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物理诊断学-常见症状-黄疸

2022-06-05 22:50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定义】

1.黄疸jaundice: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巩膜、皮肤、黏膜发生黄染。

2.隐性黄疸

3.假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正常)

1)食物性:进食过量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仅皮肤黄染,黏膜巩膜无黄染)

2)老年性:球结膜脂肪斑块(巩膜黄色不均匀,黏膜皮肤无黄染)

3)药物性

4.英文缩写:

1)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DB

2)游离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

3)总胆红素TB

【胆红素代谢】“生运取结排循环”

1.生成(游离、非结合、不溶于水,不从尿液排出)

1)80-85%: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

2)15-20%:(旁路血红素)骨髓幼稚红细胞血红素、肝亚铁血红素

2.运输(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1)异常路线:胆红素→亲和中枢神经系统→核黄疸

2)正常路线:胆红素→结合血清白蛋白→运输

3.摄取: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肝→两者分开→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内→结合载体蛋白Y、Z→运输至微粒体

4.结合(非结合→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可从尿液排出;同时也是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葡糖醛酸转移酶→单酯、双酯(结合胆红素)→胆汁

5.排泄:

结合胆红素→胆管→肠道→肠菌→尿胆原、粪胆原→肠道内氧化→尿胆素、粪胆素

6.肠肝循环:肠道尿胆原

1)80-90%随肠道排出

2)10-20%肠粘膜细胞吸收→肝门静脉→尿胆原

(1)肠肝循环:返回肝→胆汁→肠道

(2)随尿液排出:肾脏→尿液→氧化为尿胆素(每日正常随尿排出尿胆原0.5-4.0mg)

【病因】

【临床特点】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家族性、间歇性黄疸

【诊断思路】

1.问诊

1)年龄:新生儿黄疸;青少年病毒性、溶血性;中年结石性;老年肿瘤性

2)性别:男性肝癌、女性胆管癌

3)起病缓急

4)传染病接触史:肝炎病毒、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

5)药物:抗结核(利福平,异烟肼);解热镇痛(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6)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7)病程:胆结石(间歇性)、癌症(慢性、发展性)

8)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1)血液学:自身免疫溶血/新生儿溶血:Coombs test

2)血液生化

3)腹部超声、CT

4)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有无梗阻

5)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胆道有无梗阻

6)放射性核素:碘131

参考:

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物理诊断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物理诊断学-常见症状-黄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