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鹏·副业思维12讲,22个视频齐全,学方法不卖项目,自己业余时间搞搞副业...

《副业赚钱》
项目:how、what、why(商业的底层原则)
第一讲:财富本质
1.什么是财富?
1).钱只是一种财富的测量工具而已(他有多少钱)
三个钱包:自己的钱包、借的钱、调用的钱
2).钱只是财富交易的载具(有一套花2亿买的房,算不算有钱->财商)
任何投资->退出了才叫真正的财富盈余,没退出叫浮盈或盈亏;
分辨是物还是资产;
3).不要以消费者角度看待财富(消费者主义陷井)
什么叫富:外物不求于人;
什么叫贵:外事不求于人;
消费角度->投资角度(有想法->融资:商业计划书);
很多人挣不到钱只是把钱当成消费物,只是财富交易当中低能量体的一个表现;
为啥大多数人没有财商呢?大多数人在没有商业化训练之前,我们只是社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消费主义陷井:用不属于你的钱买一个你不需要的东西;(跟身份、炫耀、反复购买有关)
4).财富的本质是一种选择权
a.你是选择躺平(富人大佬),还是被迫躺平(普通人);
b.你是选择奋斗(富人大佬),还是被迫奋斗(普通人);
选择什么很关键,财富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财富的本质是选择权!
2.怎么选择才能积累财富?
1).三点:(时间、知识、钱)
无财做力:拿时间换钱(劳动力);
少有斗智:拿知识(比如某项技术)换钱(信息);
既饶争时:拿钱换机会(选择权),不要当守财奴;
过程可以缩短,阶段不可以跨越!
2)容器(投资->产出)
投入时间->得到时间(时间效果、效率,每一次做复盘提效);
投入知识->得到知识(复制性、可传播性);
投入钱->得到钱(投资策略);
好的副业是放大器,要做的是把放大器比率提高;
生意是算出来的(目标是什么?)
生意是跑出来的(需求是什么?)
生意是比出来的(对手是什么?)
生意是试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摸需求做产品)
生意是谈出来的(合作上下游是什么?)
生意是堆出来的(雇佣问题,组织问题是什么?)
生意是退出来的(怎样进行最后收割?)
3).赚钱三句话
去有钱的地方赚钱-市场需求
跟有钱的人赚钱->资源导向(这里是商业人脉不是职场人脉)
赚有钱人的钱->人群导向(未来趋势)
4).不存在躺赢或可以长期躺赢的生意
除了挣钱以外,要用自己的爱好、兴趣、擅长掩盖痛苦;
如果自己主业都干不好,不建议干副业,用爱好、兴趣、擅长形成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才是利润真正来源;
第二讲:生意是算出来的(有财务指标、会算账、会拆目标)
(目标->标准->主观(排除法->聚焦))
纪录片:《隐性的亿万富豪》
1.树立目标(SMART原则):越具体越好
如:我需要三年内挣100万
2.分解计划
第一年:10万找到商业模式
第二讲:30万扩大模式(雇佣)
第三讲:60万复制模式或出售
流水:公司的
利润:揣自己兜(交完税的)
3.进一步分解计划->第一年(列出标准(筛选项目))
前3个月:
找模式挖需求,单价在300~500元
付费用产量:200人/月(定价定江山)
毛利率:50%
比如6~10万收入其中3~5万毛利
6个月:是否可以持续?规模总量有多大?
好模式=规模(规模大)x对手弱(相对空白地带)x刚需(非买不可)x高频;
上面好模式中有一项特别突出(可以做);
上面好模式中两、三项极其突出(好生意一定要做);
好模式中四项都不行(需警惕);
9个月:精益模式、避坑、填坑(获客、交付、成本控制、售后)
12个月:SOP经验梳理->团队搭建
4.再细分计划->前3个月
第一个月:模式调研
a.用户需求调研:痛点(用这个产品和没用这个产品的区别)、爽点(用户推荐用户会说什么)
b.成本利润
c.对标->有谁做了->核心是什么
第二个月:
试跑->拆解核心问题->与他人交流(深层次交流)(高手、上下游、用户)->自己干(知道核心)还是加入别人(不太知道核心情况就要去学)
第三个月: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200人/月、300~500元/人、50%毛利
5.再细分计划->第一个干什么?
