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之五 筹划建屯,开拓未来
作者 吕东平


从元旦算起,离开长白山,来到北大荒已有三月。除去在三大爷家待那段时间外 ,自谋生计也得一两个月了。该投奔的亲属都投奔了,该 求的朋友熟人也都求了,自己也做了最大的努力,豁出了最厚的脸皮, 但是,一切一切,归为徒劳。
二弟在三大爷那住了几天,就来到嫩江找到我,我们 连同肇顺,其林一起,尽管成天忙于奔波,也只落得一事无成。
我跑过全县很多公社大队 ,凡有熟人的地方,都去问一问。那时年轻鲁莽,也不知害羞,哪里都敢去找,唯一找不到走后门的地方。我记得当时前进公社的党委书记姓杨,老家是山东巨野县的,我还以老乡的名义去求过人家。
我和其林也到过红卫、赤卫、大西江一带。我跑遍全县很多公社,该求的人都求了,但最终仍是毫无效益,空忙一场。
跑了几个月,活也找不上,户也落不下,咋办?老虎不吃回头食,既然踌躇满志地来到黑土地,也不能一事无成地返回长白山。
我反复念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那段语录,靠谁也不如靠自己。我要开荒建屯,谁也不求,谁也不靠。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从此“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概念常在脑 海回旋。
我设想,假若开荒建屯成功,不但我们自己有活干,有饭吃,我要接济 无家可归的打工者,使盲流们也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
我到了长庆 和乡亲们探讨,结果一拍即合,他们已早有此意。那几天专门谈开荒建点这个话题,大家达成共识。都聚精会神地研究,热情踊跃地发言,各抒已见,商讨如何同甘 共苦,创建家园。
这三家的积极参与,成为我们开荒建屯最早的响应支持者。不但壮大了这个团队,还缓解了临时的很多压力。
因为他们已经来此几年,起码锅碗瓢盆,铁锨镐头,镰刀锄头之类都有,给我们缓解了燃眉之急。
费义乐还饲养了一头小黄牛,有犁张。正好将来一起牵去,那边 是大草原,草料不成问题,还能帮助拉车干话,两全其美。他们决心大,去意迫切。
费洪军夫妇都是善良人,忠厚老实。费义乐耿直能干,其妻子也是厚道老实妇女。他们似乎都听韓玉碟的,韩玉碟比他俩精明的多,能说善辩,足智多谋,老伴看来还是老实厚道人。
我不太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已经落户几年了,还下这么大的决心离开这里。或许他们是这个大队的外来户,有被歧视之处?
几次探讨酝酿, 大家都表示愿意服从我的指挥,推选我领头。我岁数小,再三不敢。大家还是竭力推荐,韩玉蝶还奉承我说,月明珠不能总埋在土 里,早晚是要发光的。说我们家辈辈出能人,大家都表示信得过!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了。开荒建屯的信念既已扎根心里,我决心带领大家创建美好家园,众人所托,义不容辞。
我们设想,建成以后,只 要是外来打工者,谁来投奔都收留, 不让流浪者为 难,因为我知道求人落户的滋味。 并设想了 建屯以后的生产、备战、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六十岁退 休等方面的大体思路。
这是当时真实的设想,我们这帮人很大一部分还 健在,可以见证我们当时的设想。回忆当年如同眼前之事,我感到自豪,但也证明我们因幼稚而自不量力!
那时看来,我们的设想似乎是异想天开,有违天意,如同做梦一样。但 这种梦想,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新时代,除了计划挖那条备战山洞是受当时备战备荒 的影响,设想得比较幼稚之外,其它各方面的设想,与国家政策基本吻合,国家已经或者基本给实现了。
开荒建点的思路已定,决心已下,首 先是选择在哪建,确定下来未来生存的地方。 从我们开始,那 将是世代聚居,安居乐业的家园。这要考虑气候、土壤、旱涝、洪水、安全等等很多符合居住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资金的筹备、人 员的招收、开荒的机械,建房的工序、人员的吃饭、意外风险的应对等等问题。
从那时起,不再到处求人落户,我要开辟自 己的天地,正像后来县垦荒指挥部开笑话似的批评我,说我搞“跑马占荒,独立 王国”。
闻听离县城二百多里外座虎滩一带,还有很多原始荒原,从未有 过人烟,也没人去过,我们决定亲自去考察一番。
我们来到长庆大队的费洪军家,把老乡召集过来,告诉了我们的 计划,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定有我和东明,肇顺打头阵前去考察地方。费洪军,费义乐,韩玉蝶他们三家,在家适当做些后勤工作,准备几 天的吃粮。钱的方面暂时有我们哥俩支付,除自己原来来积攒一些外,去年在四道岔又挣了七八百元。至 于以后成败与否,大家共同负担。
从此,我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开荒建屯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头人!


【第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