【饕餮篇】就简略的介绍到这儿,感谢乌尔善导演,感谢众多优秀的行业内前辈,感谢各位观众读者,感恩我们文明的璀璨。


末那众合丨乌尔善《封神三部曲》之“饕餮”概念模型创作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