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8.34 物理学唯心主义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4、物理学唯心主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出现的一股唯心主义思潮,是“自然科学一个部门中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学派所显露的趋于反动哲学方面的倾向”。[i]当时,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放射性和电子等新发现,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某些基本观念和原理,形成了自然科学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没有能够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而陷入唯心主义。他们认为,物理学发生了“危机”,“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说明只是一种荒谬的虚构;运动与物质可以割离,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科学理论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一种“方便的手段”、“经验符号”、“经验的协调”等等。这种思潮的基本观点,是否认我们感觉到的并为我们的理论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真实存在。
物理学唯心主义是一股国际性思潮,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物理学家的个别现象,而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其代表人物。如英国的毕尔生、德国的马赫、法国的彭伽勒、比利时的杜恒、俄国的施什金等。哲学唯心主义利用了这些人的错误,联合起来向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猖狂攻击。
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二:一是物理学的数学化,使数学家忘记了物质;二是我们认识的相对性原理,在不懂得辩证法的情况下,这个原理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物理学唯心主义者打着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旗号,却否定了物质,否定物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他们在否定一些重要的和基本的规律的绝对性质时,却否定自然界中的一切客观规律性。
物理学唯心主义思潮的出现,只是物理学发展中一时的波折,是科学史上的暂时的疾病期,是由于一向确定的旧概念骤然崩溃而引起的发育上的疾病。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抛弃了物理学唯心主义,不断地证实着辩证唯物主义。
注:
[i] 《列宁选集》第2卷,第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