两个忠告:
a.先不要考虑自己有啥,也未必想好要做啥,但心里要拆出一个规划来;
b.有多少本钱(成本)可以折腾->全亏了也不是事;
第三讲:生意是跑出来的(学会挖用户需求、设计自己的模式)
1.客户需求:
1).先去做一个客户,你有什么需求是现有产品不太满足的?(第一客户要什么)
a.功能; 比如七拼八凑->一体化方案
b.价格; 价格打下来->降成本(核心诉求以外的成本)/引流(高价品)
c.便利性; 代购/社区回购
d.身份认同; 奢侈、社群、豪车
e.情感需要;
2).这些客户是否容易聚合起来?
获客成本低/渠道溢价高(供应链);
比如拼多多、电子厂周围的便利店、文具店、高档小区理发店;
a.职业/社会地位;
b.上班/居住地点;
c.社群;比如宝妈;
3).他们有没有其他共性需求?支付能力如何?需求是否刚需高频?
用户数量x单价=总收入;
刚需(支付力不够)与非刚需;
越高频客户忠诚度越高;
4).开始记自己日常开销的明细账,参与单价与频次的评价(哪些高频?);思考改进点;
2.渠道为王并非产品为王:
1). 线下获客;(经营人群比经营产品更重要)
a.社交:你是不是人脉节点?(人脉能力、职业、弱关系);
b.店面:商业中心(上班)vs社区(居住)(location)(选铺面);
3/6个月观察期(平均值,比如季节性不均)、启动资金的1/4(固定成本->比如房租半年一付)、谁是你的顾客(做鸡头不做凤尾,比如一流商圈不进、二流商圈最好的位置(试水、增值服务、赠送));
数人流(三天一用)、跟动线(从哪来到哪去)、打烊看单(一天的营业额);
房租占收入20%以下;
2).线上获客;
a.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等);
b.裂变(社交、社群);
三池理论:流量池(免费的/体验)、销售池(体验越深度转化更容易)、客户池(反向激活流量池、私域)
3.渠道+服务模式
1).渠道的关键在聚集;(聚合能力越强就拥有更强的渠道)
2).服务的关键在高频;(频度越高忠诚度越高,员工忠诚度越高,顾客忠诚度也会随之而来)
->拿住用户找产品(供给过剩的时代)
4.三流模式(电商逻辑)
1).信息流: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社群->产品/服务能触客;
2).资金流:现金购买力、订金预约、资金交易效率,拉高购买力,复购率(会员制->双价费:会员+打折;自助餐->内容行业,毛利高);
3).物流:外卖、团购、专车、代购->便利性;
5.低买高卖,增加价值
1).聚集用户,集体议价->厂家规模经济,买家性价比;
2).低价信息差->贸易、二手奢侈品、球鞋、群头儿;(实质倒买倒卖)
3).原材料加工->技术附加值(人工工时);
4).集采分割->买商铺,租出去(资金增值);
(嘴勤快点:多问问;眼睛勤快点:多看看;脑子勤快点:多想想)
第四讲 生意是比出来的(跟对手学、确定自己的竞争策略)
竞争理论
1.成本领先(管理侧)
1.1.用户看不见成本,价格决定客群(供应决定客群);降成本的目的是把利润做出来,而不是价格打下来;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
(用户只在乎能否满足他的需求,你的价格是不是最低的?)
a.薄利是否能多销?(产品能否满足需求,不要陷入价格战);
b.多销的目的是什么?(聚合用户)
c.需求几点性质:功能、便宜、便利性、身份、情绪价值
1.2.成本结构:固定成本(靠摊平、靠走量)vs可变成本;(靠供应链管理,向上游转移)
a.如果销量少,则要降低固定成本在总成本的比例;(餐饮加盟案例:品类加盟)
b.可变成本降低靠管理;(比如绩效)
c.止损点:可变成本无法覆盖;(收入无法覆盖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如房租不要超过收入的1/5)
1.3.自雇佣:时间成本要算一算;(主要看效率)
1.4.省1块钱比赚钱1块钱容易(省的都是利润),降1块钱带来的利润波动大于1块钱(别便宜、便降价)
1.5.价格竞争消灭利润;
红海市场:用户抢夺;
蓝海市场:非用户变用户;
2.差异化(需求侧、专业化)
2.1.本质上是调整供求关系,深挖需求;
(案例:凑凑火锅&奶茶->网红景点+餐饮品牌)(职业教育考证解决就业,找高薪工作)
2.2.用户心智定位,我和谁是对手?
