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0927《理想国》第二章读书笔记&中秋随想

2021-09-27 06:32 作者:青城山下行舟人  | 我要投稿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补上一篇读书笔记,这几日确实因为外部的疲倦而倦怠许多。网络看似让我接受了远超纸媒时代的信息,让我们这一代人带着一点时代的傲慢误以为比父辈“见多识广“,可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在这嘈杂的大部分无意义的讯息流中为其所累。

说是读书笔记,更多是一些随感吧。也是从《理想国》起,我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开始像老师那样在书上空白的角落做笔记了。南方的雨夜里,好像书页也随着空气湿润,思想和墨迹一样晕染。老师领读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会随着老师的言语飘到很远的地方,再在那些触动了我的句子上出了神。譬如这次老师讲到的365-C中的句子:“既然智者们告诉我,‘貌似’远胜‘真是’,而且是幸福的关键。我何不全力以赴追求假象。我最好躲在灿烂庄严的门墙后面,带着最有智慧的阿尔赫洛霍斯所描写的狡猾贪婪的狐狸。”

这句话让我心中颤栗,一时间脑海里浮出许多名字。他们也曾是历史上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赤诚少年,接受了“貌似”的诱惑,抛弃了曾经心中的“真是”。这种选择似乎带来了超凡的好运,好像当一个年轻人学会了有技巧的伪装,他便得到了一张远大前程的兑换券……从前我会反复思考老师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那个问题,那个关于正义与不正义最极端的例子:作恶多端却流芳百世,一生行善却臭名昭著。在读完这一章后我反而下定了决心,我愿意选择后者,至少这样我的躯壳不会被我的思想折磨。只是想象一种困难远远比真实地面对它要简单得多。如果真有这样的时刻,但愿我依然有勇气。

另一点老师提到的,也是我第一遍阅读时心中的所感所想。我同样不赞同苏格拉底对删除不敬神内容的看法,以及后面第三章里删除诗歌中种种“悲伤“思想的看法。这一点我想在第三章的读书笔记中再详尽阐明。总之,在我看来,对文学作品的破坏是不妥当的,维持一个偶像的”无瑕“,也恰恰是许多冲突悲剧的起源。但这种看法的不同这并不妨碍我尊重苏格拉底。老师解读的苏格拉底”完美“与逐级的”缺失“的概念,让我似乎突然之间理解了苏格拉底许多思想的逻辑依据。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再一次有了一种心灵颤栗的感觉。

以及老师在中秋那天关于月亮与正义的思考。如果说过去我曾经把月亮与正义联系起来过,也就仅限于小时候那部动画片里的台词“代表月亮消灭你“了。从前月亮对我来说是清冷的。当我注视它的时候,我心中想的是拜伦那句”塞莎在望着那明月——但它是在她的墓上闪耀“,又或是千年前的那个丙辰中秋,子瞻对子由的思念。我想以后月亮对我来说不仅仅只是东坡,也不再是从前心中这世间最清冷的寓象了。当我看着它的时候,那片清辉里也有老师对正义坚定的向往。

耳机里放着《大教堂时代》,那个久远的发生在一四八二年的故事。人们曾在哥特教堂的塔尖上堆砌着接近天堂的向往,吟游诗人许诺给人类一个美好的明天,可是那座塔终究是起源于地上。


20210927《理想国》第二章读书笔记&中秋随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