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录《了凡四训》

2023-08-09 20:12 作者:Memorize薄荷故人  | 我要投稿

摘自《了凡四训》一则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妆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译文】 云谷禅师说:“难道说的只是科考功名吗?世问享有千金财产的,一定是功德修到千金的人;享有百金财产的,一定是功德修到百金的人;应当饿死的,一定是罪孽深重、本该饿死的人;上天不过是按照每个人原本的福报来进行,哪里增加过一丝一毫的私念?就比如生育子嗣这件事,有百世之德的人,一定有百世子孙来保持;有十世之德的人,一定有十世子孙来保持;有三世二世之德的人,一定有三世二世的子孙来保持;那些断绝后代的人,是功德太薄啊。你如今既然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就应该把导致不能成就功名、不能生育子嗣的毛病改正洗刷掉。一定要积累善德,一定要包容一切,一定要和气仁爱,一定要爱惜心神。从前的一切,就当是昨天已经死了;此后的一切,就当是今天刚刚诞生的。这就是超越命数的义理重生的身体。 “血肉之躯尚有定数;义理之身难道不能感通上天吗?《尚书·太甲》中说:‘上天作孽,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就不能够逃脱了。’《诗经》中说:‘要恒常配合天命来行事,自己谋取更多的福分。’ “孔先生卜算你不能考取功名、不能生育子嗣,这虽是上天的意愿,但还是可以规避的。你如今要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竭力做好事,多积累阴德,这就是自己所创造的福分,怎么能不得以享受呢? “《易经》是为君子谋划的,使其趋吉避凶。如果说天命是恒常不变的,那又怎么趋近吉利,怎么避开凶险呢?《易经》开篇第一义就说:‘积累善行的家族,一定会享有许多福报。’你能够相信吗?”我相信他说的话,拜谢受教。 【点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不用担心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从想要改变的那一刻开始做一些全新的利人利己的行为。 积德行善做好事,不应以功利为目的,在这里先用世俗的回报来引起人们善良的心,让大家在过程中体会帮助他人所得到的好的感受,就会不愿意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从而再慢慢地产生真正的慈悲向善之心。

摘录《了凡四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