(找软柿子捏)
2.3.品类中,第一、第二才有机会,不做第一只做唯一;
(人群差异:更精准+足够容量+高单价)
(地域第一:线下模式的精髓)
(未必一定挣大钱,尽量别挣辛苦钱)
3.向对手学习
3.1.入场前:登门拜访,上下游了解,能加入就别打擂(竞争程度)
3.2.当客户体验痛点是否被解决,终峰体验是否好(差异化)(终峰:一次体验的最后一刻整个过程高峰,记忆点,传播点)
3.3.当雇员,了解成本结构(成本领先)
3.4.不断参考,不断保持敏感度(行业峰会、展会、培训)->人脉->信息
(拿到方法处理情报)信息的充分是优质决策的前提;
第五讲 生意是试出来的(很好的试验)
1.MVP模型(->用户角度:向用户寻找答案)
干(小试牛刀)->测量(预算)->学习->干(小试牛刀)
1.1.最低成本(能不花钱就别花)->测试最核心卖点;
四点: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想怎么解决?(了解社交需求);我能做什么?
1.2.预售订金模式->测购买意愿(看出第一阶段(启动阶段)预期规模)
2.一比一抄(像素级)(->对手角度,向对手寻找答案)->成本领先模型
2.1.找到对标业务;
2.2.加入学习,了解用户,分析成本;
2.3.最小化抄核心卖点;(先抓核心点再抓竞争点)
3.小买卖变成大生意的路径
3.1.不亏钱的前提下;
3.2.用户是否聚焦?->如何老带新;
3.3.供应商是否合作?->挑合作好的(质量有保证,交互有周期),而非价格最低的(便宜没好货);
3.4.核心运营要点是否把握?->只做最核心、最赚钱、最好做的(把利润全赚了),其余让出来别人做;
(记住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利润分布是不均匀的,重要性也是不一样的,脏活累活也是不一样的)
3.5.区域垄断是否可行?唯一比第一更容易
4.自己没玩明白前,不要合伙,也不要招人->退出成本小;
5.任何前期投入过大的业务,都不要开展;->书籍:《随机漫步的傻瓜》:运气,没犯大错,我是游击队我建根据地;
(深挖洞广集粮缓称王)
第六讲 生意是谈出来的(多合作、设计共用模式)
合作比雇佣(考核->分利)好处:同业换资源、异业换用户、上下游联动;生意的本质是交易;
1.对自己坦诚,对别人利他(我要什么?他要什么?)->怎么换(交易),只要我不吃亏,都能做(有机会);让别人亏不了是促成的最有效途径;
2.让别人亏不了,是合作促成的最有效路径->能成就行,锁定周期;(转换成本)
3.风险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别人先拿->方案设计;
3.1.都要出钱,出资源是加分项,但是不是必须的->没风险不卖力,但我的风险可以比你大一点(“风险共识”);
3.2.出资源的,可以对资源定价;(一码归一码)
3.3.利益的时空维度;->先拿后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赚钱;
3.4.谈的时候发散(将信息翻译成需求),签协议的时候收敛;(律师朋友的重要性);
4.拒绝无效社交,将时间用在积累自己的能力上;(实力和需求对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合作)
第七讲 生意是堆出来的(扩张的时候该如何做)
1.自雇佣->雇佣->合伙->退出(最后一笔钱最大);
2.明确自己的优势,将劣势和耗时的机械工作外包;
2.1.建立流程,从头到尾跟一遍,教别人(格局问题);无流程不扩编;
2.2.责权利分好(舍得给钱/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绩效))(小二->掌柜->东家)
2.3.不贪大,疼了再招人(是不是事一定要干),招人没解决问题,要及时叫停(16字用人真言)
a.用人要狠 b.管人要严 c.对人要好 d.换人要快
(高挑战+高支持=成就感)
三个目标:
挑战目标:只奖励不罚
预算目标:奖勤罚劳(罚懒惰的)
底线目标:只罚不奖
