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要发展好,其重点环节就是给每个中医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
中医要发展好,其重点环节就是给每个中医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 现在很多中医,看见生化检查血糖高,就诊断为“消渴”,患者有口渴的表现,立即想到上消。分型为阴虚燥热,所以条件反射,“血糖升高”加“口渴”就是阴虚燥热,滋阴清热的代表方就出来了,用到病人身上没有效呢? 很多患者没效啊! 痰中发现结核杆菌,诊断为肺结核,肺结核就对应了中医的肺痨,肺痨立即想到肺阴虚,最后将“痰中有结核杆菌”与“肺阴虚”划为等号,于是接着对应的代表方剂就出来了,用到病人身上有没有效呢? 很多患者没效啊!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4个加号,感染啊,有炎症啊,于是立即和“湿热”联系起来,清热利湿就成了治疗法则,将“白细胞++++”和“清热利湿”联系在了一起,结果中药服用几个月也没效! B超发现附件囊肿,首先想到的是炎症,需要清热解毒啊,于是将“囊肿的治疗”和“清热解毒”联系在了一起,结果用了几个月的中药也没治好! 这样的思维模式,最终不是促进了中医的发展,而是害了一批一批的中医人,这样的思维模式造就出来的中医,丝毫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反而将中医的疗效逐步降低,沦为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急症没法治,慢证试着治…… 这样的思维模式,最终不是促进了中医的发展,而是害了一批一批的中医人,这样的思维模式造就出来的中医,丝毫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反而将中医的疗效逐步降低,沦为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急症没法治,慢证试着治…… 看到龟板,想到的不是龟板为什么能滋阴潜阳,想到的却是龟板含的是什么样的蛋白质,什么样的胶质成分?看到黄连,想到的不是为什么入心经,清心火,想到的是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用这样视角来看待中药,将中药的精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全部抛在脑后,自己反而认为自己很科学……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中药,最终是将中药西化了,可悲的是想西化又不能彻底西化,因为套用了中医的理论,而不是采用纯西医的理论,最终不中不西,自己也找不到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