2.4.用户变员工,对手里面帮介绍或推荐人(不是挖),先看最贵的,建立标准;
2.5.合理合规合法;
3.资产积累
3.1.用户积累(渠道)->私域流量
3.2.供应链积累(合作方入股)
3.3.品牌积累(个人品牌,公司品牌、行业口碑)
3.4.生产资料积累
(不要加杠杆、不要负债、现金流是王道、随时小心出血点)
4.扩张模式
4.1.复制->(连锁直营、加盟)
4.2.上下游入股投资
4.3.同样用户(人群)的多需求->多样性
第八讲 生意是退出来的
1.利润留在公司里会更值钱->估值(资产/盈利能力)
2.给管理层多发钱是铺垫->MBO(管理应持股)
3.穿越周期,重复做自己擅长的,从0(自己优势)到1(外部趋势)
a.产品->品牌
b.团队->管理方法
c.资产->现金
d.用户->渠道(用户的聚集)
e.公司->个人品牌
(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优、别人优我精、别人精我化)
4.学会少做少得
第九讲 去有钱的地方赚钱->信息时差、时间角度(商机)
1.早期:高人指点
1.1.小投入->迅速拉盘(生意是谈出来的:风险共担)
a.风险大,回报高;
b.用小钱押小概率;
1.2.优势迁移->迅速完成(无财做力(sop方法论)->少有斗智->既饶争时的时间闭环);
1.3.不行就撤->别听别人在赚钱,自己不赚钱就尽快止损;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2.中期->广开言路(生意是跑出来的:基于客户的需求)
2.1.以上下游进场->竞争最激烈的最近上下游机会很大;(职场困惑、职场副业、职场压力)
2.2.学会卖项目而不是买项目;(如->下游:市场缺会卖项目(卖楼)的人、上游:建筑原材料、中游:盖楼的)
3.后期:胆大心细
3.1.整合能力最关键->找没死但长不大的项目去研究(去整合);
3.2.拉盘就撤,想好退路再进场;
不同的阶段有钱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以正确的姿势进去!
(早期:社交结识别贵人;
中期:给上下游提供服务;)
第十讲 跟有钱人赚钱(心同此理)
1.人脉的核心是价值观选人,价值聚人;
1.1.你的三观要正,而且只跟三观正的人玩;
1.2.利他的心态,我能为你做什么?
1.3.日久见人心,不要轻易更换三观正的合作伙伴;
2.社交标签
a.用一词概括你的优势(社交标签优势=品格(厚道)+能力);
b.重复用这一个词;(自己重复说)
c.用这个优势帮助别人和满足别人的需求;
(职场中能力的优势=才干x投入)
(跟大佬交流不谈钱,一旦谈了钱,你明明能够用价值观进入到他最内心的圈子,你却变成了跟他做利益交换的外圈人)
3.三类朋友(前提三观正、长板交友)
擅长思考的人->擅长社交的人->擅长行动的人
4.以请教为要,以频率为尚,以汇报为果,贵人招呼就在其中;
a.认知;b.人脉;c.资源;
第十一讲赚有钱人的钱
1.定价定人群
a.有钱人愿意用钱买时间;
b.用钱买体验(新的、特别的、奇特的);
c.用钱买社交(炫耀与享受);
2.有钱人的刚需
a.维持其阶层的标配;
b.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健康快乐;
c.情绪价值(专属的、高端的、省事与费事);
(围绕时间做生意)
3.怎么赚他的钱?
a.专业主义:恰好你需要,恰好我专业;
(苦练内功、不卑不亢)
b.花钱去体验:关注细节和终(离场感->传播)峰(高潮->记忆)塑造;
c.小众、精致、贵;
第十二讲 总结
1.树立财务经营目标->计划与筛选;
2.设定好本金(启动资金)红线;
a.小额投入,逐步增加;(生意是试出来的)
b.及时止损,不要硬扛;
3.明确用户群,挖掘需求,你自己搜最好的用户;(生意是跑出来的)
4.明确对手与竞争策略,向对手学习;
5.上下游的关系要理清,最高价值环策略;
(生意是谈出来的)
6.适时开启组织建设;
(生意是堆出来的)
7.大钱都是退出来的;
8.三原则做起来比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